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行業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也是我國工業領域碳排放的重點行業。作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中重點研究的高排放工業行業之一,有色金屬行業的綠色轉型刻不容緩。作為有色金屬行業向社會公眾展示自身綠色轉型進程的重要渠道,良好的ESG能力建設與信息披露水平應是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的關注重點。本文以ESG信息披露為切入點,梳理了國內外有色金屬行業ESG信息披露框架,并對國內有色金屬行業ESG信息披露實踐情況做出淺析。
一、我國有色金屬行業進行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一)雙碳目標下有色金屬行業亟待綠色轉型
近年來,有色金屬行業快速發展,形成上下游貫通的完整產業鏈,重點品種冶煉及壓延加工產能產量全球過半,冶煉技術成熟,單位產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受產業規模大、用電結構依賴火電、減碳技術缺乏革命性突破、循環經濟體系不夠完善等影響,碳達峰、碳減排任務依然艱巨。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測算,中國有色金屬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約6.7億噸,占全國碳排放總排放量的4.7%,行業亟待綠色轉型。
早在2016年,工信部制定的《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文件中便明確從積極發展綠色制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等方面強調有色金屬行業的綠色轉型發展。2017年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了“基本形成綠色礦山建設新格局、構建礦業發展方式轉變新途徑、建立綠色礦業發展工作新機制”三大目標。2019年,工信部發布了《有色金屬行業智能礦山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冶煉工廠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加工工廠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為建設綠色、高效的有色金屬智能礦山、推進有色金屬行業綠色、高質量生產提供指南。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明確對有色金屬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及資源循環利用提出要求。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三部門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2025年前,有色金屬產業結構、用能結構明顯優化,低碳工藝研發應用取得重要進展,重點品種單位產品能耗、碳排放強度進一步降低,
再生金屬供應占比達到24%以上”。總體而言,在有色金屬行業整體綠色轉型的大方向以及實操指導上已經初步形成了發展機制與政策支持,行業企業的綠色轉型迫在眉睫。
(二)有色金屬行業進行ESG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隨著ESG理念逐漸在全球范圍內普及,企業ESG評級和ESG信息披露已成為開展國際合作溝通的新語言和國際責任擔當的新體現。有色金屬行業一方面承擔著經濟發展的重任,另一方面由于行業本身的特性,具有較高ESG風險,因此更加需要通過ESG信息披露的方式,公開、公正地向各利益相關方披露自身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相關信息,來提高自身的企業形象。從生產角度來看,有色金屬行業所生產的金屬產品作為關鍵基礎設施建設的原材料,為其他產業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的保障。可見有色金屬行業進行綠色轉型是響應生產需求的表現,也是我國“雙碳”目標下經濟結構性轉型的關鍵。有色金屬行業企業若能有效進行ESG信息披露將有助于產業鏈視角下對ESG風險的控制與管理,促進產業鏈的協同高質量發展。從商業角度來看,有色金屬行業企業若能將ESG理念有效融入自身核心業務和戰略,制定并實施良好的企業標準,定期進行ESG信息披露,可以與內外部各類利益相關方建立信任,防范經營、聲譽、金融和監管等方面的風險,并不斷提升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與水平。隨著2024年4月,A股三大交易所陸續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我國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標準正式實現了統一化,這對于有色金屬行業企業推動開展ESG信息披露工作也提供了更明確、更便捷的指標參考。
二、國內外有色金屬行業ESG原則及標準
(一)國際采礦及金屬協會《采礦原則》
國際采礦及金屬協會(ICMM)是致力于安全,公平和可持續的采礦和金屬工業的國際組織,通過制定戰略優先事項,使其能夠在環境復原力、社會績效、治理和透明度以及可持續創新等關鍵領域實現采礦和金屬行業的突破。ICMM的《采礦原則》共十項,通過39項關鍵性議題和指標響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和《巴黎協定》,對成員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實踐情況提出要求。
表1:《采礦原則》主要內容

