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噪聲法》),珠海市生態環境局持續加強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探索共管共治共享的噪聲污染防治新模式,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優美環境的新要求新期待,推動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持續走在全省前列。
日前,珠海在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社會生活噪聲四方面的實踐經驗案例均被省生態環境廳推廣。今年1—5月,12345珠海市民熱線收到噪聲投訴數量為12990件,較同期減少1308件,同比下降9.15%。
厘清責任主體
著力打造“寧靜細胞”工程
《噪聲法》正式施行后,在大部分地市僅對其中十余條規定明確監督管理職責的情況下,市生態環境局提請市政府印發《珠海市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部門職責分工方案》,突破性厘清《噪聲法》中90條中涉及地市工作73條規定的監督管理和執法責任主體,得到生態環境部和省生態環境廳的認可和推廣。珠海率先編制印發《珠海市噪聲污染防治行動方案(2024—2025年)》,構建“1+5+4”的框架體系,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工作,圍繞噪聲污染防治工作難點痛點,確保事事有人干、件件有落實,穩步推進聲環境質量改善。
珠海持續開展“寧靜城市”“寧靜區域”等創建工作,著力打造“寧靜細胞”工程,創新做法受到部省兩級關注。2023年8月,生態環境部、廣東省政府到珠海對噪聲污染防治工作進行調研,對該項工作予以高度肯定。
優化聲功能區區劃
筑牢聲環境基礎本底
珠海修訂優化《珠海市聲環境功能區區劃》,完成對現行聲環境功能區區劃的評估自查與整改,對全市現有聲環境功能區進行梳理,結合城市規劃建設面積擴大及用地功能發生變化情況,編制了《珠海市聲環境功能區劃分情況評估報告》,發布了《珠海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對〈珠海市聲環境功能區區劃〉的補充通知》,為強化噪聲源監督管理和環境執法、改善聲環境質量提供重要依據和手段。將聲環境質量改善作為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加強項目噪聲污染防治設施“三同時”驗收管理,2023年環境影響評價建設審批360個項目均對噪聲方面進行評價和提出管理要求。
在全省率先開展
“寧靜城市”創建試點
以統籌設計+創建試點+細胞工程方式,創新性構建起“寧靜珠海”—“寧靜香洲”—“寧靜小區”三級體系。從制度頂層設計出發,結合全市噪聲污染防治現狀,制定創建實施路徑和評價體系,開展“寧靜珠海”2期建設項目,率先啟動“寧靜香洲”試點,在重點區域部署27套噪聲自動監測站和170個噪聲源動態感知節點,搭建起噪聲物聯感知一張網,實時監測噪聲污染排放水平;充分發揮公眾參與治理的積極作用,發動各區和相關單位共同打造細胞工程,創建全市乃至全省首批“寧靜小區”7家,著力形成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創建氛圍。
數據統計顯示,自今年4月“寧靜小區”創建試點以來,全市噪聲投訴數量同比去年降低513件,降幅為8.7%。
原標題:獲省生態環境廳推廣!珠海探索噪聲污染防治新模式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