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人心!2024年10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財政部副部長郭婷婷介紹“加大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會上介紹稱,中央財政在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債務限額超過2.2萬億元的基礎上,2024年又安排1.2萬億元的額度,支持地方特別是高風險地區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和清理拖欠企業賬款等。地方債務風險整體緩釋,化債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同時,近期財政部將陸續推出一攬子有針對性增量政策舉措,其中就包括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債務風險,較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支持地方化解隱性債務,地方可以騰出更多精力和財力空間來促發展、保民生;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升這些銀行抵御風險和信貸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等等。
條條框框對于環保企業和環保行業來說都是好消息!
2000億應收賬,原因復雜
環保行業大規模標的基本都是來自于政府方招標,傳統的EPC模式也好,新業態下的PPP模式或者EOD模式也好,都免不了要談到這個問題。所以,其實大家都知道,環保企業的應收賬款非常之多,最近在季報和半年報的集中披露中,環保應收賬款這個問題又引起了關注。
別問,問就是誰還不是缺錢。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大環境上全球經濟下行趨勢仍沒有明顯轉變,客觀來看,地方政府承壓以及審核流程周期長,同時內在因素也包括企業自身存在項目管理,應收賬款管理仍需加強等原因。當然,中央和地方對此事的關注度也非常之高,從上述發布會通報的一系列措施就能看出端倪。
中央地方齊出手,必有回響
早在2023年全國兩會,就有《關于設立環保類項目資金專項賬戶的提案》,今年年初的地方兩會也頻頻提到拖欠賬款問題。或者可以說,這個問題自始至終都是存在的,政府和企業雙方都“念念不忘”,不然也不會有EOD模式的出現。
嘗試、探索、試行、總結、修正、突破,2024年既是收獲成果的一年,也是再接再厲的一年。
財政部帶著一攬子計劃來了,并且強調“即將實施的政策,是近年來出臺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一項措施,這無疑是一場政策及時雨,將大大減輕地方化債壓力,可以騰出更多的資源發展經濟,提振經營主體信心,鞏固基層‘三保’”。
同日,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發揮綠色金融作用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明確統籌謀劃一批標志性重大工程項目。意見也點名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重點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生態保護修復4個重點領域,也提出更聚焦于具有一定商業可持續性的項目。
再者,20多個省份發行了特殊再融資債券,10個月的時間達到1.4萬億,其中貴州獲得了近2600億,為環保領域的應收賬款難題解鎖了新路徑。據了解,貴州各地政府開展化債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解決了貴州省各地方政府欠付民營企業賬齡較長的賬款問題。
化債的三個維度,內外同頻
數千億應收賬款的背后,有著其選擇性邏輯,也有深刻的結構性原因,包括高墊資,半公益性質,重資產模式,融資難度,管理缺陷等等。
那么從三個維度去思考,就是政府、社會資本以及企業。國君環保研報已經指出,“最大力度化債措施”的出臺將有望改善環保公司的應收賬款回收情況。
另一方面,綠色金融發力將有效調動社會投資。中金研究院院長就曾表示,綠色金融進入新階段,即綠色技術的突破式創新。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綠色貸款余額34.76萬億元,同比增長28.5%;綠色債券累計發行3.71萬億元;碳減排支持工具累計撬動碳減排貸款超過1.1萬億。
最后,積極的應對心態和方案是“內修”的必要素養。綜合各家采取的措施來看,成立應收賬款專班,及時掌握各項目的履約回款能力,進行應收賬款跟蹤分析,提高運營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率,建立應收賬款調度機制、臺賬等都是比較常用的,部分也會通過訴訟途徑維權。
最大力度的措施,能否迎來最佳的化債時機?這不但要看政策的后續落實情況,更要看“內修”成果能否順利幫助環保企業化被動為主動。當然,最終轉變依賴低價,依賴規模,依賴工程;盲目擴張,盲目墊資,盲目跟風的思維,強化或者重塑業務結構才能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具備更大的韌性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