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8日,氣候政策倡議組織(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 CPI)與清潔空氣基金(Clean Air Fund)聯合發布題為《2023年全球空氣質量資助狀況》(The State of Global Air Quality Funding 2023)的報告,概述了全球室外空氣質量資助狀況,介紹了國際發展資金流動的主要趨勢。報告指出,大多數國際資助者仍然忽視解決空氣污染的項目,并對其資助不足,建議資助者為空氣質量建模、測量和監測項目提供更多資金。
報告的主要結論如下:
(1)空氣質量資助仍然太低。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EPA)估計,在空氣污染控制上每花費1美元,就會產生30美元的經濟效益。然而,許多國際捐助者忽視了解決空氣污染的項目,并對其提供的資金不足。2017—2021年,只有1%的國際發展資金(每年25億美元)和國際公共氣候資金(每年16.6億美元)用于治理空氣污染。
(2)解決空氣污染問題的資助者高度集中。2017—2021年,解決空氣污染問題的前十大國際發展資助者分別為:日本、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拿大、韓國、世界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法國和美國,他們提供了室外空氣質量項目資金總額的97%。資金高度集中在少數資助者之間,表明全對空氣質量問題的參與有限,需要擴大投資基礎,才能適應這場全球危機的規模。
(3)化石燃料資助首次被空氣質量超越。自2019年以來,化石燃料延長項目的資助有所下降。在當年的高峰期,119億美元的國際發展資金被用于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和生產項目,威脅到清潔空氣和全球氣候目標的實現。2021年,室外空氣質量項目的國際發展資金(23億美元)首次超過化石燃料延長項目的資金(15億美元)。這表明,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上承諾逐步淘汰燃煤發電之后,這種勢頭不斷增長。此后,34個國家和5個公共金融機構同意在2022年底之前停止對化石燃料的國際公共融資。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各國政府需要在COP28上就完全淘汰化石燃料,并公平公正地向清潔能源轉型戰略達成一致。
(4)氣候融資及其融資工具是未開發的機會。只有2%的國際公共氣候資金明確解決了室外空氣污染問題。氣候變化與空氣污染的原因和后果是相互關聯的,其解決方案也是如此。追蹤氣候干預對空氣質量的效益至關重要。監測當地空氣質量效益,特別是與健康相關的效益,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全球氣候干預措施的影響,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和確定資源的優先次序。資助者可以使用一系列融資工具,這些工具有可能激勵和促進更多資金用于空氣質量項目。綠色債券、社會債券和基于結果的融資等未利用的融資工具可以提高效率,并調動長期私人資金投資于空氣質量項目。
(5)室外空氣質量資金以貸款形式提供為主。92%的室外空氣質量資金以貸款形式提供(129億美元),其中53億美元是低成本/優惠貸款。優惠資金對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經濟體尤其重要,這些經濟體可能已經背負著高額債務或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之后陷入債務危機。贈款占同期室外空氣質量資金的8%,主要來自于政府(93%)。此類資金對于促進能力建設和技術援助至關重要。空氣污染治理行動最終是一項公益事業,如果沒有贈款的推動作用,它可能無法發展。
詳細內容參見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資源環境科學動態監測快報》2023年第20期。本文作者:廖 琴
原標題:氣候政策倡議組織發布《2023年全球空氣質量資助狀況》報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