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環境技術大會沒有專門設置“應收賬款”這個議題,但嘉賓們還是不約而同地談起了它。
4月17日,第25屆中國環博會同期會議“2024中國環境技術大會”在上海舉行。四場對話環節中,有三場的嘉賓都提到了應收賬款問題。
對話一嘉賓汩鴻(上海)環保工程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瓏瓏,北京和君咨詢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向群,威立雅中國區高級副總裁/董事總經理黃曉軍,蘇伊士集團亞洲公共關系總監劉永凱;對話二嘉賓廣東粵海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趙焱,瓦爾登技術集團首席科學家童裳慧;對話四嘉賓北京市金杜(廣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生態環境部法律顧問吳青等紛紛就應收賬款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2024中國環境技術大會現場
應收賬款,已然成為環保企業的普遍痛點,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1 干了活,收不到錢 多位嘉賓“吐槽”應收賬款
4月17日的中國環境技術大會,對話一主題本來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環保產業使命與機遇”的。但前幾位嘉賓發言之后,輪到朱瓏瓏發言時,他卻話鋒一轉,談起了應收賬款。
▼汩鴻(上海)環保工程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瓏瓏
朱瓏瓏表示,美麗中國建設是一項宏偉的事業,需要有民間的力量來參與。但目前民營環保企業遇到了很多問題,如果不解決,民企也不能很好地參與到美麗中國建設事業中去。
舉個例子,現在民營環保企業遇到的一大問題就是應收款收不到,干了活,收不到錢,很糟糕。
這樣一來,會對企業產生幾方面影響:一是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二是導致企業發不出工資,影響員工對企業的認可度、滿意度;三是引發財務上的問題,不能夠履行合同;四是還會引發法律上的糾紛,不能履行合同了,就會牽扯到一些賠償。
“更要命的是,如果長期拖欠應收款,還會讓企業破產。”朱瓏瓏說。
他希望通過中國環境技術大會和中國環博會這個平臺,能夠反映中小環保企業的訴求,幫助民營環保企業改善當前的狀況,共同建設好美麗中國。
朱瓏瓏的發言,似乎引起了大家的共鳴。隨后幾場對話環節中,又有幾位嘉賓主動說起了應收賬款這件事。
對話一的主持人李向群表示,他知道有些頭部企業,應收賬款都在百億以上,營收200億元,應收賬款就有100億元,高的甚至占比超過了80%。行業里面的人開玩笑說,我們的利潤表還可以看看,現金流量表就沒法看了,因為有太多的錢收不回來。
▼北京和君咨詢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向群
下午的對話二環節,主題本來是“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但嘉賓童裳慧在發言時表示,他們公司2018年之前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都是“一堆應收賬款”。說起來賺了很多錢,但都是“紙上富貴”。所以2019年他們痛定思痛,開展轉型,更換了一條新賽道。
嘉賓趙焱在發言時也提到,今天有領導和專家講了應收賬款的問題,她認為,美麗中國建設也需要有一個水價定價機制,需要整個行業共同發出這樣的聲音,讓大家的付出和回報達到比較合理的水平,這樣才能讓每一個想法有條件真正落實下去。
還有對話四,嘉賓吳青在發言時表示,今天有企業家提到項目款被拖欠,她也有客戶遇到過這個問題。她的客戶是污水類上市公司,被拖欠了巨額的污水處理費,而律師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卻遇到兩個難題:一是客戶跟業主簽的特許經營協議(前后共三份),都沒有經過公開招投標,面臨無效的挑戰;二是在持續經營協議中約定了比較高的固定投資回報,這也違反了相關政策的規定。基于這兩個難題,這些款項的追收難度就很大。
▼北京市金杜(廣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生態環境部法律顧問吳青
總之,應收賬款已成為當前環保產業的普遍性難題,引起了多位嘉賓的“吐槽”,這一現象也值得有關部門引起充分的重視。
2 呼吁契約精神 落實污水調價機制
應收賬款的問題,不光民企有,外企也有。
黃曉軍表示,他不知道威立雅的應收款是不是管理得很好,他只知道,因為威立雅的體量和資源調動能力(比較好),所以可能堅持得比大家久一點。它不是沒有這個問題,只是它能夠堅持得比較久。
同時,他更愿意跟同行們一起呼吁,希望業主方能夠有更多的契約精神。現在中央、各地都在打造營商環境,實際上契約精神、付款問題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對于我們這個時代、這個行業更加重要。
▼威立雅中國區高級副總裁/董事總經理黃曉軍
