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采取“雙隨機、一公開”方式,隨機抽取本市120家檢驗檢測機構,抽查總體比例為10%,涉及機動車檢驗、生態
環境監測、司法鑒定、食品農產品檢驗檢測、人防工程防護設備檢測、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化妝品檢驗、其他檢驗檢測等8個領域。
本次被抽查的120家檢驗檢測機構中,55家機構未發現問題或被發現存在輕微管理和技術問題,監督抽查結果為“通過”或“自行整改后通過”,占檢查機構總數的45.83%。
市市場監管局等9個部門關于2023年度本市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工作情況的通報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工作要求,加強檢驗檢測機構監管,規范檢驗檢測市場秩序,本市市場監管、公安、司法、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國防動員、海關、藥品監管、道路運輸等9個部門共同組織開展了2023年度本市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工作。現將具體情況通報如下:
一
基本情況
本次監督檢查采取“雙隨機、一公開”方式,隨機抽取本市120家檢驗檢測機構,抽查總體比例為10%,涉及機動車檢驗、生態環境監測、司法鑒定、食品農產品檢驗檢測、人防工程防護設備檢測、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化妝品檢驗、其他檢驗檢測等8個領域。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2023年度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工作部署,以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相關要求,加大對機動車檢驗、生態環境監測等重點領域的抽查力度。充分運用信用等級評價、告知承諾后續監管、風險監測等數據結果,推動實現監管差異化、精準化。對產品潛在風險、涉及民生安全的檢驗檢測領域,通過實施重點監管和開展“回頭看”檢查,持續鞏固本市檢驗檢測市場專項整治行動成果。
檢查期間,共出動監管人員和技術專家約900人次開展現場檢查。同時,江浙皖三省市場監管部門積極派員參加,有力推動了長三角區域檢驗檢測機構監管一體化。本次監督抽查重點檢查相關機構的基本條件和技術能力是否能夠持續符合資質認定條件和要求、是否按照相關標準或技術規范要求開展檢驗檢測、是否存在出具不實或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等情況。
從檢查總體情況來看,本次被抽查的120家檢驗檢測機構中,55家機構未發現問題或被發現存在輕微管理和技術問題,監督抽查結果為“通過”或“自行整改后通過”,占檢查機構總數的45.83%;29家機構被發現存在未按照國家有關強制性規定要求進行檢驗檢測(未影響最終檢驗檢測數據、結果)、未滿足《機動車檢驗機構資質認定評審補充技術要求》、分包管理不規范、未按規定辦理變更手續等一般性違規行為,監督抽查結果為“責令限期改正”,占檢查機構總數的24.17%;32家機構因涉嫌存在較嚴重違規違法行為,被移送各有關執法部門作進一步調查處理,占檢查機構總數的26.67%;4家機構因檢查時已歇業或注銷未作現場檢查,占檢查機構總數的3.33%。
從所涉領域分類情況來看:
(一)由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和市道路運輸管理局4個部門聯合,共檢查機動車檢驗機構31家。11家機構因未按規定辦理變更手續或未滿足《機動車檢驗機構資質認定評審補充技術要求》等情況,被責令限期改正。2家機構因同時涉嫌違反市場監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規定,由有關市場監管執法部門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作同步調查處理。4家機構因涉嫌違反市場監管法律法規規定,由有關市場監管執法部門作進一步調查處理。7家機構因涉嫌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規定,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二)由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2個部門聯合,共檢查生態環境監測機構30家。4家機構因未按照國家有關強制性規定要求進行檢驗檢測(未影響最終檢驗檢測數據、結果)、分包管理不規范、未按規定辦理變更手續等情況,被責令限期改正。2家機構因同時涉嫌違反生態環境和市場監管法律法規規定,由有關生態環境和市場監管執法部門作同步調查處理。2家機構因涉嫌違反生態環境法律法規規定,由有關生態環境執法部門作進一步調查處理。10家機構因涉嫌違反市場監管法律法規規定,由有關市場監管執法部門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三)由市市場監管局、市司法局2個部門聯合,共檢查司法鑒定機構5家。監督抽查結果相對良好,為“通過”或“自行整改后通過”。
(四)由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委2個部門聯合,共檢查食品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20家。3家機構因分包管理不規范、未按規定辦理變更手續等情況,被責令限期改正。4家機構因涉嫌違反市場監管法律法規規定,由有關市場監管執法部門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五)由市市場監管局、市國動辦2個部門聯合,共檢查人防工程防護設備檢測機構5家。2家機構因未按照國家有關強制性規定要求進行檢驗檢測(未影響最終檢驗檢測數據、結果),被責令限期改正。
