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月6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中國新聞》欄目相關內容的播出,去年以來,武進的太湖風光及太湖治理工作已經先后三次在央視亮相。
近日2023年度太湖治理“成績單”出爐:太湖湖心區總磷、總氮同比下降 21.9%、14%,首達Ⅲ類水標準;太湖西部區總磷、總氮同比下降 16.9%、9.1%……
頻頻出圈、成績亮眼。去年,武進堅持全區一盤棋思想,高標準謀劃,高效率突破,高質量推進,從污染治理到生態修復,全力唱響新時代“太湖美”。
“三個三”高標準謀劃
堅持陸域、近岸帶、湖泊立體推進
“三位一體”
堅持工業、農業、生活面源污染防治
“三驅并進”
堅持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
“三水共治”
“八個專項”高效率突破
2023年,武進區圍繞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開展8個專項行動。
截至去年12月底,武進區圓滿完成年度目標,100項工作任務有序推進,73個工程項目完成總投資35.94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
(一)涉磷企業整治專項行動
完成太湖(竺山湖)、滆湖總磷控制方案的編制;對30家企業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完成523家涉磷企業規范化整治;各板塊工業片區(集中區)更新改造完成年度任務;表面處理產業中心完成選址,開展前期工作;新型涂料產業園正在拆遷征地。
(二)農業農村環境整治專項行動
2個農業農村現代化示范片區已經初步排出近階段建設項目;完成1.0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1.19萬畝池塘標準化改造;建設農藥使用強度監測點45個、建設省級病蟲害綠色防控基地1個、建設省級稻麥田雜草綜合治理示范區1個,新建1個省級“五有標準”廢舊農膜回收網點、3個地膜殘留監測點、1個地膜減量替代示范點;開展水稻、小麥秸稈機械化還田,還田率52%;推廣“三新”技術模式,建成1個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新建、改擴建農村公廁32座;完成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1處等。
(三)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
陽湖生態凈水廠開工建設,樁基施工完成約40%;完成武南第二污水處理廠生態補水工程;武進區武南路調度管網工程完成年度任務7公里;建成2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約6.6平方公里;完成16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完成100公里城鎮污水管網檢測與修復;濱湖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完成總工程量的50%;常州武高新工業污水處理(一期)項目基本完工。
(四)河道綜合治理專項行動
完成31個長江入河排污口、321個太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73條劣Ⅴ類支流支浜整治;雅浦港生態緩沖區建設示范工程已完工;禮嘉鎮、湟里鎮完成小微濕地修復200畝;農村生態河道建設完成30條,總長約90公里;雪堰鎮幸福河湖建設工程等已經完工;完成15萬方農村河道輪浚;國家級水美鄉村建設持續推進;完成287個小微水體整治等。
(五)洮滆片區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行動
竺山湖生態清淤出泥150萬方;滆湖生態清淤出泥305萬方;完成濱湖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期)項目;新建濕地保護小區1處,完成濕地修復515畝;新孟河下游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開工建設;滆湖“以漁控藻”生態修復工程已完成;滆湖(武進)近岸帶水生態修復工程,完成2.38平方公里圩區清退任務等。
(六)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專項行動
常州市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夾山)續建四期,工程庫區建設基本完工;環太湖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區建設,三個中心均已進場施工;完成水葫蘆機械化打撈設備采購,持續做好河道水葫蘆打撈工作等。
(七)水資源配置能力提升專項行動
武南片區防洪除澇及暢流活水閘站建筑物工程一期工程、大慶河樞紐、武南河立交樞紐等工程項目有序推進。
(八)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
武進滆湖區域生態觀測項目投入應用;西太湖藍藻打撈和水生植物處置項目升級;構建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防范體系,完成永安河應急防范工程建設和6條河道應急處置方案編制等。
“五個一”高質量推進
“一湖”為核,全力提升滆湖整體水質;
“一浜”為基,全面鞏固支流支浜治理成效;
“一鏈”為要,加快建設環滆湖生態濕地鏈;
“一網”為本,全力推動污水管網建設并舉;
“一帶”為先,建設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帶。
武進新一輪太湖治理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太湖水質穩中有升、實現“穩Ⅳ奔Ⅲ”,滆湖水質穩定保持在Ⅳ類。
圍繞這一目標,武進區將重點做好提升工業治污能力、提升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提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能力等工作,同步實施大中小微水體綜合治理工程、近岸帶工程、湖泊水體改善工程等,并探索形成科學引排體系、立體監測預警體系、有機廢棄物處置體系,久久為功,創新方法,推動太湖生態持續向好。
來源: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生態辦 陳柳敏
原標題:常州武進:三上央視!首達Ⅲ類水 武進太湖的出圈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