資料來源:《采礦原則》
(二)負責任采礦協會《負責任采礦指數(RMI)2022》
負責任采礦指數 (RMI) 是對大型采礦企業就一系列經濟、環境、社會和管理 (EESG) 問題所采取的政策和做法進行的以證據為基礎的評估,以檢查企業在其所有開采活動和整個項目周期中以系統的方式處理EESG問題的程度,共涵蓋了44個主題,分為六大專題領域。此外,RMI 的評估還包括一套較小的礦區指標,以評估礦區一級以下主題的行動:地方就業、地方采購、空氣質量、水質、水量、關停和恢復、尾礦、社區安全、社區投訴和申訴、員工的安全和健康、女性員工、傷亡事故、工人培訓、體面的基本生活工資、員工投訴和申訴。
表2:RMI評估主要內容
資料來源:《負責任采礦指數(RMI)2022》
(三)自然資源部《綠色礦山建設評價指標》
2020年,我國自然資源部印發《綠色礦山評價指標》,為綠色礦山評價提供了統一指標標準。評價指標包括礦區環境、資源開發方式、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科技創新與智能礦山、企業管理與企業形象共6項一級指標,以及24項二級指標、100項三級指標,采取計分辦法,總分1000分,得分低于800分的礦山企業將不能參與綠色礦山遴選。
表3:《綠色礦山建設評價指標》指標設置情況

資料來源:《綠色礦山建設評價指標》
(四)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有色金屬企業環境、社會及治理(ESG)信息披露指南》
2024年3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發布《有色金屬企業環境、社會及治理(ESG)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見稿)》旨在切實提高有色金屬企業運營合規性和信息披露透明度,彌補了有色金屬行業缺乏ESG信息披露行業標準的空白。該指南從16個ESG主要議題,對有色金屬企業應披露事項與宜披露事項做出明確要求。
表4:《有色金屬企業環境、社會及治理(ESG)信息披露指南》主要議題

資料來源:《有色金屬企業環境、社會及治理(ESG)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見稿)》
三、我國有色金屬行業ESG信息披露概況
(一)有色金屬行業信息披露總體概況
按照證監會大類行業分類,有色金屬行業主要涉及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行業內上市公司共計111家;其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上市公司有24家,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上市公司有87家。截至2024年5月,已經有57家有色金屬上市公司已經通過發布ESG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社會責任報告等形式進行ESG相關信息披露,其中57.89% 的企業發布的報告類型為ESG專項報告(因部分企業發布的是“ESG暨社會責任報告”,此處按ESG報告納入統計)。

圖1: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發布報告類型統計
資料來源:IIGF,Wind
總體來看,有色金屬行業整體的ESG信息披露率為51.35%,較上一年的47.71%有所提升。就細分行業披露情況來看,57家有色金屬上市公司中,16家為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上市公司,41家為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上市公司;其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ESG信息披露率為66.6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ESG信息披露率為47.13%。相較于我國所有上市公司39.40%的ESG信息披露率而言,有色金屬行業整體信息披露程度較高,可見有色金屬行業整體對ESG理念的落實及對ESG信息披露工作的開展情況均較為領先,也表示越來越多的有色金屬企業正逐漸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通過透明公開的信息披露方式維系良好的投資者關系,助力公司的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從披露ESG報告的企業屬性來看,57家已經進行ESG信息披露的有色金屬上市公司中,中央及地方國有企業占57.89%,民營企業40.35%。從這三類企業屬性的各自披露率來看,中央國有企業最高,86.67%的中央國有企業已經進行了ESG信息披露;其次是地方國有企業,披露率為68.97%,民營有色金屬上市公司的披露率較低,為36.51%。

圖2:有色金屬行業披露ESG報告的企業屬性
資料來源:IIGF,Wind
(二)有色金屬行業信息披露質量概況
根據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對我國上市公司的2023年度ESG評級結果顯示,有色金屬行業內111家上市公司ESG評級結果分布情況如下。其中,評級為A等級(包括A+、A、A-,同下)的有色金屬上市公司有40家,ESG表現領先,約占36.04%;評級為D等級的有色金屬上市公司有23家,ESG表現相對不足,約占20.72%;其余43.24%行業內上市公司ESG表現處于中等水平。總體而言,整體ESG表現情況與信息披露質量較好。

圖3:有色金屬行業整體上市公司ESG評級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IIGF

圖4:有色金屬細分行業上市公司ESG各等級評級分布數量情況
資料來源:IIGF
從不同企業屬性的ESG評級情況來看,總體而言,中央及地方國有企業有色金屬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質量相對較好,處于A級和B級區間內的企業數量占比為68.18%,領先于民營企業的49.21%和其他企業的25.00%。其中,中央及地方國有企業中評級為A級的企業占比為40.91%,民營企業中評級為A級的企業占比為34.92%。可見,國有企業受到ESG相關政策的驅動及響應程度較高,且ESG能力建設的進程相對領先,民營企業的ESG實踐水平有待提升。

