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產業作為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環保新質生產力,正成為推動產業向前發展的核心力量。本欄目將聚焦生態環保產業的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新模式,深入宣傳推廣科技創新成果,及時發布環境技術進步獎項,全面介紹行業內的實用技術裝備和示范工程,引導行業持續創新,加快數字、智慧、科技的融合賦能,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貢獻力量。
環境技術進步獎
項目名稱:茅洲河重度黑臭水體水環境綜合治理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項目編號:HJJS-2023-2-04
獲獎等級:二等獎
完成單位: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人:王民浩、孔德安、唐穎棟、劉國棟、陳惠明、陶明、趙新民、張依章、王正發、辜曉原、翟德勤、樓少華、龍章鴻、高徐軍、周柏睿
項目簡介
茅洲河曾是全國污染最嚴重的重度黑臭河流之一,是環保部、廣東省重點督辦治理的黑臭水體,主要污染物指標超標地表水V類標準20倍以上,治理技術難度極大,備受社會各界關注。項目團體經過5年多的研發,通過理論、方法和技術攻關,創建了適用于城市高密度建成區感潮河流多目標水環境治理關鍵技術體系,開發出一系列水環境治理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解決了茅洲河重度黑臭水體治理技術難題,顯著提高了我國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技術水平。主要創新成果如下:
1.通過黑臭河流污染成因分析研究,揭示了河流水體黑臭形成機理和入河污染物時空分布規律,構建了“控源截污、內源削減、活水增容、水質凈化、生態修復、長效維護”的城市重度黑臭河流多目標水環境治理技術體系。
2.自主構建一套防止外水入侵污水收集管渠建設關鍵技術,研究開發設置智能限流溢流設備、排水口自控堰閘設備、新型管渠附屬設施、長續航井下管道水質監測系統和管網排口間歇性偷排在線自動監測裝置,實現從源頭、過程和末端系統解決雨水、河水和地下水侵入污水管網問題。
3.研究開發了全套污染底泥環保清淤處理處置工藝體系和成套核心裝備,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的茅洲河1#底泥處理廠,解決了城市重度黑臭河流底泥處理處置關鍵技術難題并取得技術突破,淤泥脫水效率提高50%,減量化可達70%,資源化利用率可達90%。
4.結合物聯網、GIS+BIM等現代信息技術,研發涵蓋河流水文水質監測與預警、施工現場視頻監控、施工進度控制、工程安全和應急管理等功能的工程管控平臺,實現了水環境治理工程的全過程管理。
項目獲得發明專利41項、實用新型專利174項,發表SCI論文16篇,形成國家/行業/團體標準15項,入選世界銀行項目“全球河流生態修復現狀分析和線路圖制定”典型實踐案例、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典型案例、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提名案例、廣東省十大美麗河湖案例目錄,獲中國工程建設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全國優秀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設計金獎等獎項13項。成果成功應用于深圳龍崗河、觀瀾河、東莞石馬河、成都毗河、雄安新區府河等國內100余項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近三年依托創新技術新簽合同827億元,研究成果帶來了22.62億元的銷售收入,取得了特別顯著的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效益。
獲獎感言
城市水環境問題不僅受到城市居民的普遍關注,也是衡量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標。在工程實踐中,我們認識到水環境治理工程是一項涉及多行業、多專業的綜合性系統工程。本項目圍繞“流域統籌、系統治理”水環境治理思想,深入研究水環境治理技術,形成的創新成果不僅豐富了水環境治理的知識庫,還對我國水環境治理技術體系、管理體系和知識體系構建作出了有益貢獻,更為我國水環境治理行業提供了系統的治理思路和解決方案,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原標題:環保新質生產力 | 茅洲河重度黑臭水體水環境綜合治理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