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接連出臺重磅文件,亮劍節水產業、數據中心、電解鋁行業等,同期多家上市環境公司發布公告,披露并購、增資及上市進展等相關事宜,還有45億EOD項目解鎖、10億大標重新“上架”等等,速速關注!
一周要聞
在中國碳市場大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發布了《全國碳市場報告(2024)》。報告顯示,2021年、2022年配額清繳完成率分別為99.61%和99.88%,比第一個履約周期有進一步的提升,中國碳市場配額清繳完成率目前已位于國際主要碳市場前列。
日前,全國首張“注冊環保工程師注冊執業證書”正式發出,編號為B241100001。這一舉動標志著我國注冊環保工程師注冊執業工作邁出重要一步,為規范環境工程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保證環境工程質量安全,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據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通知,2024年度環保裝備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已正式啟動,面向對環保裝備制造領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對轉變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和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影響面廣、經濟效益顯著的共性技術、前瞻性技術與高新技術的研究成果,且金獎項目要求成熟應用三年以上,技術創新獎項目要求應用時間一年以上。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近日下達通知,宣布啟動2024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提名工作,授獎項目原則上分為6個技術領域,包括水環境治理、大氣環境治理、固體廢物利用處置、土壤及地下水修復、
智慧環保及
環境監測、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要求核心技術成果已經商業規模化應用一年以上,獲得用戶使用證明及效益證明。
7月25日,由生態環境部牽頭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在軌投入使用,標志著全球首顆具備主動激光二氧化碳探測能力的衛星在北京正式交付。此外,由生態環境部參與研制的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一并投入使用。兩顆衛星將動態監測我國大氣污染狀況,有效監測全球二氧化碳柱濃度和分布,探測植被生物量和生產力,提升全球溫室氣體、生物量高精度定量化遙感監測能力。
政策標準
國家——
五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節水產業的指導意見》,從激發節水產業發展動力、強化節水產品裝備供給、創新節水管理服務模式、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推動節水產業科技創新等5方面明確了具體舉措,要求到2027年,節水產業規模達到萬億。
工信部發布通知稱,將聚焦鋼鐵、石化化工、紡織、造紙、食品等重點行業以及數據中心等重點領域,面向工業企業、園區征集一批廢水循環利用典型案例,申報主體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用水企業(數據中心)或具備統一管理機構的省級以上工業園區。鼓勵廢水循環利用技術、工藝和裝備服務商與應用單位聯合申報。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等部門聯合制定了《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專項行動計劃》,要求到2025年底,全國數據中心布局更加合理,整體上架率不低于60%,平均電能利用效率降至1.5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年均增長10%,平均單位算力能效和碳效顯著提高。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電解鋁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部署了優化產業布局和產能調控、大力推進節能降碳改造、實施非化石能源替代、推動產業鏈協同綠色發展、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等重點任務,要求到2025年底行業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達到25%以上。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要求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而且,不再設置“項目總投資不低于1億元”要求,支持中小企業設備更新。
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關于開展2024年強制性國家標準復審工作的通知》。其中,生態環境部主管的待復審強制性國家標準共計22項,包含《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制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及《涂料、油墨及膠粘劑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
地方——
天津市人民政府近日正式印發《天津市加快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到2027年,全市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進一步完善,
再生資源回點達到3000個以上,再生資源分揀中心達到25個以上;打造1至3個特色鮮明的二手商品交易產業集群,培育一批再生資源回收示范企業和資源循環利用骨干企業。
江蘇省人民政府近日發布《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實施意見》,要求到2027年,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秸稈等大宗固體廢棄物年利用量達到3億噸左右,新增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廢鋼鐵、廢銅、廢鋁、廢鉛、廢鋅、廢紙、廢塑料、廢橡膠、廢玻璃等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年利用量達到3500萬噸左右,報廢汽車年規范回收拆解量50萬輛左右,廢棄電器電子年回收拆解處理量達650萬臺(套)。