圖5:不同企業屬性有色金屬上市公司ESG評級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IIGF
四、我國有色金屬行業ESG信息披露的問題和建議
(一)面臨問題
一是缺乏行業實質性ESG議題的探索。雖然當前從交易所層面、行業協會層面均出臺了指導有色金屬行業企業進行ESG信息披露的框架與標準,但整體框架通用性較高,對有色金屬行業的特性指標要求不充分,導致企業披露時會忽略部分行業性實質性指標。二是規模小的有色金屬企業信息披露能力不足。由于大型企業受到的政府監管較多以及自身經營效益好、ESG理念落實領先等原因,有色金屬ESG評價排名靠前的公司多為大中型企業及國有企業,而小型企業的ESG信息披露狀況較差,有色金屬行業ESG信息披露效果存在企業規模上的不均衡性。三是有色金屬行業企業ESG信息披露缺乏足夠公允性。由于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缺乏對ESG的深層次理解,在進行披露時偏向于披露利好信息,選擇性地隱藏對自身不利的信息,以展現自身優秀案例為主,企業會刻意避免一些敏感話題或負面信息的披露與響應,部分關鍵數據披露不足,導致披露信息缺乏全面性和公允性,并造成企業與公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二)建議
政府及監管層面,隨著統一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框架的出臺,相關配套措施與機制應進一步加快完善,幫助企業更好地推動ESG信息披露工作,強化ESG能力建設。例如,可以加快推進官方、公開的ESG數據整合及平臺建設,打破ESG信息壁壘,以解決ESG信息披露工作信息收集復雜等問題,幫助企業提高ESG信息披露工作的有效性與準確性;可以對于ESG信息披露表現優秀的企業予以適當政策傾斜或財稅支持,以有效的激勵機制進一步激發企業ESG信息披露的質量與積極性。
行業標準層面,應在現有的有色金屬行業ESG信息披露標準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明確行業的實質性議題。可以通過案頭研究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進一步提煉國際有色金屬行業ESG相關標準中的行業特色指標,另一方面開展國內有色金屬行業企業調研工作,了解企業在實際工作中主要關注的ESG議題,梳理有色金屬企業ESG風險點,以形成更具實操指導意義的、本土化行業特色ESG標準。
企業自身層面,有色金屬企業需要將ESG納入公司整體策略,自上而下構建ESG治理體系,全面加強ESG風險管理及ESG能力建設,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ESG信息披露維度,企業需要充分意識到ESG信息披露并非“面子工程”,而是公允地與利益相關方溝通的橋梁。可以在學習借鑒國外先進行業企業在ESG實踐上的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與國內專業的ESG第三方機構合作,共同推進信息披露工作。通過對行業及自身ESG關鍵議題,以及定量數據的充分披露,以及對負面事件與輿情的充分響應,及時披露有可能對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決策產生實質性影響的信息,加強ESG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廣度,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的同時,也可以幫助企業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促進其資源配置進而實現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
1.IIGF觀點 | 施懿宸、金蕾:國內外綠色期貨實踐現狀及發展建議
2.IIGF兩會觀點 | 施懿宸、王湘潔:做好ESG信息披露 助力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
3.IIGF觀點 | 鄧潔琳、施懿宸:ESG實踐中的法律風險淺析
4.IIGF觀點 | 包婕、鄺睿:綠色消費理念推動我國紡織服裝業轉型現狀與建議
參考文獻
[1]錢玉東."雙碳背景下有色冶金行業綠色發展路徑:淺議ESG體系對有色冶金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推動作用." 中國有色冶金 50.06(2021):5-8. doi:10.19612/j.cnki.cn11-5066/tf.2021.06.002.
[2]杜彥賓."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現狀及未來展望." 財會通訊 .20(2018):60-64+129. doi: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18.20.015.
[3]劉永祥,and 李陽."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我國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經濟研究參考 .26(2018):73-80. doi: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18.26.008.
[4]丁俐娜, et al."污染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以有色金屬行業為例." 綠色財會 .05(2020):3-7. doi:10.14153/j.cnki.lsck.2020.05.001.
[5]郭秀珍."有色金屬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有色礦冶 25.01(2009):60-62.
作者:
金 蕾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員,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研究員
趙飛云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科研助理
施懿宸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高級學術顧問,中財綠指 (北京) 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原標題:IIGF觀點 | 金蕾、趙飛云:我國有色金屬行業ESG信息披露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