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淮北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淮政辦〔2023〕20號
濉溪縣、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淮北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23年10月20日
淮北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2〕15號)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徽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辦〔2023〕4號)精神,統籌推進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控,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切實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健康,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遵循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管理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環境與健康風險為核心,以科學評估、精準施策、標本兼治、夯實基礎為原則,著力構建“風險預防、源頭禁限、過程減排、末端治理”的新污染物治理體系,統籌推進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控,切實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完成高關注、高產(用)量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篩查,對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實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全市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和管理機制逐步完善,新污染物治理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新污染物調查、監測、評估、管控及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三、主要任務
(一)落實法規制度,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體系。
1. 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協同管理機制。建立生態環境局牽頭,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科技、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商務、衛生健康、市場監管、城市管理、海關等部門參與的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門協調機制,加強部門聯合調查、聯合執法、信息共享,統籌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按照市牽頭抓總、縣區落實的原則,完善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機制,全面落實新污染物治理屬地責任。(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城市管理局、淮北海關,各縣區人民政府、淮北高新區管委會、淮北煤化工基地管委會。以下均需各縣區人民政府、淮北高新區管委會、淮北煤化工基地管委會配合落實,不再列出)
2.嚴格落實新污染物治理法規標準制度。嚴格落實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環境調查監測、環境風險評估、環境風險管控和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有毒化學品進出口環境管理等制度,持續開展全氟辛基磺酸類化合物、六溴環十二烷、十溴二苯醚、氯化石蠟、全氟辛酸及其鹽類和相關化合物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以及汞或汞化合物的生產和加工使用企業統計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企業基本情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汞或汞化合物的產能產量、庫存量、使用量、用途或去向等。加強農藥、獸藥、藥品、化妝品等管理相關制度與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相關制度的銜接。(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
3.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各職能部門要結合本部門工作職責,監督指導新化學物質使用、進口企業和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排放企業,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過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企業嚴格落實有關法律法規,切實履行企業在新化學物質環境風險防控中的主體責任。(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淮北海關、市市場監管局)
(二)開展調查監測,評估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狀況。
4.開展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按照國家、省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工作要求,結合我市產業布局,在化工、涂料、紡織印染、橡膠、皮革、醫藥、農藥、畜牧水產等重點行業,開展化學物質生產使用的品種、數量、用途等基本信息調查。針對列入環境風險優先評估計劃和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的化學物質,進一步開展有關生產、加工使用、環境排放數量及途徑、危害特性等詳細信息調查,逐步建立市級化學物質環境信息數據庫,并進行動態更新。2023年底前,完成首輪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和首批環境風險優先評估化學物質詳細信息調查。(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5. 開展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貫徹落實安徽省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專項工作方案,依托現有生態
環境監測網絡及第三方監測機構,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等重點地區,化工、農藥、醫藥、畜牧水產等重點行業,化工等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開展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及抗生素等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試點。結合污染源周邊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評估,對化工園區、重點危險廢物處置場、重點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新污染物開展調查試點。2025年底前,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體系。(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6. 開展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以國家發布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優先評估計劃及高關注、高產(用)量、高環境檢出率、分散式用途的化學物質為重點,開展環境風險篩查與風險評估,識別區域管控重點,參與安徽省重點管控新污染物補充清單制定。2023年,開展首輪化學物質環境風險優先評估工作。(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7.嚴格落實新污染物管控措施。針對列入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的化學物質以及抗生素、微塑料等其他重點新污染物,落實國家“一品一策”管控措施及國家首批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省重點管控新污染物補充清單,及其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加強對優先控制化學品的主要環境排放源監管。(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淮北海關、市市場監管局)
(三)嚴格源頭管控,防范新污染物產生。
8.嚴格落實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制度。從事新化學物質研究、生產、進口和加工使用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嚴格執行《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辦法》(生態環境部令第12號),落實新化學物質環境風險防控主體責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新化學物質的環境風險,并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研究、生產、進口和加工使用新化學物質的相關企業事業單位落實《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辦法》的情況進行環境監督管理,新化學物質的研究者、生產者、進口者和加工使用者應當如實提供相關資料并接受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督抽查。全面摸排新化學物質生產、進口和加工使用情況,將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事項納入生態環境執法年度工作計劃,對違法企業事業單位依法依規予以查處。(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9.嚴格落實淘汰或限用措施。強化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嚴格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準入管理。(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按照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要求,禁止、限制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生產、加工使用和進出口。(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淮北海關)對納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類的工業化學品、農藥、獸藥、藥品、化妝品等,及時采取措施限期淘汰;未按期淘汰的,依法停止其產品登記或生產許可證核發。(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依據《禁止進(出)口貨物目錄》《中國嚴格限制的有毒化學品名錄》,嚴格落實化學品進出口管控。(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淮北海關)依法嚴厲打擊六溴環十二烷、氯丹等已淘汰化學物質的非法生產和加工使用。(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
10.加強產品中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依據國家(地方)產品質量強制性標準,加強對玩具、學生用品、幼嬰用品、汽車、家具、電子產品、食品及服飾等相關產品中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的監督管理,強化產品質量執法監督,減少產品消費過程中造成的新污染物環境排放。(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宣傳貫徹國家環境標志產品和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中新污染物管控要求。(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
(四)強化過程控制,減少新污染物排放。
