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走上“部長通道”,并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香港紫荊雜志記者:近年來,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成效有目共睹,老百姓明顯能感覺到身邊的環境在變好,但去年多地仍然出現重污染天氣,想請問黃部長,如何看待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進展和成效?對今年的工作有哪些考慮和安排?謝謝。
黃潤秋: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看看今天外面的天空,瓦藍瓦藍的,PM2.5是個位數,說老實話,我站在這個地方心情也放松了不少。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用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改善肯定了過去一年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取得的成績,應該說這個成績是來之不易的。過去的2023年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形勢十分復雜的一年,我們遇到了諸多的困難和挑戰。就拿大氣環境治理來說,首先是疫情轉段以后,全社會經濟活動的明顯回升,部分領域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度增加,這對我們穩住大氣環境質量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另外,去年的氣象條件極為不利,2023年我們國家氣象條件進入了一個新的厄爾尼諾周期,它的典型特征就是在平均氣溫升高的同時,階段性的冷暖交替變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劇烈,對我們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帶來嚴重的沖擊。比如說,上半年受到來自西北以及蒙古國的強冷空氣影響,我們國家發生了17次大范圍的強沙塵天氣過程,為近十年來最多,僅此一項,讓我們的優良天數比例損失了3.3個百分點,數目可不小。又比如,年底一次高溫、高濕、靜穩不利氣象條件所導致的重污染天氣過程,就拉高了全國PM2.5平均值1.1微克/立方米。
所以面對這么一個嚴峻形勢,我們和有關部門一道,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減緩和對沖這樣的不利影響。比如說,我們加快了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進程,去年全國鋼鐵行業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2.2億噸,超過了前三年的總和;我們完成了北方地區農村清潔取暖改造200萬戶,有效降低了散煤使用。我們還在國內全面實施了輕型汽車國6B階段的排放標準。另外,我們加大了監督幫扶力度,督促地方整改了8.7萬個涉氣的環境問題。這些措施應該說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扭轉了被動局面,推動環境質量穩中改善。
就拿大氣環境質量來說,去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保持了穩中向好的總體態勢。與全社會排放程度比較低的疫情期間三年平均值相比,我們還低了1微克/立方米;與2023年年度目標相比,我們好了3微克/立方米;與疫情前2019年相比改善幅度就更大了,四年之內PM2.5下降了6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16.7%。這是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就更為喜人了,去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到89.4%,比“十四五”的目標還高了4.4個百分點;我們的母親河長江、黃河干流的水質這些年穩定保持在Ⅱ類。這些數據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一句話,經過不平凡的2023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變得愈加亮麗。
展望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生態環境質量要持續改善。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美麗中國建設為統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以高水平的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我們重點有這么幾方面工作:
第一,要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更高的標準打幾個漂亮的標志性戰役。我們考慮要在空氣質量改善、水環境質量提升、水生態修復、農村環境整治,以及危險廢物的風險管控這些領域取得一些標志性的成果,為美麗中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礎。
第二,我們要聚焦區域重大戰略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并分層次的推進美麗省域、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海灣、美麗河湖建設。
第三,我們要大力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圍繞碳達峰碳中和,以減污降碳為抓手,推動我們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的優化調整。加快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進一步落實好、建設好全國碳排放市場尤其是最近啟動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為我們綠色轉型做好支撐。
最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對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監督力度,著力提升我們國家生態系統的持續性、多樣性、穩定性。
謝謝大家。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黃部長好,近年來媒體報道了多起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生態環境部去年也多次采取“四不兩直”方式赴地方檢查,推動各地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請問整治效果如何?今年還有哪些工作安排?謝謝。
黃潤秋:感謝這位成都商報的記者,我在成都生活工作了30多年,很有感情。環境影響評價和
環境監測是我們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基礎性制度,非常重要。但是,近年來各地也相繼曝出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在環評文件編制及企業自行監測過程中數據造假的行為,造假手段五花八門,花樣層出不窮,比如在環評文件編制過程中編造數據、假冒他人簽名,在環境監測過程中更換監測樣品、干擾采樣探頭、編造假報告假臺賬、篡改儀器參數,更有甚者用黑客程序侵入到公共計算機系統修改監測數據,性質極其惡劣,而且造假的趨勢還在向專業化、鏈條化方向發展。這些違法行為破壞了公平的市場秩序,極大地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老百姓的環境權益,也沖擊了我們的底線。對這些行為我們絕不能容忍,必須堅決打擊,而且要鏟除其滋生的土壤。
“十四五”以來,我們會同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一起,連續四年針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造假的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我們采用“四不兩直”檢查,剛才您已經提到了,監督幫扶、大數據監管乃至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有效手段來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造假行為,應該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總體有幾個方面:
第一,我們查處了一批典型案件,形成了有效震懾。這三年我們查處了2260家有違法行為的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向有關部門移送了193起案件進行刑事立案,還公開曝光了457個典型案例。另外,我們還查處了企業在環境自行監測方面的造假案件4255件,向有關部門移送了930起涉嫌違法犯罪的案件。這些案件當中包括去年在社會上影響比較大的山東錦華公司的環評造假案、江西展航公司的環評造假案、廣東廣禾公司的機動車檢測造假案等,這些案件都已經宣判,并且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果,起到了震懾和警示作用。
第二,我們推動了行刑銜接,提升了監管執法效能。我們和最高檢、公安部一起構建了行刑銜接、一體化推進的聯動執法機制,形成了共同會商、共同掛牌督辦、共同公布典型案件以及共同部署相關工作的“組合拳”,有效地提升了我們的監管執法效能。比如說,我前面提到的山東錦華公司造假案,環評公司利用掛靠、偽造他人簽名的方式充當虛假環評文件的制造者,這些年偽造虛假的環境影響報告書48份、環境影響報告表879份,數目巨大、性質惡劣。過去這類案件在查處過程中存在“三難”,第一立案難,第二取證難,第三定性難,我們有效地通過這個機制和地方聯動,解決了這“三難”的問題。目前,這個案件4名涉案人已經受到了刑事處罰,可以說這是環評制度建立起來因造假入刑的第一案。
第三,進一步完善了法律制度。最高檢和最高法修訂出臺了“兩高”司法解釋,明確在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以及碳排放檢驗檢測過程中,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最近,國務院出臺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對碳排放數據造假行為予以嚴懲,既罰機構也罰責任人,對于情節嚴重的還要取消其執業資格。這些制度毫無疑問都增強了我們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監管能力。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和有關部門一起,持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保持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造假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同時,我們還會進一步加強大數據加人工智能的“穿透式”監管,用科技的力量來筑牢防范造假的防線。最后,我們也歡迎新聞媒體以及今天在場的各位記者朋友發揮好輿論監督優勢,和我們一道推動第三方環保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謝謝大家。
原標題:實錄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兩會“部長通道”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