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點此獲取原文)發布。
《意見》錨定兩個時間節點目標要求:到2025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蓋、精準科學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體系健全、機制順暢、運行高效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全面建立,為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充分尊重自然規律和區域差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一是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谏鷳B環境區域特征,把該保護的區域科學地劃出來,守牢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把發展同保護矛盾突出的區域識別出來,守住環境質量底線,提高保護效率,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二是要堅持源頭預防、系統保護。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源頭預防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守牢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底線,科學指導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
三是要堅持精準科學、依法管控。聚焦區域性、流域性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建立從問題識別到解決方案的分區分類管控策略,因地制宜實施“一單元一策略”的精細化管控,防止“一刀切”。
四是要堅持明確責任、協調聯動。落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體責任,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建立分工協作工作機制,提高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執行協同性。
據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和43部地方性法規均對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理作出規定。
截至2021年底,全國省、市兩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全面完成并發布實施,初步形成了一套全域覆蓋、跨部門協同、多要素綜合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意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提出新時期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對服務國家和地方重大發展戰略實施、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支撐美麗中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意見》強調,要強化監督管理,充分利用大數據、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手段開展動態監控。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情況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等,考核結果作為地方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
制度不斷完善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2024工作重點
根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需要,我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制度也是形成經歷了不斷完善的過程。
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就已開始探索環境分區治理,針對地表水、大氣和噪聲等單一環境要素設立了不同的環境功能區劃。步入21世紀,我國環境治理模式開始由單一環境要素治理轉向生態環境系統綜合治理,先后設立國家環境功能區劃和主體功能區劃。2011年10月,《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劃定生態紅線,對各類主體功能區分別制定相應的環境標準和環境政策”。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開始制定更為系統全面的生態環境分區治理方案。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樹立底線思維,設定并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要加快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三條紅線”。同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提出,“省級黨委和政府加快確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至此,以“三線一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基本成型。至2021年年底,全國省、市兩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已經由地方黨委政府發布,共劃分了4萬多個環境管控單元,初步建立起較為精細化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2021年1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指導意見(試行)》,其中提出,到2025年,“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技術體系、政策管理體系較為完善,數據共享與應用系統服務效能顯著提升,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應用機制更加有效,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2022年起,全國各地基于已經劃定的環境管控單元成果,通過推動上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數字化成果查詢平臺、發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落地應用典型案例等方式,積極探索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中的實際應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應繼續從地方實踐中吸取優秀經驗,細化規定應用要求,加強數字化建設,在宏觀綜合決策、生態環境治理效能提升、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發揮基礎性作用。
2024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聯組會時再次強調:“要守牢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底線,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礎。全面準確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此外,3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中,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4年,生態環境部將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進一步落實好、建設好全國碳排放市場,尤其是最近啟動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為我們綠色轉型做好支撐。
3月1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的印發,也是進一步落實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相關工作。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
是實現“三化”的重要抓手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深刻體現了系統觀念。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秦天寶在其署名文章中提到,在整體性方面,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不以單一的環境要素作為管理對象,而是按照空間劃分多層級的環境管控單元,將處于同一空間的所有環境要素整體納入、整體考量、整體治理。在系統性方面,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功能定位上可以銜接包括國土空間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執法、產業布局與結構調整等與空間關聯緊密的多項制度或具體工作,能夠在系統層面優化生態環境治理效率,增強制度間的關聯與耦合。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提升我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數字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數字技術與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有機結合,旨在提升我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和智能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實現這一要求的重要抓手。
其一,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通過引入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數字技術和信息化手段,使得生態環境的監測、評估、預警和治理更為精準和高效。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研判,相關職能部門能夠更為迅速地發現并應對生態環境問題。
其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不斷加強與完善有利于促進科技創新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應用,從而推動更多環保技術的研發和實踐,有助于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的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實現先進技術的持續賦能。
其三,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產出的數字化成果查詢平臺面向公眾開放,有助于提高生態環境信息的透明度,讓公眾有渠道理解和參與生態環境治理過程,營造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
《意見》提出四方面重點任務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措,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意見》提出了以下四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堅持國家指導、省級統籌、市級落地的原則,完善省、市兩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統籌開展定期調整和動態更新。推進國家和省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系統與其他業務系統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完善在線政務服務和智慧決策功能。
二是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通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強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治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推進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和清潔生產改造,引導重點行業向環境容量大、市場需求旺盛、市場保障條件好的地區科學布局、有序轉移。為地方黨委和政府提供決策支撐,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臺依法依規設置公共查閱權限,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對企業投資的引導。
三是實施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以“三區四帶”為重點區域,分單元識別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治理差異化管控要求,維護生態安全格局。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大氣、土壤、噪聲等生態環境管理中的應用,推動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防范結構性、布局性環境風險。強化政策協同,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納入有關標準、政策等制定修訂中。
四是加強監督考核。對生態功能明顯降低的優先保護單元、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的重點管控單元以及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的其他區域,加強監管執法。將制度落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納入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將實施情況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
原標題:充分利用大數據等動態監控,并納入環保督察!這些環境問題將無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