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據恒生指數消息,宣布恒生綜合指數的調整結果,其中,海螺環保被剔除出港股通指數,3月4日正式生效。
從股價波動能夠看出,海螺環保被剔除港股通指數的原因非常直接。作為危廢行業的領軍企業,海螺環保股價自上市初期的15.1港元一度下探至1.02港元,市值從近300億港元縮減至20億港元以上。
據中國固廢網從東方財富網獲悉,海螺環保3月8日市值僅22.29億元。
回顧海螺環保2022年3月30日在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到如今被剔除港股通指數,這兩年海螺環保在資本市場發展有些高開低走之勢。
01
海螺環保的困境:增收不增利
據了解,海螺環保由海螺創業分拆上市,其后海螺水泥完成對海螺環保的控股收購,海螺環保是海螺系第四家上市公司,作為海螺集團的一份子,海螺環保發展也和龐大的“海螺系”息息相關。
海螺集團是國務院120家大型試點企業集團,我國最大的建材企業集團之一,世界500強企業,是安徽省國企當中首屈一指的龍頭,海螺集團手握海螺水泥、海螺型材、海螺創業、海螺環保四家上市公司。
其中,海螺水泥是水泥行業龍頭企業,《世界水泥》雜志曾評價,“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可窺其在水泥行業的地位之高。
海螺型材主營塑料型材、鋁型材等,與海螺水泥同在建材領域,其經營發展受益于海螺水泥在建筑業優勢,在商業渠道上可以產生高效的協同效應。
海螺創業提供節能環保“一攬子”解決方案的大型企業集團,產業涉及節能、環保、新能源、新型建材、港口物流五大類。
海螺環保以水泥窯協同處置為主路徑,推進固危廢、飛灰水洗、污泥處置、油泥處置全面發展,探索研究布局鋰電池回收、風電葉片回收等資源利用產業。
從經營內容可以看出,海螺系旗下上市公司業務之間具有較強的協同作用。但,背靠海螺系提供的強大支持網絡,并沒有使海螺環保能夠在上市港股后,市值持續增長。
從海螺環保公開財報數據能夠看出,增收不增利是主要因素。
據海螺環保公開財報數據顯示,營收從2018年的3.97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至2021年的16.9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超過62.3%;同期,公司股東應占凈利潤從2.34億元,增長至5.79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2.3%。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85%至17.3億元,股東應占凈利潤下滑44.25%至3.6億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營收達到9.71億元,同比增長11.79%,股東應占凈利潤下滑19.7%至2億元。
02
危廢行業,產能過剩
近幾年,高速增長的危廢行業迎來發展“拐點”。從2019年開始,隨著危廢處置能力的大量提升,我國危廢市場出現了處置價格和利潤“拐點”的苗頭,上漲態勢不再延續,企業利潤大幅縮水。
前幾年資本“跑馬圈地”促進我國危廢處理能力大大增加,無害化處理缺口迅速補齊,甚至出現產能過剩、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引發惡性競爭,導致了大部分危廢處置企業為了生存,不斷壓縮利潤空間搶占市場空間。
盡管水泥窯協同處置工藝由于建造成本低、有著天然成本優勢,產廢企業更有意愿將其產生危廢送至處置費用相對較低的水泥窯協同企業。但伴隨行業內產能的進一步擠壓,導致危廢處置企業需求方議價能力越來越弱。以毛利率為例,2018年海螺環保的毛利率一度高達77.21%,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下滑至52.62%。
面臨行業發展周期性下產能過剩,企業生存利潤市場被擠壓等問題,海螺環保身在局中,也需要開辟出新的道路。
原標題:市值蒸發近300億!海螺環保被剔除港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