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產業作為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環保新質生產力,正成為推動產業向前發展的核心力量。本欄目將聚焦生態環保產業的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新模式,深入宣傳推廣科技創新成果,及時發布環境技術進步獎項,全面介紹行業內的實用技術裝備和示范工程,引導行業持續創新,加快數字、智慧、科技的融合賦能,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貢獻力量。
生態環境保護示范工程
2022-S-60
工程名稱
南平市宏旗電器有限公司約1.4萬m3退役場地污染土壤異位固化/穩定化修復工程
推薦單位
浙江省環保產業協會
申報單位
中節能大地(杭州)環境修復有限公司
業主單位
南平市建陽區環境保護局
建設和運行模式
施工總承包
投運時間
2018年11月。
工程規模
固化/穩定化處置量約4000 m3。
工藝流程
(1)土壤挖掘與短駁:在土壤挖掘安全防護措施到位,降水達到設計要求后,采用挖掘機械對污染土壤進行清挖,并用土方車短駁至預處理區域內,待處置;
(2)土壤均質化處理與分析:本項目場地表層含有大量建筑垃圾、碎石以及雜填土,為保證藥劑混合均勻、減少機械損耗,需對其進行均質化處理,采用挖掘機、ALLU篩分機等篩分出大塊建筑垃圾、碎石等雜物,并對土壤進行破碎;根據本場地土壤及修復藥劑特性,調節土壤理化性質,如含水率等;對均質化處理后土壤理化性質與污染特征進行采樣分析;
(3)穩定化藥劑配制:根據土壤性質與污染特征分析結果,結合土壤后續處置規劃,開展緩釋材料篩選與復合穩定劑配制,形成針對性較強的高效固化/穩定化藥劑;
(4)固化/穩定劑添加與混合:根據污染特征對待處置土壤進行分類,按設計比例將藥劑均勻添加至污染土壤中,并使用專業機械進行充分攪拌,使藥劑與土壤混合均勻、接觸充分;
(5)處置后土壤養護:將加藥后土壤進行堆垛,并使用雨布進行覆蓋,進行保濕靜止養護,期間根據需要對土堆進行適當噴水加濕處理;
(6)處置后土壤驗收:根據驗收要求對土堆進行采樣自檢。對自檢不合格繼續進行修復,對自檢合格的土壤申請驗收。
運行效果
(1)基坑清挖效果達到了設計要求;
(2)開挖后污染土壤穩定化修復效果達到了修復目標值,土壤浸出液重金屬的濃度低于《地表水質量標準》(GB/T3838-2002)III 類水質標準值。
二次污染控制
本場地治理過程中的主要二次污染有揚塵、噪聲、廢水等,施工過程中落實了各種污染防控措施,包括運輸過程遺灑土壤的及時清理、廢水收集集中處理排放、道路及處置場地硬化地面的清掃與灑水降塵等等,環境保護設施與措施基本符合實施方案與環境監理方案要求。施工期間不定期委托第三方檢測單位對施工場地周邊土壤和排水進行采樣分析,檢測指標符合環保要求,且施工過程中未發生環境安全事故及環保投訴,未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達到的標準或性能要求
清挖后基坑底部和側壁土壤重金屬含量達到清理要求,修復后土壤浸出液中重金屬的濃度低于《地表水質量標準》(GB/T3838-2002)III類水質標準值。
示范點
(1)兼具高效性和長效性:針對傳統重金屬穩定化藥劑長期穩定性較差的問題,本項目通過構建具有緩釋作用的負載型穩定化藥劑,并將其與速效型穩定化藥劑復配,形成具有短期高效、長期有效的重金屬穩定化復合藥劑,既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對土壤重金屬的達標處理,又能保持長期的穩定化處置效果,確保處置后土壤的長期安全性;
(2)綠色環保:針對傳統無機重金屬穩定化藥劑水溶性鹽含量較高,直接施加到土壤中容易影響土壤和地下水的質量的問題,本項目基于改性緩釋材料,配制負載型穩定化藥劑,可有效減緩水溶性鹽的釋放,降低對地下水質量的影響程度,具有綠色環保的特點;
(3)藥劑增容小:針對傳統固化/穩定化藥劑添加比例高,對土壤增容作用大的問題,采用改性緩釋材料作為載體,可高效負載重金屬穩定藥劑,降低緩釋材料的使用量,減小對土壤的增容影響;
(4)處置范圍廣:針對傳統穩定化藥劑適用范圍小、廣譜性差以及對復合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效果差的問題,本項目將無機重金屬穩定化藥劑與有機重金屬穩定化藥劑進行復配,有效拓展可處置的重金屬種類和穩定化效果。
原標題:環保新質生產力 | 南平市宏旗電器有限公司約1.4萬立方米退役場地污染土壤異位固化/穩定化修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