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案例評審會遴選,智慧分析主題,江蘇限值限量系統、浙江、北京等3個案例被評選為優秀案例,江蘇精準溯源“熱力圖”、浙江、濟南等10個案例入選示范案例。下一步,將在2023年12月下旬于重慶組織現場頒發證書。
優秀案例導覽
浙江建設省大氣
環境監測預報預警平臺,實現源清單動態更新,污染內外源識別、行業診斷和傳輸影響分析,助力支撐“精準治污、科學治霾”。
北京建設大氣“三監聯動”精準治污調度平臺,依托多源數據匯聚,實現20余類污染高值問題線索智能分析溯源追蹤,并應用于冬奧會等多次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
示范案例導覽
山東打造空氣質量高值區閉環管理應用場景,采用“鎖定高值區-分析定重點-溯源查源頭-開方促治理-實施提質量”的工作方法,實現高值區從識別到治理、消除的閉環管理。
四川建設重點流域水質預報及定量精準溯源體系,完成地表水污染源清單的動態核算與交互驗證,實現污染風險-污染途徑、污染受體信息關聯,水質預報-系統評估-風險預警“三位一體”。
長沙實現小時百米級大氣污染濃度精細制圖,實現百米級熱點網格精準溯源,并研發城市大氣污染時空精準防控指揮平臺,實現“分鐘級監測、小時級溯源、兩小時治理”的管控措施快速響應。
惠州開展水環境數據智能關聯分析,深化重點河流水質預測預警,并建立智能會商研判場景,助力水環境精細化管控。
優秀案例
浙江省大氣環境監測預報預警平臺
平臺基于人工智能的污染預報、溯源和污染減排調控技術,構建監測網絡質控運維、監測數據審核管理、大氣污染源清單、大氣模式模型、多源數據融合分析等五大工具模塊,創建了空氣質量評價、污染態勢特征評估、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污染防治決策支撐和亞運保障等五大應用場景,全方位滿足空氣質量全面改善的技術支撐需求。一是完成了動態大氣污染源清單及反演清單的編制,實現省清單準實時動態更新,建立最高時間分辨1小時、最高空間分辨率1km×1km的大氣污染源清單。二是大氣污染治理策略智能生成。平臺通過逐小時滾動預報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和歷史過程相似案例智能檢索匹配,綜合研判,最終制定大氣污染治理策略。實現污染內外源識別、行業診斷和傳輸影響分析,具體量化站點周邊分行業的重點排放企業的污染貢獻。實現了在線類PPT編輯、演示功能,實現平臺分析頁面和圖表的自由拖拽及數據自動更新等功能。
北京市大氣三監聯動精準治污調度平臺
北京市以實現首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為核心目標,探索出充分發揮全局各部門力量、協同高效的“監測-監察-監管“三監”聯動工作機制,并依托工作機制,建設北京市大氣三監聯動精準治污調度平臺。一是監測方面,集成了自動、企業用電、衛星遙感、工地視頻、走航、OBD遠程監控等監測手段,智能感知并匯聚了空氣質量、污染源排放、社會宏觀經濟運行等多源大氣環境數據。二是監察方面,實現了20余類環境及污染源問題線索的智能挖掘,包括環境高值熱點、超標排放、違規運行等,問題發現率提升至小時級。三是監管方面,搭建了基于問題線索的“挖掘-推送-反饋-辦結-整改”閉環調度功能模塊,建立了反饋率、辦結率、查實率三率為基礎的市區兩級、監測監察監管多部門的信息流轉與協同調度體系。最終形成“智能感知-精準溯源-三監聯動-市區協同”的新型治理體系新模式,監管效能提升超過50%,并應用于冬奧會、冬殘奧會、二十大”、“一帶一路”等多次國內外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工作。
示范案例
山東省空氣質量高值識別與閉環管理應用系統
