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會隨著其在大氣中濃度的增加而增強,這對人們長期以來關于其持續捕熱能力的看法提出了質疑。這項新研究由邁阿密大學羅森斯蒂爾海洋、大氣和科學學院的科學家領導,結論發表在《科學》雜志上,正值世界各國領導人本周在阿聯酋迪拜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OP28。
這項研究的作者、羅森斯蒂爾學院大氣科學教授布賴恩-索登(Brian Soden)說:"我們的發現意味著,當氣候對二氧化碳的增加做出反應時,二氧化碳本身也會成為一種更強的溫室氣體。這進一步證實,要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嚴重影響,就必須盡早遏制碳排放。"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先進的氣候模型和其他工具來分析二氧化碳增加對大氣上層區域(即平流層)的影響。他們發現,平流層的冷卻導致二氧化碳的后續增加比之前的增加產生了更大的熱捕獲效應,從而使二氧化碳作為溫室氣體變得更強。資料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二氧化碳按比例增加在大氣中捕獲的熱量(科學家稱之為輻射強迫)是一個常數,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實驗室物理科學家、羅森斯蒂爾學院校友萊恩-克萊默(Ryan Kramer)說:"這項新發現表明,輻射強迫并非恒定不變,而是隨著氣候對二氧化碳增加的反應而變化。"
二氧化碳通過在氣候系統中捕獲熱能導致全球變暖。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何浩哲在羅森斯蒂爾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完成了這項研究。他認為:"這一新的認識對解讀過去和未來的氣候變化都有重大意義,并意味著高二氧化碳氣候可能比低二氧化碳氣候本質上更加敏感"。
這項工作是利用耦合模式相互比較項目(CMIP)提供的一套氣候模式模擬進行的,該項目提供了一系列由數十個較為全面的氣候模式進行的協調實驗,以支持 IPCC 評估。為了使他們的工作超越氣候模型的模擬世界,研究小組還利用高精度輻射傳遞模型和分析模型進行了大量"離線"輻射通量計算。
這項題為"二氧化碳強迫的狀態依賴性及其對氣候敏感性的影響"的研究發表在12月1日的《科學》雜志上。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地球流體力學實驗室的納迪爾-杰萬吉也是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
原標題:研究發現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會隨著其在大氣中濃度的增加而增強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