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情況,并發布6月和1-6月全省大氣、水環境質量排名及近期執法典型案例、上半年重大項目環評服務保障情況。生態環境廳環保總監劉華太作主發布,水利廳二級巡視員劉銳、南充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袁興果、甘孜州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謝紅霞出席并答記者問,廳宣教政研處處長曹小佳主持發布會。
下面是問答實錄↓
華西都市報:
剛剛主發布人有提到,甘孜比特幣挖礦等一批“硬骨頭”問題整改成效明顯,甘孜曾經作為一個虛擬貨幣礦場的熱門地區之一,在清理整治的工作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謝謝。
謝紅霞:
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去年虛擬貨幣挖礦清理整治工作中,我州主要采取了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一、堅持高位部署推動。2022年國家移交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涉及我州虛擬貨幣挖礦問題,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清理整治工作,先后召開州委常委會會議、州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長江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審議通過《甘孜州貫徹落實2022年國家移交長江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實施方案》,成立以常務副州長為組長的虛擬貨幣挖礦問題整治專項小組,制定出臺清理整治“5條”硬措施,切實壓實屬地縣(市)監管責任和發改、經信部門督導責任。整治過程中,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和行業部門分管負責同志多次實地督導推動整治,切實扛牢整治責任,確保整治工作務實、整改過程扎實、整改結果真實。
二、堅持依法依紀整治。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虛擬貨幣挖礦清理整治,時刻保持嚴查嚴管嚴處高壓態勢,依法依規關停取締24個國家移交我州的虛擬貨幣違規挖礦項目,拆除挖礦廠房24個、沒收設備11057臺,立案查處違法企業10家、罰款314.95萬元,逗硬調查處理相關涉案人員,嚴肅追責問責監管不力、違法參與的公職人員。
三、堅持疏堵結合治本。研究制定《實施清理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責任包干制度》,組建網格化管理專班,實行縣、鄉、村三級干部“一對一”包保責任制,做到定點定人定責,把“人防”監管神經末梢遍布高危區域。健全落實通信、電力部門流量和電量監管,強化技防手段監測監控,切實讓違法行為無處遁形。制定《甘孜州小水電產業發展工作方案》,全覆蓋排查出整改保留類小水電172座、總裝機178.36萬千瓦,并入各類電網125座,解決小水電企業后顧之憂。
四、堅持督查檢查問效。把防反彈作為重點監管任務,不定期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重點暗訪檢查中央環保督察組發現的挖礦點位,去年以來多批次進行暗訪檢查。同時,建立清潔能源安全生產督查檢查制度,將清理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納入督查范圍,采取“屬地檢查+州級抽查”相結合方式對全州水電站開展檢查。建立全民監督舉報制度,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鼓勵群眾積極參與監督舉報,全面加強政策宣傳,保持清理整治虛擬貨幣挖礦高壓態勢。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監管力度,多措并舉常態化監測監管,建章立制鞏固清理整治成果,全力杜絕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死灰復燃,不斷暢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渠道,提升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水平,讓更多群眾吃上生態飯。
感謝大家。
四川日報:
據了解,四川省于2022年起開啟了省級河湖長制進駐式督查,請問取得了哪些成效,能否介紹有關情況?謝謝。
劉銳:
感謝媒體朋友的提問,大家上午好。
近年來,為持續深化河湖長制工作,四川省在全國首創建立省級河湖長制進駐式督查機制,并在近兩年完成了9個縣(市、區)的進駐式督查工作,推動一大批河湖管護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取得了顯著成效。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作簡要介紹。
一、進駐式督查的目的意義
進駐式督查緊緊圍繞河湖長制就是責任制這個核心,聚焦河湖長制“六大任務”,重點督查縣(市、區)黨委、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河湖長制決策部署情況以及各級河湖長、責任單位履職盡責情況,推動各地各部門堅決扛起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政治責任,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水生態治理。
二、主要做法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進駐式督查緊盯涉水涉河湖領域的突出問題,組建暗訪工作組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到備選縣(市、區)開展前期問題線索摸排等工作。以“文字+圖片+視頻”的方式曝光9個反面典型案例,梳理形成突出問題責任追究線索10條,并移交被督查地方,確保達到查處一人、警醒一方的效果。
二是堅持廣泛動員。組織召開督查動員會,通過政府網站、官方微信、手機短信等方式公開發布督查公告,開通舉報電話和郵政專用信箱,受理并轉辦來電來信203件,全方位動員當地群眾參與河湖保護治理的熱情。
三是堅持三級聯動。向被督查地方移交問題321個,被督查縣(市、區)黨委、政府根據督查意見,履行整改主體責任。市(州)開展舉一反三排查整治行動,補足補齊河湖管護短板。督查發現問題同步移交省級行業主管部門和省級河長聯絡員單位,制作專題警示片下發各市(州)對照整改,進一步促進全省河湖管護整體水平提升。
三、主要特點和工作成效
一是切口小,切實減輕基層負擔。進駐式督查堅持以市為切入點、縣為落腳點的原則,聚焦縣域這一城鄉融合發展的基本單元,重點督查縣(市、區)級河湖長制實施情況,注重“小切口、大撬動”,以點帶面向全省形成警示輻射,盡量減少對基層正常工作的干擾和影響。
二是深度夠,幫助地方解決突出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制作發布的典型案例聚焦河道采砂、水資源管理、基層河湖管護等主責主業,敢于動真格,挖掘和分析問題更加深入、全面。
三是成效明,有效提升河湖保護治理水平。縣委和縣政府研究落實河湖保護治理工作常態化,市、縣河湖長制工作統籌能力明顯增強,2023年全省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首次達到100%。各地充分挖掘本地河湖水域經濟潛力,實現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河湖長制在基層煥發新活力。
按照工作計劃,今年將在6個市(州)各選擇一個縣開展進駐式督查,“十四五”期間將實現21個市(州)全覆蓋。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有序推進。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江河戰略,持續強化河湖長制進駐式督查,不斷提升河湖保護和治理水平,全力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四川廣播電視臺:
2021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通報南充市“違規采砂破壞河流生態系統、流域生態環境違法問題依然突出、非法碼頭整治工作推進不力”。請問南充市近幾年針對通報問題做了哪些整改工作?取得了什么樣的成效?
