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至28日,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現場會在四川省巴中市召開。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鐘斌,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鐘承林,巴中市委副書記、市長高鵬凌出席會議并致辭,生態環境廳環保總監劉華太參加會議。生態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副主任王謙主持會議。
本次會議由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以下簡稱土壤司)組織,生態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以下簡稱土壤中心)承辦,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巴中市人民政府協辦,設置主題授課、經驗分享、典型案例交流、現場教學等多個環節,旨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學習借鑒地方治理模式和經驗做法,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
尊重農村實際,因地制宜采取合適的治理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現全國行政村環境整治全覆蓋,基本解決農村的垃圾、污水、廁所問題,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近年來,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積極進展,積累了不少好的經驗做法。據了解,去年1.6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完成,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40%以上;實施了800余個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農村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同時也存在治理機制不完善、治理重點不突出、治理成效評判標準不科學、治理模式不精準、治理成效不穩固、保障措施不健全等突出問題。
會議要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一頭連著“三農”,一頭連著生態文明建設,要深刻認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意義,高度重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高對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的認識。資源化利用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模式之一,要尊重農村實際,堅持“問需于農”“問計于農”“問效于農”,充分聽取農民群眾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愿和需求。要因地制宜采取合適的治理路徑,不照搬城市治理模式,不盲目提高標準,以“三基本”,即基本看不到污水橫流、基本聞不到臭味、基本聽不到村民怨言作為評判標準,確保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健康可持續發展。
為解決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普遍存在的困難,會議邀請來自土壤司、土壤中心、同濟大學、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專家和學者,深入分析當前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面臨的難題和挑戰,針對農村生活污水水質水量調查及治理方案設計、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技術等內容進行授課,就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政策、模式和技術等進行了全面細致地講解。
各地亮“招式”掏“家底”,交流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經驗
綠樹紅花環繞,瓜果飄香,農家小院干凈整潔……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后,村民即可用來灌溉周邊農田、果蔬園、小花園,實現資源化利用。會議期間,與會人員深入巴中市恩陽區明陽鎮高店子社區、巴中經開區紅花村、巴州區巾字村等地,參觀了解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情況。
會上,海南省三亞市、云南省文山州、四川省巴中市和廣元市等地職能部門代表就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污水處理設施分類整改等作典型發言,分享各地在資源化利用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創新做法。
三亞通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投建管養體制改革,聚焦以污水資源化利用為核心的分類治理路徑,大膽探索創新農村污水、廁改、糞污一體化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效顯著。目前,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為70.8%。
文山確定了“以廢治廢+資源化利用”為主的治理思路,立足全州村莊分布及氣候特點,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推行4種污水治理模式,強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2023年底,全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62.87%。
巴中重點推行以就地就近利用為主的治理模式,采用“資源化利用優先,生化+生物處理相結合”治理路徑,全市69%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廣元注重統籌保障,高位施治;注重頂層設計,以制統治;注重因地制宜,多業融治;注重以點帶面,多維促治;注重協同聯動,多元合治,探索出“五重五治”路徑。
堅持分區分類治理,走出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四川路徑”
會上,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圍繞“分區分類治理,走出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四川路徑’”主題,作交流發言。近年來,四川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將農村污水治理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抓手、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的重點任務,走出了具有四川特色的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路徑,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24年一季度,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73.51%。
在治理理念上,堅持因地制宜優化治理理念。結合省情實際,四川明確了“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利用為先、尊重習俗,注重實效、經濟適用”的治理原則,選擇以資源化利用為主,推廣“低成本、易管護、可持續、效果好”的治理模式。目前已解決650萬余戶、2600萬余人農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問題,為基本實現以Ⅱ類水為主體的水環境格局提供了重要保障,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創新高,“村美、岸綠、水凈”已成為巴蜀鄉村的日常美景。
在治理體系上,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治理體系。起步之初,面臨無底數、無規劃、無標準、無規范的“四無”困境,四川省大膽探索,指導全省176個涉農縣(市、區)科學修訂完善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印發《“十四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制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業務知識參考讀本》,印發《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辦法》,建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信息管理系統,通過“規劃、標準、讀本、辦法、平臺”五項措施,逐步構建起治理體系。
在治理模式上,推動試點先行探索治理模式。一方面堅持分區分類治理。2019年,生態環境廳在接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后,對現狀進行深入調研,按照成都平原、川東北、川南地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高寒高海拔地區實際,以資源化利用為主,分區分類開展污水治理。另一方面堅持試點示范。我省每年在下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設任務時,明確要求開展整治的行政村要合理選擇治理模式和工藝,結合廁污共治,優先采取資源化利用模式,慎用一體化處理設備或其他后期運行維護費用高的設施。同時要求每個市(州)每年選擇1—2個典型區域,開展平原、山地、丘陵、缺水、高寒高海拔和生態環境敏感等典型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
下一步如何做?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學習兄弟省份的經驗做法,堅持現有工作思路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展設施提質改造行動,對設施運行不正常等情況,按照“完善一批、改造一批”的原則,有序推進分類整改。開展重點區治理攻堅行動,堅持不降標準、守牢底線,優先治理飲用水水源地、重點流域等環境敏感區域的農村生活污水,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現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生態環境部土壤司、土壤中心有關同志,各省生態環境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處(室)和直屬單位相關負責同志,21個市(州)生態環境局主要領導參加會議。
原標題: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現場會在四川巴中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