11.全面提升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推進新污染物治理與碳達峰、碳中和相結合,在電子及機械制造、材料、醫藥等領域推廣綠色化技術工藝裝備,切實減少新污染物產生。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清潔生產審核辦法》,對使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過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企業,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全面推進原輔料無害化替代、生產工藝無害化優化等清潔生產改造。(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強化信息公開監管,督促指導企業采取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公布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的情況以及排放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名稱、濃度和數量等相關信息。(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推動將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替代和排放控制要求納入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等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
12.規范抗生素類藥品使用管理。落實《遏制微生物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22-2025年)》,加強抗微生物藥物環境污染防治。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科學指導醫療機構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加大對抗菌藥物規范使用情況的抽查和監管力度。(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加強抗菌藥物經營環節監管,規范零售藥店憑處方銷售、購買,依法依規查處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類抗菌藥物行為。(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按照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要求,嚴把獸用抗菌藥生產行業準入關。在獸用抗菌藥經營、使用環節嚴格落實獸用處方藥管理制度,穩步推進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加強漁業生產過程中抗菌藥物使用管控。到2025年,全市生豬、蛋雞、肉雞、肉鴨、奶牛、肉牛、肉羊等7個品種50%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實施養殖減抗行動。(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13.強化農藥使用管理。開展農藥使用安全風險監測,嚴格管控高毒高風險農藥及助劑。停止甲拌磷、甲基異柳磷、水胺硫磷和滅線磷四種高毒農藥的生產,2024年9月1日起全面停止其在市場的銷售使用。持續開展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宣傳推廣高效低風險農藥,穩步推進高毒高風險農藥淘汰和替代。到2025年全市農藥使用量比“十三五”期間下降5%。嚴厲打擊使用禁用藥物、非法添加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和不落實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獸藥休藥期規定等違法違規行為。(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指導農藥生產者、經營者和專業化服務機構,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鼓勵使用便于回收的大容量、易資源化利用及易處置包裝物。逐步建立健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到2025年全市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85%以上。加強農藥包裝廢棄物利用產物和去向監管,嚴禁用于餐飲用具、兒童玩具等產品制造。(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供銷社、市市場監管局)
14.深入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全面落實《安徽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相關要求,有序推進餐飲外賣行業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行業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行業塑料包裝等塑料制品的禁止和限制使用,積極推動重點環節、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塑料生產和使用源頭減量,積極研發推廣性能好、綠色環保、經濟適用的塑料制品及替代產品,因地制宜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規范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從源頭上減少微塑料產生。(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旅游體育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供銷社、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實施農膜回收行動,不斷提高回收水平。建立農田地膜殘留監測點,開展常態化監測。到2025年農膜回收率達到85%。(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供銷社)探索開展重點行業向環境介質中排放塑料和微塑料的調查研究,加強微塑料對環境生態系統影響的風險評估。(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五)深化末端治理,降低新污染物環境風險。
15.加強新污染物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加強新污染物治理與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的協同,落實國家相關污染控制技術規范。按照排污許可管理有關要求,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證或填寫排污登記表,載明執行的污染控制標準要求及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確保實際生產達到相關污染物排放標準及環境質量目標要求。排放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對排放(污)口及其周邊環境定期開展環境監測,評估環境風險,加強自查自治,對發現的環境安全隱患,要及時整改到位,并依法公開新污染物信息,采取措施防范環境風險。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每年更新發布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單,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落實好土壤環境自行監測、隱患排查、有毒有害物質使用排放情況報備等工作,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生產、加工使用或排放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中所列化學物質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納入重點排污單位。(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16.強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嚴格落實廢藥品、廢農藥以及抗生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母液、廢反應基和廢培養基等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要求。提升含特定新污染物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能力,探索含全氟辛烷磺?;衔?PFOS)類廢棄泡沫滅火劑無害化處置和源頭淘汰。(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消防救援支隊)
17.開展化工園區等新污染物治理試點示范。根據全省試點安排,推動試點化工園區(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管控,落實新污染物調查監測、風險評估、源頭管控、過程控制及末端治理等一系列治理要求。選取一批重點企業,推動企業先行先試,實施新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形成若干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綠色替代、新污染物減排以及污水污泥、廢液廢渣中新污染物治理示范技術,減少新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量。到2025年底前,化工園區新污染物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六)加強能力建設,夯實新污染物治理基礎。
18.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支持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生態環境危害機理相關研究,加強新污染物治理和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防控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衛生健康委)鼓勵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環保機構積極參與新污染物相關新理論、新技術研究和核心科技攻關,提升創新能力,積極推廣應用科技成果和先進技術。(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生態環境局)
19. 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加強新污染物治理的監督、執法和監測能力建設。按照省方案要求,協同培育符合良好實驗室規范的化學物質危害測試實驗室。深入學習新污染物調查、監測、評估、監督、執法等業務知識,積極運用國家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系統,培養新污染物監管專業人才隊伍。(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全面領導。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新污染物治理的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抓好工作落實。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制定年度工作要點,2025年對本工作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各有關單位要強化責任意識,加強分工協作,共同做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各縣區及市有關部門每年要對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情況進行總結,于每年1月10日前將上一年度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總結報送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二)強化環境監管執法。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國家、省、市新污染物治理要求。加強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排放監測和重點區域環境監測。依法對涉重點管控新污染物企業事業單位開展監督檢查,加大對未按規定落實環境風險管控措施企業的監督執法力度。加強對禁止或限制類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及其相關產品生產、加工使用、進出口的監督執法。將新污染物治理中存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納入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淮北海關、市市場監管局)
(三)強化資金保障。加強資金統籌,強化對新污染物治理技術標準體系建立、調查、篩查、風險評估、監測、執法和試點等經費保障。拓寬資金投入渠道,營造有利的市場和政策環境,綜合運用金融、稅收等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新污染物治理領域,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新污染物治理的信貸支持力度。新污染物治理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牽頭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稅務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淮北監管分局)
(四)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創新方式方法,開展科普教育,廣泛普及新污染物治理知識,引導公眾科學認識新污染物環境風險,樹立綠色消費理念。加強新污染物治理法律法規政策宣傳解讀,鼓勵公眾通過多種渠道舉報涉新污染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