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國新辦舉行《節約用水條例》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水利部副部長李良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負責人牛波、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長張要波、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司長胡子健、水利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陳大勇出席并介紹《節約用水條例》有關情況。以下為發布會部分圖文實錄。
答記者問
紅星新聞記者:我們注意到《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節約用水條例》中均提到水效標識管理,能否介紹一下“水效標識”已開展的工作和成效?
牛波
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負責人 牛波:水效標識制度是我國節水管理方式的重要創新,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用水產品管理的有效舉措,也是規范用水產品市場,提升我國用水產品生產企業國際競爭力增強國際互認的重要抓手。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水利部等部門發布《水效標識管理辦法》,標志著我國正式建立水效標識制度。自實施以來,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發布四批實施目錄。2018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陸續發布了四批水效標識實施目錄,將坐便器、淋浴器、凈水機、智能坐便器、洗碗機、水嘴等6類生活用水產品納入水效標識管理。二是推進水效標識設備備案。水效標識設備備案企業目前超過1.1萬家,備案產品型號達到11萬多件,節水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三是實施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在水效標識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組織開展水效領跑者遴選工作,公布了一批用水產品、灌區、公共機構水效領跑者,通過樹立標桿、標準引領、政策鼓勵,發揮節水產品、技術、管理等示范引領作用。
水效標識制度的建立,從供給端來看,有利于促進節水技術升級,對節水產品水效提升效果顯著。從消費端來看,能夠提升消費者節水意識,推動形成全社會的節水氛圍,促進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當前,水效標識也是實施節水領域設備更新改造和重點產品以舊換新的重要依據和抓手。我們將繼續做好水效標識制度各項工作,切實發揮這一制度對節水工作的重要支撐作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隨著《節約用水條例》的出臺,各領域節水工作力度都要進一步加大。請問,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水資源節約方面將有什么新舉措?
牛波
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負責人 牛波:國家發展改革委長期以來高度重視水資源節約工作,從宏觀政策層面強化節水工作的頂層設計,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規劃,并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節約用水條例》的出臺,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將以《條例》發布為契機,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節水工作。
一是強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2023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多部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意見》,從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農業、工業、城鎮、生態景觀節水,推廣非常規水源利用,發展節水產業等方面對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見》與《條例》在總體思路、重點措施等方面一以貫之,我們將以《條例》為保障,繼續會同有關部門推動《意見》各項任務的落實,取得務實成效。
二是大力發展節水產業。當前節水產品制造、節水技術研發、節水工藝改造、節水服務咨詢等成為節水產業的主要內容,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新質生產力和綠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節水產業發展對形成節水型社會生活方式,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提升綠色制造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近期,我們正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關于加快發展節水產業的指導意見,圍繞培育壯大節水產業規模、促進節水技術創新、加快重點領域節水工程建設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推動節水產業健康發展。
三是持續推進非常規水源利用。國家發展改革委把非常規水源利用作為水資源節約和開源利用并舉的重要措施,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制定了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海水淡化水利用、礦井水保護和利用的相關文件和政策,推動非常規水利用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我們正在和住建部、水利部一起組織開展重點城市再生水三年行動,以城市為基點,推動再生水利用率逐年提高。
四是開展節水領域設備更新改造。我們將配合目前正在開展的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鼓勵推動節水、水處理領域設備更新,重點用水產品以舊換新,持續提升工業、農業和城鎮生活各領域用水效率。
原標題: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出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 就《節約用水條例》有關情況答記者問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