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新污染物治理專家委員會“大講堂”暨江蘇省新污染物治理工程研究中心第一次學術委員會會議在南京召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環境與生態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長余剛先生做“新污染物及其治理”講座,來自省發改委、農業農村廳、衛健委、市場監管局、稅務局等部門的江蘇省新污染物治理專家委員會全體委員應邀參會,全省各設區市、區縣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人員、化工園區新污染物治理相關工作人員在線參加“大講堂”活動。
來自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大學等單位學術委員對新污染物治理工程研究中心建設座談研討、建言獻策。
長期以來,江蘇新污染物治理科研先行、探索創新,圍繞體制機制建設以及“篩、評、控”“禁、減、治”治理管控技術,重基礎、謀長遠,循序漸進,錨定目標,持續支撐推進江蘇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圍繞有機毒物、特征污染物持續開展治理技術攻關,推動江蘇全域化工園區建立特征污染物名錄庫,建立化工行業特征污染物排放地標,全面強化特征污染物治理管控。
“十四五”以來,江蘇堅決扛起新污染物治理的政治責任,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先行先試,率先研究出臺《江蘇省化工園區新污染物治理管控規范》,廓清新污染物治理技術路線,并啟動4家化工園區全過程治理管控試點;
探索構建化學品調查模式,全行業開展產用化學品調查、重點管控化學品及新污染物摸排,推進建立新污染物評估數據庫,夯實新污染物治理的數據基礎;
推動新污染物地方立法,將“新污染物治理等重點領域科學技術研究、創新和科學普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利用”“研究建立新污染物調查、監測、篩查、評估、管控制度和標準體系”等要求納入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圍繞大氣、土壤、地下水等多介質污染物,抗生素、氟化物等多種類新污染物持續開展治理管控技術研發攻關;
建設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長江中下游水生態健康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新污染物治理工程研究中心等,強化新污染物科研平臺及能力建設,推動江蘇新污染物治理科技專項設立。
會上,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王燕楓感謝余剛院士對江蘇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支持,要求相關部門和單位凝聚專家力量,強化對江蘇新污染物治理難點痛點問題精準把脈問診,發揮智庫作用,確保江蘇省新污染物治理走在前、做示范。
江蘇省新污染物治理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于紅霞教授號召專家圍繞江蘇新污染物治理數據庫建設、治理技術攻關、管理政策創新、典型新污染物管控等主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加強對地方基層相關人員培訓宣貫,多途徑、多形式對江蘇省的新污染物治理把脈問診、提出建議。
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廳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
省新污染物治理專家委員會
省新污染物治理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環境保護長江中下游水生態健康重點實驗室
原標題:先行先試,科技支撐江蘇新污染物治理走在前做示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