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強環保產業,地方環保集團不僅帶有先天的優勢,而且還有自己的“獨門絕技”——無償劃轉。近日,菲達環保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出具的《過戶登記確認書》,確認本次無償劃轉的股份過戶登記手續已辦理完畢。菲達環??毓晒蓶|將由杭鋼集團變更為杭鋼集團之全資子公司浙江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浙江省環保集團”)。
事實上,類似這樣地方環保集團“零元購”的例子還有許多。究其原因,不外乎注入資產、優化布局、應對內卷等幾個方面。
1 登記手續辦理完畢,菲達環保股權無償劃轉至浙江省環保集團
營收7.56億元的省級環保集團,收購了營收42.84億的環保上市公司,而且還是“零元購”。2月9日,菲達環保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月8日收到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出具的《過戶登記確認書》,確認本次無償劃轉的股份過戶登記手續已辦理完畢。
這里所說的“無償劃轉”,是指去年11月1日,菲達環保公告披露的一件事——經杭鋼集團董事會審議,決定將杭鋼集團持有的菲達環保股權(292,832,289股,約占33.01%)無償劃轉至杭鋼集團之全資子公司浙江省環保集團。無償劃轉后,菲達環保的控股股東將由杭鋼集團變更為浙江省環保集團。實際控制人不變,仍為浙江省國資委。
公開信息顯示,菲達環保成立于2000年,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諸暨化工機械廠,1979年成為國家電除塵器定點生產廠家之一 ,從而跨入環保產業。隨后逐步成長為全國煙氣治理巨頭,200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根據菲達環保今年1月26日發布的最新業績預增公告,2023年度,公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為2.1億元到2.5億元,同比增加38%-64%。而在2022年,菲達環保實現了營收42.84億元,同比增長1.04%;歸母凈利潤1.53億元,同比增長14.71%。
劃轉的另一方——浙江省環保集團成立于2016年,注冊資本10億元,由杭鋼集團100%持股,實際控制人也是浙江省國資委,主要從事固廢處置、生態綜合治理和綠色能源業務等。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個報告期內,浙江省環保集團分別實現審計后營業收入4.99億元、11.12億元、7.56億元,凈利潤則分別為2500.90萬元、3141.80萬元、2145.14萬元。
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發現,菲達環保的體量是浙江省環保集團的5倍多,并且近幾年的發展速度也非常迅猛。
一家成立不到8年的地方環保集團,“零元購”比自己大5倍的老牌環保上市公司,究竟是為了什么?菲達環保表示,此次無償劃轉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拓展杭鋼集團節能環保板塊產品推介深度與廣度,提高板塊協同發展的作戰能力,夯實環保板塊的“6+1”發展體系;二是未來通過浙江環保集團培育發展,可以實現上市公司體內體外循環協同發展,壯大上市公司業務規模。
機構分析則指出,杭鋼集團將菲達環保這塊優質資產無償注入浙江省環保集團,是對做大做強這個頭頂“省級環保集團”桂冠的全資子公司寄予了厚望。
2 地方環保集團“零元購”,類似操作層出不窮
事實上,類似浙江省環保集團這種“零元購”的操作還有很多。
例如,2021年8月,四川省生態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揭牌成立。根據安排,川投集團旗下的川投水務就被劃轉給了四川省生態環保集團。
在距離成都不遠的重慶,2022年10月,重慶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宣布,擬將公司持有的重慶市環衛集團有限公司和重慶市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無償劃轉至重慶市財政局。
環衛科技網分析指出,此次股權劃轉是重慶市財政部門對國有環衛、環境類資產的一次“收尾式”重組。未來,一家集環衛、固廢、水務于一體的國資環境巨頭呼之欲出,這家西南環境巨頭就是“重慶水務環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2022年6月,根據山東省委、省政府及省國資委決策部署,山東水利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劃轉給了山東省環保發展集團,成為山東省環保發展集團旗下一級全資國有企業。
