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環固體〔2021〕114號),為推動固體廢物利用處置技術成果共享與轉化,強化“無廢城市”建設技術支撐,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組織遴選了一批工業固廢、生活源固廢、危險廢物、農業固廢、信息化等五個領域先進適用技術,平臺將從9月開始對此批技術進行集中展示,供開展“無廢城市”建設的各城市和地區參考使用。
◆ 技術名稱 ◆
多源危險廢物高溫燒制高強混凝土摻合料技術
◆ 技術所屬領域 ◆
危險廢物
◆ 工藝路線 ◆
利用多源危險廢物(表面處理污泥、脫鹽后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二次鋁灰渣)鈣、硅、鋁等組分互補特性,與建筑泥漿智能配伍滿足輕集料燒制原料要求后,采用糧食加工廢棄物作為燃料,經陶粒回轉窯1100-1250℃高溫燒結后,制備得到滿足《輕集料及其試驗方法 第1部分:輕集料》(GBT17431.1-2010)性能要求的輕集料。燒制的輕集料經篩分、磨粉,可生產滿足不同需求的多粒徑的活性摻合料(顆粒物和粉體),摻合料用于生產高強度混凝上,同時可作為內養護劑,顯著提升混凝土的高強性能。
◆ 主要技術指標 ◆
多源危險廢物與建筑污泥智能配伍滿足輕集料燒制原料配比要求后,采用生物質燃料,經陶?;剞D窯1100-1250℃高溫燒結,制備得到滿足《輕集料及其試驗方法 第1部分:輕集料》(GBT17431.1-2010)性能要求的輕集料。
◆ 技術特點 ◆
與其它工業爐窯協同處置相比,具有處理危廢量大、一次資源和一次能源消耗少、運行成本低等特點。技術適用固廢范圍廣、燒結工藝穩定、產品質量可靠。廢氣治理工藝技術可靠、設施完整與生產設施聯動,能實現大氣污染物超凈排放。
◆ 適用范圍 ◆
適用于表面處理污泥、生活垃圾焚燒飛灰、二次鋁灰渣、焚燒底渣等以無機組成為主,硅、鈣和鋁含量較高的固體廢物高溫利用。
◆ 案例名稱 ◆
年利用處置危險固廢20萬噸技改生產線項目
◆ 案例概況 ◆
工程規模:年利用處置危險固廢20萬噸
投運時間:2021年9月
驗收情況:已驗收
◆ 工藝流程 ◆
陶粒制備工藝路線:表面處理污泥、飛灰(經脫鹽預處理)、鋁灰及其他硅鋁鈣質固廢,采用配伍均化+陳化+窯內造粒+烘干+高溫燒結+冷卻篩分+磨細粉體的路線制備陶粒。
煙氣凈化工藝:爐內SNCR+噴活性炭粉+除塵+二惡英脫除+深度脫硝+石膏法脫硫+高效除霧消白。

◆ 污染防治效果和達標情況 ◆
在回轉窯內設置SNCR脫硝裝置,減少30%-40%的NOx;回轉窯尾氣出口處安裝活性炭粉,吸附二惡英;然后進入多管旋風除塵器除去大顆粒塵,同時尾氣降溫至布袋除塵器耐受范圍。尾氣經布袋除塵器除塵后,顆粒物濃度低至15mg/m3以下;然后再進一步催化脫除二惡英,確保達標;再通過深度脫硝裝置確保NOx達標(≤200mg/m3);再經兩級濕法脫硫(SO2≤50mg/m3),除霧消白后達標排放。
◆ 主要工藝運行和控制參數 ◆
回轉窯干化預熱分解的溫度:200-1100℃,時間約1小時;
燒結溫度:1100-1250℃,停留時間約30分鐘。
◆ 投資費用 ◆
目前已投資2.5億,包括土地88.3畝,設備、廠房等。
◆ 運行費用 ◆
運行成本約1200元/噸。
◆ 能源、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情況 ◆
1.每年使用3萬噸糧食加工廢物作為燃料。
2.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生產高性能輕集料,作為高強混凝混土的骨料、摻合料及內養護劑,可以提高高強混凝土的性能,節省高強混凝土天然骨料、摻合料的使用量。
3.以危險廢物為原料生產的產品作為高強混凝土的摻合料,可以確保危險廢物中重金屬等污染物更安全地固化,消除對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供稿 | 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
原標題:“無廢城市”建設先進適用技術 | 多源危險廢物高溫燒制高強混凝土摻合料技術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