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生態
環境監測中心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指導支持和云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強基固本,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積極融入云南“3815”重大發展戰略,推進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和隊伍建設創新發展。
黨建工作
(一)
始終堅持首位首抓,鑄牢黨的建設之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牢把握監測部門政治屬性,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使之貫穿于業務工作各方面、融入到隊伍建設全過程,確保從政治上建設和掌握隊伍,使黨的建設鑄了魂、扎了根。全體干部職工“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行動更加自覺,為忠誠履行好生態環境監測各項職責使命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二)
持續深化理論武裝,夯實思想建設基礎
建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長效機制。充分發揮“第一議題”指揮棒和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示范引領作用,建立學習研討、督辦落實、結果反饋工作閉環。積極探索“五學五課”模式,組織省監測中心及16個駐州(市)站、47名站班子成員、590余名黨員投身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并取得明顯成效。組織30余名干部參加總站“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素質提升培訓班”,舉辦讀書班2次、“萬名黨員進黨校”培訓1期、交流研討15次;各單位落實“第一議題”417項,選題調研20個,開展調研113次,現場發現問題并立行立改71個,中心班子成員提交調研報告4份,積極回應政府所憂、基層所急、群眾所盼。
(三)
強化黨建引領保障,提升組織建設質量
創新構建“一要點兩清單管總、四項重點任務推進、五個方面制度保障”工作體系,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分類提升、黨組織“擴先提中治軟”、黨員干部素質能力提升、組織生活提質、培養發展黨員強基等行動,基層黨組織“兩個功能”“兩個作用”明顯增強。全年,新成立1個黨支部,完成3個黨支部換屆選舉;開展支部“三會一課”68次、主題黨日28次,黨委書記講專題黨課2次、支部書記講黨課17次;1個黨支部被評為省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26名黨員、7名黨務工作者和4個黨組織受廳黨組“兩優一先”表彰,16名黨員受中心黨委表彰。
(四)
聚焦主體責任落實,推動全面從嚴治黨
嚴格執行《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把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和班子成員“一崗雙責”要求貫穿黨建工作、黨風廉政建設各方面、全過程。修訂《云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廉政風險點及防控措施》,建立覆蓋各層級、各環節的風險防控機制。全年,召開黨委會議31次,研究黨建、黨風廉政建設工作62項、“三重一大”事項141項,完成六項“清廉機關”建設行動。
業務工作
(一)
創新環境監測工作,實現監測能力現代化
著力建設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加強“六個中心”建設,加快實現“六化目標”。掛牌成立四個研究中心,開展“深水湖庫立體監測”“生物多樣觀測”“低緯度高原大氣環境監測預警”“新污染物監測”等方面研究,取得積極成效。初步構建“天基衛星、空基掃描、無人機遙測、移動監測、地面觀測和大數據分析”等“六基”協同的大氣環境立體遙感監測體系。在洱海流域開展高原湖泊“天空地一體化”水生態監測,首次嘗試全湖及流域eDNA監測、機載高光譜監測、無人船巡測和衛星遙感全湖水質反演模型訓練,監測要素覆蓋包括水生生物、水生境、水環境和水資源在內的水生態監測。
(二)
保護藍天、碧水、凈土,強化常規監測工作
做好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和運維質量保障,持續開展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未來7天空氣質量預報,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7.4%;推進水環境質量監測,完成全省國控省控516個地表水斷面、729個重點湖庫、577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審核及評價等工作。按照“一湖一策”要求,制定實施“九湖專項監測工作方案”,將九湖監測積累的經驗向社會關切、群眾關注的飲用水水源地延伸。組織相關駐州(市)監測站開展普洱市糯扎渡水庫、昭通市漁洞水庫、昆明市云龍水庫等部分深水湖庫專項網格化立體監測。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94.1%,較去年增加3.0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1.0%,較去年減少0.5個百分點;強化土壤及地下水監測調查,完成421個區域土壤環境點位監測、74個國家地下水環境質量考核點位監測,以及157家國家重點監控危險廢物處置企業基礎信息采集和采樣工作。
(三)
守護良好生態環境,優化生態質量監督監測
做好區域生態質量監督監測的技術支撐,白馬雪山森林站、撫仙湖高原湖泊站和西雙版納森林站已列入生態環境部第一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名單。優化全省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考核辦法和指標體系,完成46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129個縣(市、區)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與考核工作。印發實施《云南省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評估實施方案(2023—2025年)》,選擇6個監測區納入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評估體系。
(四)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污染源與應急監測
組織完成全省1291家重點監管企業污染源執法監測,開展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幫扶檢查。完成全省州(市)政府所在城市聲環境質量監測質控核查與抽測比對。與駐大理州、麗江市、楚雄州監測站一起完成大理州劍川縣黑惠江、楚雄州祿豐市東河水庫等應急監測。抽調全省監測系統上千余人次配合開展2023年春夏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耕地重金屬污染風險管控及安全利用、磷石膏環境污染防治集中攻堅等重點工作。
(五)
加強監測監管聯動,嚴守監測質量“生命線”
堅持監測與監管有效聯動,配合完成30家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推進縣級監測站達標驗收;全面推行監測人員持證上崗考核制度,完成64家單位、760人、182個項目、9769項次持證上崗現場考核,同比去年考核項次增加98.7%;組織151家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及第三方社會環境監測機構開展水中砷、汞檢測能力考核;加強對全省監測系統的技術指導幫扶,通過線上線下培訓、跟班學習等方式,培訓3000余人次。
榮譽獎勵
中心行政黨支部獲中共云南省委省直機關工作委員會“省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云南省生態環境廳“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023年中心收到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環境標準樣品研究所感謝信1封、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感謝信2封和表揚信1封、云南省生態環境廳感謝信和表揚信各1封;
2023年生態環境質量報告質量檢查工作中,位列總站“報告質量明顯提升”名單。
致敬過往,實干今朝,開啟未來。2024年,云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監測先行、監測靈敏、監測準確”為導向,以確保監測數據“真、準、全、快、新”為根基,以健全科學、獨立、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為主線,鞏固環境質量監測、強化污染源監測、拓展生態質量監測,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監測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跨越,提高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水平,為全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原標題:生態環境監測2023年度風采錄之云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