11月29日,生態環境部土壤司有關負責同志來吉安市青原區,就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進行調研。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舒飛庚,以及廳土壤處、吉安市生態環境局、縣(市、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調研。
調研組一行先后前往青原區新圩運營中心和青原區富灘張家渡山頭村。在青原區新圩運營中心,調研組向企業負責人詳細詢問中心的運營模式、盈利機制、秸稈和糞污的收集處理工藝、實際處理能力、有機肥產品銷售等情況。中心通過集中收集規模化生豬養殖場的干糞、黑木耳產業的廢棄菌棒進行有機肥生產,形成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良性循環。
同時,通過對菌棒包裝袋進行農膜剝離回收利用,減少農膜殘留對土壤的破壞。在富灘張家渡山頭村,調研組來到塘邊地頭,詳細詢問生態塘清淤、水生植物種植等農業面源污染具體治污措施,以及有機肥替代化肥減量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化肥減量控制手段。青原區通過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對孤江流域農田匯入贛江的水體進行水系疏通、水體凈化等措施進行治理,有助于從源頭削減氨氮和總磷等污染物排放。
調研組對青原區積極探索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并表示,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事關“三農”工作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要保持戰略定力,穩中求進,挖掘和總結地方好的經驗做法,以點帶面,久久為功。
供稿:廳土壤處
編輯:朱桐
校對:許行格
審簽:李晨明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土壤司有關負責同志來吉安調研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