山西省商務廳近日印發《關于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支持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通知》,要求基本實現每個鄉鎮設立至少1個中轉站、主城區至少設立1個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回收網點基本覆蓋主城區和80%以上的社區及鄉村,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20%以上,再生資源規范化回收水平明顯提高。
近日,云南省印發《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提出18條工作舉措,按照生態環境要素,細化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環境風險防控等方面的實施應用要求,以促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文件經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明確了生態環境保護具體事項牽頭部門,要求)市(區)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每年2月底前向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報告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履行情況,同時加強督察問責和正向激勵。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等12部門組織編制了《湖北省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明確將強化污染物與甲烷協同控制,加快推進含VOCs原輔材料源頭替代、清潔能源替代,強化鋼鐵、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VOCs深度治理,開展泄漏檢測與修復,針對設備、管道、閥門等設施VOCs泄露問題進行整治。
企業動態
廣東省環保集團債券日前在深交所上市,本次發行債券代碼“148809”,簡稱“24粵環保K1”,計劃發行總額9.5億元,票面利率2.3%,債券期限5年。募集資金擬用于償還到期債務、補充流動資金。
美晨生態公告稱,擬變更公司全稱為“山東美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園林板塊部分資產進行剝離,進一步聚焦非輪胎橡膠業務。在經營范圍上,美晨生態也不再將園林業務放在主要位置。
近日,石家莊水務集團正式揭牌。作為石家莊水投集團旗下的水務集團,這家公司以供水為核心業務,將專注于城市供水保障、水務設施的建設與運營、投融資業務、水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以及推動智慧水務的發展。
深交所披露,海諾爾及其保薦人申萬宏源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相關規定,深交所決定終止其在創業板發行上市的審核。據悉,海諾爾的上市申請早在2020年12月17日已經獲深交所受理,2021年11月5日獲上市委會議通過。
7月19日,財信發展公告稱,擬將持有的青銅峽水務51%股權、華陸環保持有的青銅峽水務49%股權出售給寧夏青銅峽水務,交易總額4880萬元。青銅峽水務主要業務為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青銅峽新材料基地污水處理廠項目(一期、二期)”。
大禹節水擬與甘肅金控基金、甘肅金融控股集團簽訂《甘肅金禹農水科技創新投資基金(有限合伙)合作協議》,共同出資設立甘肅金禹農水科技創新投資基金(有限合伙)(暫定名)。大禹節水本次擬以自有資金認繳出資4億元,占出資比例的40%。
城發環境近日公告,董事會于近日收到公司副總經理易立強先生的書面辭職報告,易立強先生因工作變動,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生效后易立強先生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其辭職不會影響公司相關工作的正常運行。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2024年城發環境公告的第二個副總辭職。
玉禾田《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玉禾田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3.18億-3.49億,較上年同期增長0%-1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3億-3.3億,較上年同期增長0%-10%。
中創環保公告稱,因控股股東上海中創凌興能源科技集團上層股權結構調整,公司將無實際控制人。其認為,實控人的變更不會導致公司主營業務發生重大變化,不會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不會影響公司獨立性。
瀚藍環境公告稱,公司擬向全資子公司增資40.2億元,由瀚藍佛山擬向其境外全資子公司瀚藍香港增資至總股本不超過113億港元,借此通過間接控股子公司瀚藍香港,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公司粵豐環保。
碧桂園服務日前發布公告稱,由于福建東飛未能達成股權協議所載的業績承諾,轉讓方One Supreme將根據協議采用股權補償的方式進行支付。碧桂園服務將通過此次交易間接增持福建東飛7.5%實際股份,最終的持股比例達到67.5%。
項目進展
該項目近日啟動招標,總投資額約45.42億元,建設期36個月,建設內容為躍進河下游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及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河口灘涂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河口生態配套基礎設施及附屬產業項目、上合生態休閑商業綜合體、海洋生物科技創新基地項目。
該項目預算金額超10億元,將于8月13日開標。項目服務期限6年,曾于3月22日首次開標,吸引14家企業參與,最終由長沙中聯重科拿下。但因當地政策變化,項目予以廢標處理,目前,正在按要求進行整改后重新組織招標。
該項目于近日開標,第一中標候選人為中建六局水利水電建設集團、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山東順源水利工程、安徽水安建設集團聯合體,其中山東順源水利工程為當地民營企業,且在2024年2月20日才剛剛成立。
下周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