(六)由市市場監管局、上海海關2個部門聯合,共檢查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機構10家。5家機構因未按照國家有關強制性規定要求進行檢驗檢測(未影響最終檢驗檢測數據、結果)、未按規定辦理變更手續等情況,被責令限期改正。
(七)由市市場監管局、市藥品監管局2個部門聯合,共檢查化妝品檢驗機構5家。監督抽查結果相對良好,為“通過”或“自行整改后通過”。
(八)由市市場監管局檢查包括建筑材料、化工、食品接觸材料等領域在內的其他類檢驗檢測機構14家。4家機構因未按照國家有關強制性規定要求進行檢驗檢測(未影響最終檢驗檢測數據、結果)、未按規定辦理變更手續等情況,被責令限期改正。1家機構因涉嫌違反市場監管法律法規規定,由有關市場監管執法部門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二
發現的主要問題
本次監督抽查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一)主體責任意識不強。部分機構對檢驗檢測相關法律法規學習不深入、掌握不透徹,對資質認定相關要求理解不準確、執行不到位,對機構地址、重要崗位人員、標準等事項發生變化后,未按規定及時辦理變更手續。有的機構在聘用檢測人員之前,未查詢其信用記錄。個別機構未在營業場所或網站平臺,公示資質認可證書等。
(二)體系建立與實施不到位。部分機動車檢驗機構未滿足《機動車檢驗機構資質認定評審補充技術要求》要求,在儀器設備、場地環境、授權簽字人等方面未達到基本條件。有的機構在分包管控措施上不嚴格,對原始記錄和報告等資料未按規定進行保存。個別機構體系建立不完善,內容缺失且修訂不及時,管理體系與本機構實際運行狀況不相符。
(三)檢驗檢測行為不規范。部分機動車檢驗機構未按照《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等國家標準及有關強制性規定要求進行檢驗檢測,執行方法標準不嚴格。有的機構在采樣和分析過程中操作不規范,樣品保存時間超過保存時限;在原始記錄中缺少主檢人和校核人簽字、檢驗檢測條件與執行標準、計算公式、日期等信息。
(四)嚴重違法行為未杜絕。有的機構在設備、場地、人員能力不能持續符合資質認定的條件和要求的情況下,仍然繼續開展檢驗檢測活動。個別機構擅自超出資質認定證書規定的檢驗檢測能力范圍出具數據、結果及報告。極個別機構存在未經分析編造原始數據、偽造檢測人員簽字,以及選擇性記錄原始圖譜和數據等違法違規行為。
三
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抓好整改。督促各檢驗檢測機構高度重視整改工作,切實增強主體責任意識。對本次監督抽查發現的問題應逐項認真分析原因,做到舉一反三,并落實有效的糾正和預防措施。特別是相關機動車檢驗機構,要對照《機動車檢驗機構資質認定評審補充技術要求》和《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等,全面完成問題整改。要加強法律法規、檢測技術標準和檢驗檢測方法的培訓學習,樹牢法制觀念,提升誠信經營意識,規范檢驗檢測行為,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有效運行和檢驗檢測數據準確可靠。
(二)依法行政,嚴厲查處。對于本次監督抽查發現的主要問題,各監管部門應嚴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確保監督抽查工作形成閉環管理,取得監管實效。在完成對相關機構執法調查及處罰后,應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上海”等渠道向社會公示查處結果。對于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加強行刑銜接,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各監管部門要強化跨部門聯合懲戒,不斷擴大失信約束的社會應用,有效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局面。
(三)突出重點,強化協同。各區市場監管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切實履行屬地化監管責任,要通過加強風險監測工作,有效防控檢驗檢測機構出現嚴重違法違規問題。結合檢驗檢測機構專項整治,強化精準監管執法,加大對機動車檢驗、生態環境監測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力度,嚴查基本條件和技術能力不足,以及出具不實、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等行為。要加強部門協調聯動,針對本區域的共性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形成切實可行的監管舉措。要加快建立跨部門聯合監管長效工作機制,不斷創新監管方式,切實維護公正有序規范的檢驗檢測市場環境。
附件:責令限期改正并作后續調查處理檢驗檢測機構名單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上海市公安局
上海市司法局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上海海關
上海市國防動員辦公室
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
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
2024年1月14日
原標題:市市場監管局等9個部門關于2023年度本市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工作情況的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