山東省打造空氣質量高值區閉環管理應用場景,省市聯動,采用“鎖定高值區-分析定重點-溯源查源頭-開方促治理-實施提質量”的工作方法,實現高值區從識別到治理、消除的閉環管理。一是強化數據分析,為精準治污提供科技支撐。匯聚各部門、各業務系統與空氣質量相關的數據產品,為數據深入挖掘奠定基礎。采用機器學習、智能算法等新技術,揭示環境質量與污染源的關系,實現環境形勢綜合研判、環境污染追因溯源、環境風險預測預警、環境治理成效評估四個層次的分析功能,自動鎖定污染重點區域和重點污染源、重點時段,增強污染排查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對分析結果實現自動化分析、直觀化表達、動態化跟蹤、圖形化展示。二是省市協同聯動,掐尖削峰消除高值區。建立全省空氣質量高值區閉環管理工作機制,利用全省生態環境智能感知“一張圖”,按照設定的閾值,篩選出污染物小時級高值點位,追溯周邊5公里范圍內重點污染源、污染時段,實現問題、時間、區域、對象、措施的精準研判。生成高值區分析報告,追溯整改、研判、評估,實現高值區識別、治理、消除的閉環管理。
四川省重點流域水質預報及定量精準溯源體系
四川省建成重點流域水環境預報預警體系,首次實現了對四川省全部203個國控斷面的未來7天的水質預報能力。一是實現污染源動態更新與精準核算。通過完成污染源清單的動態核算與交互驗證,實現污染風險-驅動-水環境受體的全過程信息融合,完成非直排源的入河途徑和貢獻率核算、均衡核算等。二是建立污染源與受納水體傳播路徑關聯。以國控斷面匯流區為單元,實現污染風險-污染途徑-污染受體的信息關聯,實現全局性的基礎信息掌控。三是多技術綜合應用。通過多源數據融合技術和地表水環境模擬方法,實現多維度數據深度邏輯解析與機理模型融合,為流域復雜系統靶向精準污染防控提供科學保障。四是形成三位一體”地表水監控預警的系統理論與技術,綜合地表水環境預報、系統評估與風險預警技術體系,為流域地表水預警及最優的管控方案制定奠定基礎。
長沙市大氣污染熱點網格識別與精細治理服務
長沙市應用大氣污染熱點網格識別技術,提出了大氣污染空天地協同組網感知數據融合方案,實現大氣污染精細化治理。一是實現了小時百米級大氣污染濃度精細制圖,構建了面向微場景的小尺度大氣污染時空智能建模方法,實現熱點網格分辨率小時百米級,有效解決了小尺度大氣污染濃度經驗統計建模因樣本點較少導致的模型泛化能力弱、制圖結果不確定性大的問題。二是實現百米級熱點網格精準溯源,提出了基于小時百米級污染濃度制圖結果的城市內部大氣污染傳輸軌跡識別方法,實現了像素級城市大氣污染傳輸過程復現,識別準確度可達80%。三是實現城市大氣污染時空精準防控指揮,通過“分鐘級監測、小時級溯源、兩小時治理”的管控措施快速響應,打通了長沙市大氣污染治理“現狀感知-熱點判別-污染溯源-效果評估”全鏈條,實現了大氣污染流程化治理。
惠城區水生態環境智慧監測監管平臺
惠州市惠城區探索建立了惠州特色的水生態環境的測管一體化模式。一是完善區縣水環境自動監測網絡,開展空天地立體水生態環境監測,并推進水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集成融合,建成了惠城區水生態環境數據資源中心。二是開展水環境數據智能關聯分析,結合各類監測數據,研發大數據關聯分析模型,針對惠城區水質變化趨勢和水環境風險進行智能關聯分析,實現智能化的污染追因溯源和趨勢分析。三是深化重點河流水質預測預警,構建流域水文-水質陸河耦合模型,實現對流域內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下徑流、水-土及營養源流失、水質濃度等要素時空變化特征的模擬。四是提升區縣水環境質量會商實效,構建“預警預測-智能研判-精準溯源-管控調度-考核評價”閉環管理模式,有效支撐惠州市開展水環境質量央地聯合會商應用場景落地。五是拓展區縣水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技術應用,開展重點河涌水質反演、農村黑臭水體智能識別監測、水生態生境要素智能識別等應用,提高惠州市水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支撐能力。
供稿 | 總站管理室
編輯 | 劉建珍 肖冉冉
原標題: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智慧分析”案例分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