劉永凱也表示,應收賬款問題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也是所有企業都必須面對的,影響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說到蘇伊士的應收賬款,如果從橫向看,跟國內其他頭部環保企業相比,的確他們在量上控制得還是比較好的;但從自身發展看,尤其是疫情三年以來,他們的應收賬款與歷史相比還是更加嚴重了。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蘇伊士國內管理層也專門成立了一個專班,作為“頭等大事”來做。他也同意黃曉軍的看法,契約精神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契約精神,那么對外企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就比較大。
作為外企,在這方面還是有一些優勢的。當業主出現拖延交付時,他們可以第一時間跟相關部委、相關地方財務部門進行溝通。商務部也有專班,對外資企業進行一定的支持,這樣就能保證應收賬款有一個不錯的溝通渠道。
▼蘇伊士集團亞洲公共關系總監劉永凱
當然,蘇伊士的口號是“在中國,為中國”,他們也充分理解部分業主的困難。在對股東進行解釋后,爭取提出相對靈活的解決方案,給業主在時間上提供一些便利,最終讓問題得到解決。
最后,劉永凱建議,要想真正解決這一問題,以污水為例,就要在政策層面盡快把污水調價機制落實下來。現在很多省市的污水都是地方財政補貼來彌補污水處理費缺口,正是因為這種模式的存在,才使得地方政府面臨資金壓力。所以建議理順定價、調價機制,推動終端客戶付費,實現污水處理、污泥處置的成本覆蓋與合理盈利,這樣就能改善應收賬款問題。
3 客戶選擇非常重要 解決應收賬款要靠“組合拳”
針對應收賬款這一問題,“環保圈”也采訪了一些企業。
廣州拉斯卡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危廢事業部總經理田東磊表示,對于應收賬款的問題,他們公司總體上還是比較可控的。主要是公司從成立之初就定位于高端客戶,而且他們提供的裝置,基本也都是一次性就能通過性能測試,還沒有出現過因為調試不滿足合同要求而導致沒有辦法收到相關調試款及質保金的情況。
當然,近期也有部分國企是以結算或者交工資料的問題在故意拖欠,公司也是在積極地與業主溝通協調。
對于類似問題的解決,田東磊認為還是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著手:一是對業主的選擇,原來有些價格特別低的,他們基本上直接就放棄參與了;二是打鐵還得自身硬,要在技術和設計上嚴格控制相關風險,確保項目的質量,確保能夠按約交付。
▼廣州拉斯卡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危廢事業部總經理田東磊接受“環保圈”采訪
北京華夏大禹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杰宇也表示,他們的應收賬款問題并不嚴重,因為他們服務的都是一些大型企業集團,比如中糧、伊利等。這些大型企業集團的信用還是很好的,只要你的情況符合付款條件,就能保證付款。無非就是走手續流程周期的問題。
“這跟企業服務的客戶有很大關系,我知道很多企業,服務的業主資金不足,他們的賬期就長達一年甚至更久。”姚杰宇說。
南京萬德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裁陳燦認為,解決應收賬款問題,可以通過4方面舉措:
第一,設定合理的發展規模。
有的時候,不要光看訂單,它也有可能是“毒藥”。你為了一些戰略性目標,用較低的毛利去拿一個項目,但很可能會因此形成惡性循環,這些訂單會占用大量的現金流。
所以,要合理地控制規模,從源頭上控制應收賬款的體量,讓它與企業發展的規模相匹配。特別是在現在的環境下,一定不能過于追求規模。
第二,堅持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代表你的技術風險可控、毛利率高、業主付費能力比較好,這個時候各階段的款項就都能按期回來,也不會從源頭產生應收賬款了。基本上通過末端的供應鏈金融,就可以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墊資范圍內。
▼南京萬德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裁陳燦接受“環保圈”采訪
第三,調整業務模式。
應收賬款大部分都是工程類、EPC類業務產生的,所以必須改變業務模式,具體來講有3個方面:
1、即使做BOT,大部分也要從市場去獲得訂單和收入,這樣就相當于做大C端,做小B端,付款的風險就可以分散了;
2、提升“O”(運營)的占比,特別是工業企業的“O”。我一天不運營,它的整個系統就受不了,這樣它就沒辦法不付錢。哪怕拖欠,也不會像市政項目那樣拖個一年兩年;
3、加大裝備制造的比重。因為裝備銷售大部分是發貨款,現金流相對來說比較快,這樣就能讓應收賬款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和改善。
第四,最后的辦法,就只能加大追討力度了。
比如每隔半月開一次會,通過一些合理、合法的手段來追討應收賬款。
以上4點,應該是一套“組合拳”,有些手段也不是馬上就能見效的,需要不停地去調整、組合、努力,才能最終形成改善和變化。
“我們內部現在提出,回款的重要性不低于簽訂單,甚至高于簽訂單,這就是我們的看法。”陳燦說。
作品來源:環保圈
作者:伏波望族
原標題:環博會上“吐槽”最多的問題,就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