袁興果:
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好!
非常感謝大家對南充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關注和大力支持。2021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通報我市相關情況后,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采取有力舉措整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完善機制強推進。按要求認真制定整改方案,對通報的問題梳理細化19條整改措施,建立問題整改“清單制+責任制+銷號制”、“領導分工+行業分線+屬地分塊”、“黃牌警示+紅牌督辦+移送問責”機制,完善出臺《南充市環境質量改善及問題整改不力約談辦法》和《南充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銷號辦法》。目前通報的問題已按期全面整改完畢,整改成效被中國環境報以《南充刮骨療傷,柔美的嘉陵江又回來了》為題頭版頭條報道,并入選2023年長江經濟帶警示片正面典型案例。
二是鐵腕治砂保河暢。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開采、統一銷售的原則,科學設置可采區30處,取締非法碼頭48座,規范整治碼頭12座,取締非法砂石堆碼場547處,新建17處標準化砂石加工廠,清退河道采砂主體112個,削減各類涉砂船舶433艘。每季度組織有關部門開展砂石問題整改“回頭看”,堅決杜絕違規采砂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是重拳治亂護岸綠。常態化開展河湖“四亂”問題整治,共排查整治點位810個,拆除各類違建166萬平方米,清退小水電站28座,修復歷史遺留廢棄礦山7348畝,完成了99條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河道管理范圍劃定,制定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岸線保護和利用規劃,取締非法廢舊船舶灘涂拆解點5處,恢復嘉陵江岸線58公里,復綠面積達3000余畝。
四是攻堅治污還水清。創新了“河長+河道警長+河道檢察長+記者河長+民間河長”機制。近三年來,南充市各級河長共巡河1萬余次,發現并解決問題381個。新建、改建雨污管網1891公里,新增城市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54萬余噸,整治入河排污口1525個。
目前,南充市12個國省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已連續三年保持100%,嘉陵江干流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嘉陵江南充段獲評省級美麗河湖,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美麗河湖。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社會的共同關心支持下,自覺擔當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政治責任,抓好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整改,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美麗四川貢獻南充力量。
謝謝大家!
新華社:
近年來,中央已對四川開展了兩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目前第三輪省級督察也正在開展。請問我省是如何推動問題整改“后半篇文章”,確保取得成效的?
劉華太:
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
剛才通報情況的時候,講到了這個問題,當中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關于問題整改“后半篇文章”的情況。接下來就記者提問再作補充發言。
在做好問題整改“后半篇文章”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持兩個定位,強化省級督察的功能和作用。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發現問題的一個重要渠道,也是推動問題解決的有效手段。按照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省級督察是作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延伸和補充。近年來,生態環境廳就聚焦和落實好省級督察上述兩個定位進行延伸和補充,在省級督察中也探索完善形成了部分具有四川特色亮點和經驗的做法。堅持由在職省級領導擔任督察組組長,這在全國是唯一一個;堅持督察對象的縣(市、區)和園區全覆蓋;堅持督察報告和專題片的雙反饋;堅持所有的追責問責線索,由省紀委監委統一統籌督導。通過省級督察有力推動問題整改,問題的整改就是督察的“后半篇文章”。
二是堅持三個明確,強化責任的分解落實。在制定問題整改方案過程中,首先分清楚問題責任是什么責任,是誰的責任,在此基礎上考慮如何落實責任。按照整改方案制定的慣例和規矩,一是明確省級部門的督導責任,二是明確責任單位的主體責任,三是明確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作為問題整改的統一監督責任,有力地確保這些問題有人管、管到底、管到位。
三是堅持五個不變,強化方案的剛性約束。在制定方案時,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科學精準依法,合理確定整改的目標、整改的時限、整改的措施以及整改的要求。方案印發后,在執行過程中則強調方案的剛性約束。原則上審批印發的整改方案要堅持五個不變,一是整改內容不變,二是整改責任不變,三是整改措施不變,四是整改目標不變,五是整改時限不變。在方案剛性約束下確保這些問題能夠整改到位、落地落實。
四是堅持六項措施,強化整改的過程監管。主要堅持定期調度通報、強化預警提示、實施約談約見、嚴格考核問效、落實追責問責、創新區域限批等六條措施,推動整改責任落實,保障整改效果。
五是堅持兩個公開,強化銷號的審核把關。對完成整改的任務擬銷號信息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群眾監督。對完成銷號的任務主動公開,接受社會持續地跟進監督,確保成果鞏固不反彈不回潮。
主要就介紹這些,通報完畢。
主持人:
謝謝劉華太先生。提問環節就到此結束。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主發布人介紹了我省全力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的進展和措施,以及接下來的重點舉措、下一步打算,邀請到了水利廳、南充市人民政府、甘孜州人民政府回答了媒體關心的問題。
懇請媒體朋友們多多宣傳,多多支持。再一次對大家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也特別感謝水利廳、南充市人民政府、甘孜州人民政府對本場發布會的支持。
原標題:全文實錄丨生態環境廳召開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