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新能源已成為當之無愧的明星產業,其中的風光電、新能源汽車、氫能等每一項都對現階段經濟發展及未來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20年,中國要靠新能源、新基建、數字經濟”“新能源車是未來5-10年值得布局的方向”“現在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等等,足可見分析機構對其的期待。
而與新能源同樣具備綠色低碳屬性,且部分業務存在重疊的環保產業,卻仍掙扎在“傳統產業”定位的邊緣。生態環保重不重要,當然重要,但因其公益屬性標簽,在商業化發展及技術創新上受到明顯制約。尤其是企業有時還需面對回款難、現金流緊張等窘迫的情況。于是,在各行業爭先向新能源賽道進軍的背景下,環保企業也不甘落后,紛紛亮劍。
其中典型如中國天楹,作為國內最早開展垃圾焚燒發電業務的企業之一,并憑借著固廢處置技術屢次獲得榮譽稱號,在前兩年高調宣布打造“環保+新能源”雙驅動發展業務格局,重點投資重力儲能領域。截至目前,中國天楹已經先后在江蘇、內蒙古、新疆、山西、河北等多地斬獲項目,“拓荒”勢頭十分迅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一眾名營企業試圖通過跨界新能源打造新的增長曲線,尋找業績增長點外,有著強有力國資背景的環保公司也盯上了這塊蛋糕。日前,國家電投集團遠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8000萬元成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經營范圍包含:儲能技術服務;電池銷售;光伏發電設備租賃;風電場相關系統研發;充電樁銷售等。
再往前一點,還有光大環境早在2022年9月,就通過下屬光大綠色環保與阿里云簽訂合作協,明確在新能源開發運營、綜合能源管理、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建設運營光伏電站、儲能站、虛擬電廠,并提升固廢處理、光伏及風電等領域的智能化水平。
以及碧水源,在今年1月,與光大綠色環保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聚焦“雙碳”目標,開展供熱、光伏電站、用戶側儲能電站、智慧虛擬電廠以及中水、除鹽水資源綜合利用。2022年,碧水源已經拿下五礦鹽湖有限公司1萬噸/年碳酸鋰納濾膜采購項目,切入鹽湖提鋰賽道,劍指鋰電池重要原料。
另外,頗具代表性的還有各省級環保集團的下場。2022年5月,陜西省環保集團與華能陜西發電公司正式簽訂新能源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意在圍繞新能源產業,全力打造央地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典范。而在此之前,陜西省環保集團已經在供水、污水處理、水生態、環保科技、水電開發等板塊均有布局。
當然這其中也并非所有環保公司的跨界都讓業界沸騰,如中創環保,其計劃與瑞達新能源等共同成立氫能合資企業,但因其接連虧損,加上合作方財務數據都出現異常,所以此次跨界并不被看好,甚至引來了質疑。眾所周知,新能源不僅需要資本高投入,還是一個真正需要過硬技術的產業。
對于環保企業而言,轉型必定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急功近利并不可取。而作為有著雄厚資金實力背景,“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國資環保企業,其入局新能源產業是否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值得我們期待!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