到了2023年4月19日,經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審核登記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核準,“山東水利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也正式更名為了“山東省環保發展集團循環資源有限公司”。
不光是省級環保集團有無償劃轉,市級環保集團也有類似的操作。
比如,2021年2月,徐州市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成立,這家新公司就是由徐州國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工程咨詢中心有限公司、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有限公司等企業劃轉組建的,注冊資本5.5億元人民幣。
2023年6月,溫州市公用集團下轄環保集團也與蒼南水務簽訂蒼南綠境公司整體劃轉協議,蒼南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正式劃轉至溫州市環保集團。
有意思的是,地方環保集團不光會無償劃轉環保類企業,有些看似跟環保關系不大的公司也有可能成為劃轉對象。
2022年6月,南充市濱江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就被整體劃轉至南充環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公開信息顯示,南充市濱江景區管理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濱江景區市政公用設施維護,園林綠化養護,園林綠化工程,清潔衛生;濱江景區沿線戶外廣告場地出租及其它公共設施設備和停車場管理。
或許,這家景區管理公司的園林綠化、清潔衛生業務與南充環境集團存在部分交集,所以才會成為被劃轉的對象吧。
3 注入資產,優化布局,地方環保集團也越來越“卷”了
盤點這些與地方環保集團有關的無償劃轉案例,其出發點大多基于三點原因。
第一,注入資產。
地方環保集團多是最近幾年新成立的,那么成立之初,就必須裝入一定的資產。
比如,四川省生態環保產業集團組建的時候,主要就是采取“增資擴股和無償劃轉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以四川發展環境投資集團為主體,蜀道集團、川投集團、四川省能投集團、四川省國資經營公司以權屬生態環保資產作價入股;另一方面,按照省級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有關要求,適時將生態環境廳、經濟和信息化廳所屬經營性環保企業無償劃入。
第二,優化布局。
注入資產,是從無到有。有了以后,還要優化布局。
比如開頭提到的浙江省環保集團,其實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但這么多年發展一直不溫不火,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在“打基礎”。
據E20水網固廢網報道,經過幾年的發展,浙江省環保集團已經成立了固廢處置事業部、生態修復事業部、裝備制造事業部和工程事業部等四大重點板塊,通過股權合作、項目合作和技術合作等多種合作模式,全面建立集研發、設計、制造、建設、運維、服務“六位一體”的節能環保全產業鏈,做強做優做大環保集團。
而此次劃轉菲達環保,其目的之一也是為了“提高板塊協同發展的作戰能力,夯實環保板塊的‘6+1’發展體系”。
第三,應對內卷。
在很多民營企業看來,地方環保集團似乎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但當下的情況,地方環保集團之間其實也存在一定的競爭,省級、市級甚至縣級地方環保集團紛紛涌現,內卷也越來越厲害了。
比如,浙江省雖然已經有了浙江省環保集團,但2023年12月26日,又有一家新的“浙江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在杭州揭牌。該集團將浙江省生態環境廳下屬國有企業歸總合并,打造全省首家綜合生態環境產業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整合后的浙江生態環境集團下轄4家一級企業和4家二級企業,業務覆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生態修復、污染治理等生態環境全產業鏈。
對于此事,曾經有“環保圈”讀者留言稱,這家新成立的浙江生態環境集團是省環保廳搞出來的,主體是環科院和監測中心兩家事業單位改制出來的企業。而老牌的浙江省環保集團則是省國資委環保資產的整合,有上市平臺,規模也更大。
一個是省環保廳旗下的“浙江生態環境集團”,另一個是省國資委旗下的“浙江省環保集團”,名字也只是相差了幾個字,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同一家公司。
就在浙江生態環境集團成立一個多月后,浙江省環保集團也宣布完成對5倍于己的環保上市公司的無償劃轉,這未嘗不是一種應對新競爭形勢的“殺手锏”。
原標題:這家知名環保企業,被無償劃轉給了省級環保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