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入河排污口整治進入深水期,城鎮生活污水散排口數量多、范圍廣、源頭雜,建成區生活污水散排入河、雨污混排、雨季溢流等頑疾成為整治工作難點。
為從源頭上解決污染入河問題,確保入河排污口整治成效,重慶市聚焦中心城區城鎮生活污水散排口突出問題,投資52億元實施主城排水系統溢流控制及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扎實推進“剝山水、去溪水、防倒灌、分雨水、限截流、治滲水”等“擠外水、收污水”工程措施,全力整治城鎮生活污水散排口,從根本上解決旱季直排、雨季溢流、錯接混接突出問題,努力實現“污水不入江河、外水不進廠網”。
加快實施“剝山水、去溪水”工程
根據重慶山地城市特色,結合每季度對二級污水管網接入主干管水質監測數據,組織對輸送污水BOD濃度低于40毫克/升、70毫克/升、100 毫克/升的管網開展分級分類排查,找準根源、分類施策,剝離山水、溪水等外水。
針對排查出山水入網問題的,加快剝離進入污水系統的山水、溪水等外水,實施山水引流工程,現已完成南山D18-2、D24線、平頂山B21-B25線、B31線等山水分流及截流井改造工程,預計剝離的晴天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外水量約0.4萬噸/天—1.7萬噸/天,剝離的雨天外水量約5.2萬噸/天。
針對位于河道水位以下截污管網和污水泵站標高過低導致豐水期江水倒灌污水管網問題,綜合采取污水管道改道、管道結構加固防滲、泵站遷改等措施嚴防江河水入網,現已完成童家橋、菜園壩、洪崖洞等5處污水泵站改造,有效緩解豐水期排水管網運行壓力。
大力推進“收污水、分雨水”工程
以前,為快速有效解決污水直排問題,很多地方在入河排污口處設置攔截壩或截流堰,采取自流或提升的方式將雨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網,處理方式簡單粗暴,導致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BOD濃度低、截流堰雨季污水大量溢流等問題頻頻出現,廣泛分布的散排口雨污混排問題難以解決。
2020年以來,重慶市針對雨污合流突出問題,持續推進管網全屬性精細化深度排查,系統檢視、分類分級梳理和整治管網斷頭、雨污錯接混接、塌陷、破裂等病害問題,大力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目前,完成中心城區排水管網建設改造1896公里,完成漁鰍浩、龍門浩老街、楊溪河支線、茅溪河等一大批箱涵類城鎮生活污水散排口整治,預計剝離的晴天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外水量約7.2萬噸/天,剝離的雨天外水量約30萬噸/天,基本實現雨水入江、污水入網。
穩步實施“提能力、增韌性”工程
聚焦提升排水系統安全韌性,重慶市按照“聚散結合、適度超前、備有余量”的原則,綜合采取“末端擴能、前端分流、研究先行”的方法,大力實施補短板、固底板工程,根本破解污水散排問題。
一是末端擴能,開工建設40萬噸/天雞冠石污水廠四期擴建工程,到2025年年底雞冠石污水廠處理能力將達到120萬噸/天,解決污水處理效能不足的根源問題。二是前端分流,分區開工建設4萬噸/天高灘巖污水廠、建成3萬噸/天九龍坡區彩云湖污水處理廠等小規模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滿足城鎮污水就近收集處理需求。三是研究先行,組織開展沿江截污干管復線、深層調蓄管道、末端廠前調蓄池、截污干管互聯互通工程前期研究,降低雨季溢流等事故風險,提升安全運行能力和應急保障水平。2020年以來,中心城區累計新建擴建10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9萬噸/日。
下一步,重慶將進一步樹牢“上游”意識,結合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結果,持續聚焦解決旱季直排、雨季溢流、管網錯接混接等突出問題,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以實際行動促進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美麗中國的建設做出貢獻。
供稿 |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
編輯 | 宋祥
審核 | 秦超
原標題:排污口監督管理 | 重慶多措并舉整治城鎮生活污水散排口顯成效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