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大連長興島
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負責建設運營,占地200余平方米、最大暫存量10噸、總投資30多萬元的長海縣小微企業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轉運點正式投用,徹底解決了長海縣小微企業產生的危險廢物點多量小、收集不及時、貯存不規范、轉運不通暢、處置成本高等問題,實現了長海區域內危險廢物收集、運輸、處置全環節規范化,有效防控了環境風險。
這是大連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自2022年入選國家“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以來,大連聚焦“兩先區”“三個中心”建設目標,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無廢城市建設為抓手,全面落實各項建設指標任務,積極探索工業、農業、生活等領域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方法和路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全市資源消耗與產廢強度不斷下降,收運和處置能力基本匹配,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提升,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引領風尚。
以綠色低碳為核心,發展“無廢工業”
大連市是重工業城市,工業門類齊全,固體廢物種類繁多、性質復雜,如何從源頭上減少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是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關鍵一環。我市以綠色低碳為核心,積極推進綠色示范創建和園區循環化改造,累計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95家,完成省級以上園區循環化改造12家。大力推進核能供熱項目、抽水蓄能項目、灘涂光伏項目建設,從源頭減少廢物產生量。建成瓦房店市紅沿河鎮核能供熱項目,替代紅沿河鎮原有12 座小型分散鍋爐房,實現19.2萬平方米核能清潔供暖,每年減少標煤消耗5726噸,減少灰渣2621噸。推進工業固體廢物收運體系提質擴面,東北特鋼集團投資5000余萬建成年資源化利用60萬噸高爐水渣項目,大孤山危險廢物焚燒設施等14個項目大部分進入收尾階段。累計建成20個一般工業固廢和3個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運中心,服務企業近3000家。
以生態循環為主題,發展“無廢農業”
農村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種類多且數量大,這些廢棄物如果處置不當,就會影響農村生態環境。為此,大連多點發力大力發展“無廢農業”,持續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推廣科學合理施肥技術,鼓勵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使用,完成肥料利用率田間試驗10個。實施玉米螟綠色防控項目,應用赤眼蜂生物防控玉米螟,覆蓋玉米種植面積157.5萬畝,減少化學農藥使用150余噸。實現秸稈全量利用,以秸稈利用重點縣為牽引,培育壯大秸稈利用市場主體,完善收儲運體系,打造秸稈能源化典型模式1個,建立秸稈綜合利用展示基地12個,培育秸稈綜合利用市場主體15個以上,2023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加強廢舊農資利用,2023年回收處置地膜863噸、反光膜450噸、農藥包裝廢棄物200噸,全市農膜回收率達到90%以上。建立“養殖主體村級小循環、種養結合鄉級中循環、處理機構縣級大循環”的糞污收集處理體系,年新增糞污處理能力5萬噸,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率達到92%。
以源頭分類為導向,發展“無廢生活”
位于金普新區大魏家街道垃圾焚燒發電擴建項目,新建1臺650噸/日焚燒爐,目前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大連生活垃圾處置能力。
加快建設生活垃圾處置設施是大連發展“無廢生活”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大連金普新區南部城區500噸轉運站和高新區磨盤山轉運站升級改造項目建設已完成,中心城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期、普蘭店區生活垃圾焚燒等項目相繼投運,全市焚燒處理生活垃圾能力達到5950噸/日,市轄區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同時,持續推動垃圾分類設施提質升級,2023年全市建成232處樣板小區、5處生活垃圾“不落地”街區,新建改造標準化分類廂房400余座。在最新一期住建部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中,大連市排名進入全國第一檔,位列東北地區第一名。深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涉農縣區保持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行政村全覆蓋,金普新區獲評省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
以資源利用為主線,發展“無廢建筑業”
隨著社會經濟和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新建房屋和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加,建筑垃圾也日益增多。為此,大連持續推動建筑垃圾源頭減量,推廣應用綠色建筑,2023年新建綠色建筑面積233萬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100%;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143萬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60%。
投資約1.6億元建設建筑垃圾無害化資源處置廠項目,計劃今年5月投入運行,該項目建成后每年可處置裝修垃圾70萬噸和大件垃圾1萬噸。集中式、規范化、資源化處置方式,在解決建筑垃圾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的同時,將“反哺”城市建設,形成“建筑垃圾—資源—再生產品”的資源化利用新途徑。
供稿:郭文廣(固土處)
編輯:趙冬梅
原標題:全社會、多方位、各領域 大連市縱深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