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生態
環境監測領域首次被納入全國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10月2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度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為進一步強化檢驗檢測市場監管,推進檢驗檢測行風建設,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海關總署和國家藥監局決定于2023年10月至11月中旬在全國范圍開展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
本次監督抽查的第一項任務,就是開展檢驗檢測市場專項整治“回頭看”,包含4類專項整治,其中之一就是“生態環境領域專項整治”。
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專項整治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重點抽查
作為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生態環境部等8部門聯合開展的行動,此次全國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規格很高。其中的第一項任務,就是“開展檢驗檢測市場專項整治‘回頭看’”。
原來,2022年4月的時候,市場監管總局就曾經開展過一次檢驗檢測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整治不實和虛假檢驗檢測違法行為,營造良好的市場準入環境、競爭環境、消費環境。而今年的行動,則是為了對2022年檢驗檢測市場專項整治開展“回頭看”,持續保持對虛假和不實檢驗檢測行為的高壓打擊態勢,繼續加大對風險隱患大、問題高發頻發領域的排查整治力度。
具體來講,今年的“回頭看”包含4類專項整治,分別是:產品潛在風險領域專項整治、生態環境領域專項整治、機動車檢驗檢測領域專項整治和民生安全領域專項整治。
這里邊,與環保產業關系最為密切的就是“生態環境領域專項整治”了。《通知》顯示,根據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相關要求,各地市場監管和生態環境部門要聚焦碳排放數據管理和環境監測等領域,聯合對碳排放核查檢驗檢測機構和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實施重點抽查。
從這項要求可以看出,生態環境領域專項整治,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這也與生態環境部今年以來一直的基調是一致的。
而抽查的重點,則是“碳排放核查檢驗檢測機構和生態環境監測機構”。
“環保圈”查閱歷史資料發現,2022年檢驗檢測市場專項整治的重點是“六大領域”,分別是:醫療器械防護用品、食品、個體防護裝備、建筑材料、常壓液體危險貨物罐體、碳排放核查。而2021年檢驗檢測市場專項整治的重點則是食品、醫療器械等領域。
也就是說,今年是“生態環境領域專項整治”第一次被納入檢驗檢測市場專項整治,也是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第一次成為抽查的重點(碳排放核查去年就已經納入了)。
首次被納入檢驗檢測市場專項整治,并且成為4大專項整治之一,由此可見市場監管總局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重視。
跨區域聯動
構成犯罪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按照《通知》要求,一旦發現跨省級行政區開展業務的檢驗檢測機構問題線索的,將由業務委托地省級生態環境、市場監管部門將相關問題線索移交資質認定獲取地同級相關部門進行查實并反饋檢查結果。也就是說,發現問題線索后,“業務委托地相關部門”將把問題線索移交給“資質認定獲取地相關部門”進行查實,最后還要反饋檢查結果。
這樣一來,就打通了不同地域之間的壁壘,有助于區域聯動,形成合力。
廣東越啟蘭律師事務所生態環境合規中心主任盧清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實中由于各地發展情況的差異,特別是執法人員認識上的差別,不同程度上存在條塊分割、人為設置市場準入壁壘以及其他地方保護主義的情況。“通過跨區域查處、不同部門協同,能夠滿足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暢通‘內循環’的需要。更好地避免重復檢查、多頭執法等問題,節約行政資源,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時也可以取長補短,大幅提升執法的精準性和時效性。”盧清彬說。
最終,對于出具不實、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的,將依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實施處罰,并實施停止采信監測數據結果等失信聯合懲戒措施。涉嫌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出具證明重大失實等犯罪的,還將移送公安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也就是說,一旦發現存在“出具不實、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的情況,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將面臨嚴厲的處罰。不僅會有“失信聯合懲戒措施”,涉嫌構成犯罪的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前不久,生態環境部剛剛聯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發布了4件“依法嚴懲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多位被告人也被處以五年十個月至五年三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這些案例說明,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弄虛作假,情節嚴重的將會面臨刑事處罰,后果非常嚴重。
生態環境監測納入重點監管范圍
可根據實際適當提高抽取比例
除了第一項任務“開展檢驗檢測市場專項整治‘回頭看’”以外,此次全國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還包含其它三項重要任務。
任務一,是“國家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
《通知》顯示,國家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計劃檢查100家機構(含20家國家質檢中心)。其中,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抽查數量是10家。監督抽查將采用“雙隨機、一公開”的方式進行,并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機構依法查處,其結果向社會公開。
任務二,是“省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
《通知》要求,要建立重點風險領域防治體系,尤其要將直接關系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公共安全和潛在風險大、社會風險高的領域納入重點監管范圍。其中,要加大對自然資源檢驗檢測、生態環境監測、機動車檢驗、水利水質監測、醫療器械防護用品檢驗檢測、食品檢驗、成品油檢驗、網絡關鍵設備和網絡安全專用產品檢驗、常壓液體危險貨物罐體出廠檢驗等領域監督檢查力度,不斷強化對出現檢驗檢測質量問題機構的監督檢查,可根據實際適當提高抽取比例,擴大監管范圍。
看得出來,生態環境監測已被納入“重點監管范圍”,可以根據實際適當提高抽取比例,擴大監管范圍。
任務三,是“檢驗檢測機構開展風險自查”。
《通知》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引導檢驗檢測機構扎實開展自查,深入排查風險隱患,系統做好風險分析,并采取相應有效措施預防、規避和降低運行風險。自查的重點,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檢驗檢測活動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遵循客觀獨立、公平公正、誠實信用原則;
檢驗檢測數據、結果是否真實、客觀、準確;管理體系是否有效運行,是否能夠持續符合資質認定條件和要求;
從事檢驗檢測活動所必需的檢驗檢測設備設施是否完備;
是否遵守反壟斷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依法合規開展生產經營;
是否制定安全作業管理程序并有效實施,對有毒有害物質、化學危險品、易燃易爆物質有效管控等。
總體來看,無論是“國家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還是“省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生態環境監測領域都已成為抽查的重點。
對此,相關監測企業一定要引起重視,提前做好準備,規避有關風險。
原標題: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重點抽查!全國檢驗檢測機構大抽查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