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國兩會結束了。3月11日下午3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閉幕會。
作為一年一度的全國性重要會議,每年兩會,代表委員們都會共商國是,討論當下熱點問題,給出權威解決建議。其中釋放的一些信號,對于環保產業來講也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今年兩會,“新質生產力”成為一個熱詞。什么是新質生產力?具體到環保產業,新質生產力又是指什么?對于正在經歷增長困境的環保企業來講,新質生產力能夠幫助他們突破困局么?
1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環保工作 生態環保從業者大有可為
在回答什么是“新質生產力”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環保產業預期如何?是樂觀還是悲觀?當下,由于傳統市場飽和、政府支付能力受限等原因,環保產業正在經歷全行業的增長困境。一些企業對前景感到迷茫和困惑,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動搖。
不過,從這次兩會傳遞出來的信號看,政策層面對于環保工作還是非常重視的,這有助于堅定環保企業的預期,提振全行業信心。
去年,十四屆全國政協增設了一個新界別——
環境資源界。今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來到這個界別,參加了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聯組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首創環保集團
智慧環保事業部總經理黃綿松作了題為
“立足高水平保護 推進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發言,專門匯報了生態環保產業的近況。
黃綿松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保產業發生的快速變化、過去十年企業發展的一些狀況,以及在具體生產實踐中與當地老百姓接觸真切感受到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時,他還匯報了當前產業發展面臨的一些不足和問題,以及在科技創新和政策機制等方面的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發言過程中兩次插話,充分展現了對生態環保產業的關心和重視。這對我們整個生態環保行業的從業者來說,既是一份鼓舞,也是一份激勵,讓我們能夠更加堅定地扎根生態環境治理一線、投身生態環保事業。”黃綿松說。
在黃綿松發言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不時地點頭肯定:“環保黨中央一直很重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有著飛速發展、巨大變化。”“我記得北京開APEC會,那幾天天氣很好,當時有人問,這是‘APEC藍’,能持久嗎?我回答他們,這并不是短暫的藍天,幾年后它將是永久的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要光在那兒批評、指手畫腳,而是真正行動,解決一點是一點。”“只要看到我們是在往前走著,就要保持定力。”
黃綿松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環保工作,認為生態環保從業者責任在肩、大有可為,要我們行動起來干起來,問題都可以解決。
習近平總書記還專門提到,要以“改革的思路、技術的力量、轉型的方式、市場的手段”,系統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破解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這里邊,“市場的手段”就包括借助環保企業的力量,用市場的方式,來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這樣一來,也有助于為環保企業釋放更多機會,助力環保產業的成長。
2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科技創新是核心要素
方向確定了,預期也是向好的。具體來講,環保企業又應該如何突圍?今年兩會也給出了明確的藥方——新質生產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到團組,也曾經三次談及“新質生產力”,進一步闡釋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法論。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這其中,科技創新起主導作用,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熱議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海生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將賦予生態環境科技新機遇。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內核,產業結構調整和綠色轉型為催生新質生產力提供了重要的抓手,這些都需要生態環境科技供給。
因此,要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驅動作用,將生態環境科技嵌入到產業全流程,推進領域科技與產業科技的深度融合,實現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和傳統產業綠色升級。
同時,還要加快構建綠色現代化產業體系,探索生態環境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的新路徑、新模式,培育智能環保、自然修復等綠色環保產業新業態、新動能,進一步豐富新質生產力的表現形式。
環境商會會長、清新環境總裁李其林也表示,新質生產力就是以科技創新為主的生產力,是擺脫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型生產力,更加重視創新、技術進步和智力資源對生產方式和生產效率的全面提升。
圍繞環保產業,新質生產力可以幫助整個產業實現三大升級——高端化、低碳化和數字化。
以“低碳化”為例,新一輪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在“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思想下,生態環境保護的內涵向著全過程減污降碳和清潔生產延伸。環境產業要真正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抓住“雙碳”目標帶來的機遇,拓展新領域,布局新賽道。
當前,一些環境企業已經開始積極拓展新能源領域,依托自身優勢,布局新能源材料、風光發電、儲能等多個細分賽道,開展動力電池拆解回收及資源化利用,發展工商業用戶端儲能業務等。
總體來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發展新質生產力,突破現在的增長困境,環保企業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3 中國環博會特設“初創展區” 為初創企業提供交流對接平臺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中國環博會也希望能夠為產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大家知道,環保產業其實不缺乏有技術、有創新的企業,但這些企業和技術缺少展示自己的平臺。特別是對于初創企業來講,雖然他們可能有著很好的想法,但卻缺少與資本對接的平臺和機會。
作為環保產業重要的交流合作平臺之一,今年4月18-20日,IE expo China 2024第25屆中國環博會將以全館20萬平方米的展示規模,繼續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經過25年的發展,它已成長為規模僅次于母展慕尼黑IFAT展的亞洲旗艦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專業博覽會,是海內外環保企業提升品牌價值、拓展海內外市場、促進技術交流、了解行業趨勢與發掘商機的首選平臺。
而為了讓環保初創企業得到更好的市場資源和推廣,本屆環博會將特設“初創展區”,集中展示面向未來的環境解決方案、技術服務、科技成果、最新實踐以及創新商業模式等,為初創企業提供交流對接平臺,助力初創企業良性發展。
具體來講,環博會“初創展區”將展示從解決方案、技術服務到面向未來的科技成果與實踐,從商業模式創新到融資、對接、轉化、投資等。助力創新技術、新型商業模式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資源、產業開發有效融合,解決生態環境治理缺乏資金來源渠道、總體投入不足、環境效益難以轉化為經濟收益等瓶頸問題。
屆時,主辦方將在黃金展示區位搭建總面積500平方米的展示專區,為初創企業提供價格經濟、設計精美的展位,預計將吸引來自全球的50家企業參與。
此外,除了“初創展區”的創新技術展示,展區內還設立了路演交流區,從初創展區內近50家展示企業中,優選企業進行環保“創新秀”,從創新解決方案、技術服務到面向未來的科技成果與實踐,以及創新商業模式、投融資等進行演示,將成為環保創新者的舞臺。
目前,“初創展區”已經吸引了包括江蘇紐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遠富新(廈門)節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同道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數十家企業的加入,他們將為觀眾展示包括智能環保桌面小試裝置開發及智慧實驗室平臺應用、高溫低塵SCR脫硝一體化技術、亞硝基同步短程脫氮技術等在內的眾多環保“專精特新”技術。
舞臺已經搭好,剩下的就交給演員來完成。中國環博會“初創展區”,歡迎您的加入!
原標題:從2024全國兩會,看環保企業如何突破增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