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將“氣候變化”定義為全人類的共同挑戰。此前,為了應對氣候變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等國際公約應運而生,通過設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期減緩全球氣候變化的步伐。火電行業是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開展火電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并利用環境影響評價從源頭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有利于推動火電行業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高質量發展。
對此,近日生態環境部就《火電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法律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綠會法工委)對此高度重視,經認真研究,提出“增加《征求意見稿》前言章節”、在“規范性引用文件”部分增加“《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與“固體廢物”溫室氣體排放相關標準作為規范性引用文件”、“重新制作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流程”、“增加環境經濟損益分析”等十一條修改建議,希望對國家減污降碳工作做出應有貢獻。
以下為綠會法工委對《征求意見稿》提出的具體修改建議:
1、
修改內容/修改建議:建議增加前言部分,并將第一部分設置為前言,在目錄、正文部分體現。
修改理由:前言作為技術指南重要要素,為技術指南的闡述主體進行明確,建議增加。
2、
修改章節:1.適用范圍
原文內容:本指南適用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中“火力發電 4411”和“熱電聯產 4412”類別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含異地遷建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以及執行《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3223)的其他工業行業配套建設的自備火力發電(含熱電)項目。
本指南規定了火電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開展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的一般工作流程、內容、方法和技術要求。
修改內容/修改建議:本文件規定了火電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開展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的一般工作流程、內容、方法和技術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中“火力發電 4411”和“熱電聯產 4412”類別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含異地遷建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以及執行《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3223)的其他工業行業配套建設的自備火力發電(含熱電)項目。
修改理由:建議段落一與段落二互換。第二段為技術指南的介紹,應作為開端。第二段為適用項目范圍,應當在第二段明確。將指南改為文件,為技術指南的標準用詞。
3、
修改章節:1.適用范圍
原文內容:適用范圍
修改內容/修改建議:范圍
修改理由:《標準編寫規則—第7部分:指南標準》(GB/T20001.7-2017)規范了名稱、范圍、總則等的編寫與表述規則。
4、
修改章節: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內容/修改建議:建議增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與“固體廢物”溫室氣體排放相關標準作為規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理由:附錄B火電行業建設項目環境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變化情況核算表中包含固體廢物類型,且在5.2.1核算邊界第二句主要邊界為燃燒系統(輸煤、磨煤、燃燒、風煙、灰渣等)也列明了固體廢物灰渣。
5、
修改章節:3 術語和定義,3.1 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
原文內容:大氣層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類活動產生的能夠吸收和散發由地球表面、大氣層和云層所產生的、波長在紅外光譜內的輻射的氣態成分,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等。本指南中的溫室氣體僅包含二氧化碳(CO2)。
修改內容/修改建議:大氣中吸收和重新放出紅外輻射的自然和人為的氣態成分,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等。本指南中的溫室氣體僅包含二氧化碳(CO2)。
修改理由:建議參照《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溫室氣體的定義。
6、
修改章節:3 術語和定義,溫室氣體排放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原文內容:建設項目生產運行階段煤炭、油品、燃氣等化石燃料(包括自產和外購)燃燒和工業生產過程等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因外購電力和熱力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溫室氣體排放量以二氧化碳當量表示,計量單位為“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
注:二氧化碳當量等于給定溫室氣體的質量乘以其全球變暖潛勢值。
修改內容/修改建議:建設項目生產運行階段煤炭、油品、燃氣等化石燃料(包括自產和外購)燃燒和工業生產過程,以及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等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因外購電力和熱力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溫室氣體排放量以二氧化碳當量表示,計量單位為“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
注:二氧化碳當量等于給定溫室氣體的質量乘以其全球變暖潛勢值。
修改理由:參照《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碳排放定義與本技術指南的定義,建議加入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定義更完整。
7、
修改章節:4 工作內容和程序,圖 4-1 火電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圖
修改內容/修改建議:建議將圖(b)的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加入(a)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中,重新作圖形成一個火電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完整圖。
修改理由:目前4-1 火電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圖是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中,加入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以并列、相互分割式組成的圖,此指南為專項火電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建議結合上述兩個程序過程制作總圖直接明確各個階段的工作程序。
8、
修改章節:5.2.1 核算邊界,第一句
原文內容:火電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核算邊界應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邊界保持一致,包括所有生產設施和系統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分為主要邊界與其他邊界兩類。
修改內容/修改建議:火電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核算邊界應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邊界保持一致,包括所有生產、生活設施和系統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分為主要邊界與其他邊界兩類。
修改理由:作為核算邊界的首句,表述中對核算邊界進行了總體概括。但總結內容中對核算邊界的包含內容少了生活設施和系統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建議加入。
9、
修改內容/修改建議:建議設置5.2.4核算方法,內容設置為“具體核算方法見附錄A”
修改理由:核算方法作為核心技術要素,建議在5.2 工程分析部分增設專條,內容可設置為“具體核算方法見附錄A”。
10、
修改章節:5.4 協同減污降碳措施比選與可行性論證
原文內容:(3)對擬采取的余熱余能利用等綠色節能工藝,發電靈活性改造提升、調峰調頻協同控制等技術,降低化石燃料消耗量,溫室氣體捕集回收利用等措施開展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其有效性判定應以同類或同措施的實際運行效果為依據,沒有實際運行經驗的可利用工程化試驗數據。相關技術措施列入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成果目錄等文件的,可簡要說明。
修改內容/修改建議:(3)對擬采取的余熱余壓余能利用等綠色節能工藝,發電靈活性改造提升、調峰調頻協同控制等技術,降低化石燃料消耗量,溫室氣體捕集回收利用等措施開展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其有效性判定應以同類或同措施的實際運行效果為依據,沒有實際運行經驗的可利用工程化試驗數據。相關技術措施列入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成果目錄等文件的,可簡要說明。
修改理由:《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中明確要求從綠色技術工藝、重大節能裝備、能量系統優化、余熱余壓利用、公輔設施改造、廢物綜合利用6個方面進行推廣應用。此部分缺少余壓利用。
11、
修改內容/修改建議:建議增設5.6環境經濟損益分析,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結論設置為5.7
修改理由:環境經濟損益分析是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環節之一,將項目、規劃所引起的環境影響的經濟價值納入項目、規劃的經濟分析中,以判斷環境影響對項目、規劃的可行性產生的影響程度屬于必備要素。
文/王敏娜 審/橡樹 編/angel
原標題:火電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應增加環境經濟損益分析|綠會法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