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生態環境部召開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表示,為加強碳足跡的管理,生態環境部編制了《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從產品碳足跡著手,完善國內規則、促進國際銜接,建立統一規范的碳足跡管理體系。主要從建立健全碳足跡管理體系、構建多方參與的工作格局、推動產品碳足跡規則國際互信以及提升產品碳足跡能力建設水平等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問答如下↓
??新華社記者:碳足跡是近年來國內外的一個熱詞,碳足跡的有效管理可以助推“雙碳”目標實現,請問生態環境部在碳足跡管理方面有哪些考慮和安排?
裴曉菲:謝謝您的提問。
碳足跡通常是指以二氧化碳當量表示的特定對象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特定對象包括產品、個人、家庭、機構或企業,石油、煤炭等含碳資源消耗越多,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大,碳足跡就越大,反之,碳足跡就小。產品碳足跡是碳足跡中應用最廣的概念,是指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從原材料的生產、運輸、分銷、使用到廢棄等流程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總和,是衡量生產企業和產品綠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標。例如,塑料袋的生產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資源,使用塑料袋會增加碳足跡;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能進行加熱,不需要使用傳統能源,能夠減少碳排放,使用太陽能熱水器能夠減少碳足跡。
為加強碳足跡的管理,生態環境部編制了《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擬于近期會同其他部委聯合印發,從產品碳足跡著手,完善國內規則、促進國際銜接,建立統一規范的碳足跡管理體系。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和安排:
一是建立健全碳足跡管理體系。從標準、因子、制度規則等基礎性工作著手,推動發布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和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建立完善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以及標識認證、分級管理、信息披露等制度。
二是構建多方參與的工作格局。強化政策協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豐富拓展推廣產品碳足跡應用場景,鼓勵地方試點和政策創新,推動重點行業企業先行先試,形成推廣產品碳足跡合力和共建、共擔、共享工作格局。
三是推動產品碳足跡規則國際互信。跟蹤研判國際涉碳貿易政策和產品碳足跡相關規則發展趨勢,推動產品碳足跡規則國際對接,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產品碳足跡規則交流互認,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規則制定,加強碳足跡工作國際交流與合作。
四是提升產品碳足跡能力建設水平。加強產品碳足跡核算能力建設,規范專業服務,培育專業化人才隊伍和機構,強化數據質量、數據安全管理以及知識產權保護。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加快研究發布電力、煤炭、燃油等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和碳足跡因子,為下游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工作提供堅實基礎,“全方位”“全鏈條”“全過程”推動碳足跡工作落細、落實、落地。????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