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鹽城市響水縣的一家現代化生態養豬場,打破人們對普通養豬場臭氣熏天,污泥濁水,蚊蠅滿天,臟亂不堪的刻板印象。
2021年響水縣引進草飼黑豬生態養殖項目,倡導“科技+生態”理念,依托微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技術,完全顛覆傳統白豬養殖高排放重污染、低產值高風險的劣勢,養殖全程無臭氣,無污染、不添加。無臭無污染的豬場是如何做到的?
堅持綠色生態喂養
除了豬種本身的基因優勢,在喂養方面堅持終生不投喂商品飼料和添加劑,只吃以發酵玉米秸稈為主,玉米豆粕麩皮為輔的生態飼料,整個喂養體系均保持綠色生態,從而減少排泄物本身的異味,并能快速分解成有機肥作為發酵墊料使用。
生物發酵床養殖
生豬養殖生態環保很關鍵,如何有效解決廢料、廢液、廢氣的“三廢”問題?很多人可能會問,豬場里這么多豬會不會臭?豬場采用獨有的發酵床技術,利用生物發酵,在豬舍內鋪設鋸末、稻殼等有機墊料,添加微生物菌制劑發酵墊料降解豬糞,消除惡臭,抑制害蟲、病菌。
零排放循環利用,變污為寶
發酵床墊料自動分解小豬糞便,不需要對豬糞采用清掃排放,也不會形成大量的沖圈污水,從而沒有任何廢棄物、排泄物排出養豬場,基本實現了污染物“零排放”標準,大大減輕了生豬養殖對環境的污染。發酵床里的墊料含有特色菌種,與排泄物混合發酵,每半年替換下來的發酵床墊料直接就是有機肥,利用于農田和蔬菜果園還田,形成可直接用于果樹、農作物的生物有機肥,達到循環利用、變污為寶的效果。
該生豬養殖場負責人表示,通過“天然草料喂養—生物發酵床養豬—發酵床墊料有機肥—生態種植”的生態循環養殖模式,解決了該養殖場1400頭生豬糞污及異味難題。
目前,響水縣共有規模以上養殖場94家,主要采用黑膜沼氣池、一體化發酵罐、異位發酵床等糞污處理模式,糞污直排現象得到有效解決,但異味問題仍是群眾關注的熱點,也是整改的難點,響水縣將結合實際情況,因企制宜,逐步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全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來源:響水縣攻堅辦 李兆林
原標題:豬場不用沖洗,臭味卻少了,鹽城響水打了個樣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