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引發的溢流污染和面源污染問題,一直是城市環境管理的難題。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運行維護的通知》,通知鼓勵各地在完成管網建設改造的前提下,建設雨季溢流污水快速凈化設施。
中建環能響應政策號召,對雨季溢流現狀問題進行充分調研,深入雨季溢流污水末端治理情景分析,結合市場需求,挖掘治理雨季溢流污水的核心痛點,進而精準匹配豐富的業務場景。
場景1:污水處理廠溢流達標處理解決方案
溢流污水(含初期雨水)經一級強化處理去除水體中SS、TP,進入生化處理單元進行脫氮,再經過濾消毒后可以達標排放或者回用。
場景2:合流制溢流污染削減解決方案
通過截流井實現清污分離,污水在調蓄池中暫存,同時配套超磁分離/磁混凝沉淀等凈化設備削減污染物,或配套生化一體化設備實現就地達標處理排放。
場景3:汛期水體質量保持解決方案
汛期面源污染導致自然水體水質迅速惡化,通過超磁分離/磁混凝沉淀等迅速去除SS、TP 及部分COD,同時配套生物濾池設備實現高效脫氮,保障汛期水體水質。
場景4:初期雨水就地處理解決方案
溢流污水(含初期雨水)經預處理后,通過超磁分離/磁混凝沉淀等去除COD、SS、TP等污染物(不考慮氨氮和總氮)。適用于應急雨污處理,支持快速啟動運行。
溢流污水具有兩個特點
一是發生頻率高且波動性大,溢流水量隨降水量及降水場次波動,污染物成分和濃度也隨降水量及降水場次發生不可預期的變化;
二是污染物濃度高,渣砂含量大,降雨沖刷導致大量地面和管網污染物被帶入水體。
溢流雨水渣砂含量大,就先除砂渣
中建環能創造性地提出“砂渣共除”技術,依賴的是城鎮雨污砂渣快速凈化裝備。旋流除砂器,可以實現無額外動力強旋流除砂。內進流非金屬孔板格柵,對柵渣進行定向粒徑的攔截與過濾,保證污水處理系統穩定運行。

圖源:中建環能
流量波動大,我們在線就能處理
當雨季溢流及雨水徑流等,無法送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可使用超磁分離水體凈化成套設備,將收集的污水進行在線處理后排放或者回用。中建環能自主研發生產的超磁分離技術,能在4到6分鐘的停留時間內,有效去除水體懸浮物、藻類和磷等,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家火炬計劃項目,歷年項目錘煉中不斷地更新迭代創新。為城市溢流雨水在線處理提供了科技保障。

圖源:中建環能
應對達標排放要求,我們也有硬核實力設備
中建環能MagBR磁介質生物反應器,集成了高效生化脫氮、強化除磷;沉淀、過濾以及消毒等流程,出水可達(GB18918-2002)一級A標,曾獲得四川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入選《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技術指導目錄》,2019中國環保企業行業貢獻評選產品用戶口碑獎。

圖源:中建環能
三十余年的行業深耕,強大的專家技術團隊和專利技術資源支撐,中建環能完成的《城鎮雨污精準截蓄與快速凈化技術開發及工程應用》獲評為國際先進水平。目前,該項科技成果已應用于66項城鎮雨污截蓄、快速凈化處理工程,污水處理規模達63.2萬m³/d,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
應用案例

圖源:中建環能
合肥市瑤海區
南淝河初期雨水截流調蓄項目
項目由中建新疆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建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建,占地面積約45畝,服務面積22.6km²,生化處理設計規模15000m³/d。每年可實現COD減排48.2噸,氨氮減排14.7噸,總磷減排1.02噸,成為行業雨水調蓄案例標桿,入選《水務行業優秀案例》。

圖源:中建環能
廣東中山白石涌渠道截流井工程
項目主體工藝采用智能截流井,根據暗渠走向和周邊管線,綜合確定最佳截流位置,截流井內設置截流設備和調流設備。旱季截流污水,雨季截流初期雨水和混合雨污水,就近接入污水管道,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達標排放,改善白石涌水質。

圖源:中建環能
南京市雨花臺區
南河丁樹涵和油脂涵水質凈化站項目
丁樹涵和油脂涵水質凈化站項目為“花園式”全地下水質凈化站,采用MagBR-MBBR+氣浮一體化工藝,水質凈化站位于地下負一層(已建調蓄池上部設備間),水質凈化空間最高4.1米,最低3.4米,比常規水質凈化空間高度減小一半以上,出水達到地表V類水標準。設計引領實現“有限空間”高標準出水。

圖源:中建環能
陜西西安小寨區域海綿城市PPP項目
項目采用中建環能雨水截蓄設備,調蓄容積共9.8萬m³,其中地下調蓄池設置進水控制設備,控制雨水進入調蓄池;設置攔渣設備攔截雨水中雜質;地下調蓄池內設置沖洗設備進行底部沉積物沖洗等。有效控制小寨區域初期雨水污染,改善區域水體水質,緩解城市內澇。
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作為環境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提供商,中建環能通過自主研發的城鎮雨污快速凈化關鍵技術裝備,幫助實現城鎮雨污的快速、高通量凈化,有效減輕溢流污染,保護受納水體水質,告別降雨引起河道黑臭的局面,繪就城市居民人水和諧新畫卷。
本文系中建環能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處理。圖片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