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續增加,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全球每年因空氣污染導致的死亡人數正在持續增多等。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已經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
2023(第十屆)上海固廢熱點論壇現場,上??岛悱h境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常務副總經理黃立成指出,通過升級改造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可以使垃圾焚燒發電達到能源替代、節能增效和資源再生的要求。他強調,與歐洲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能源利用效率還相對較低,但是潛力巨大。論壇現場,他也重點介紹了康恒環境在這方面的積極探索經驗。
01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
目前能源利用溫室氣體占全球排放總量的比例為73.2%,從能源利用細分領域溫室氣體排放占比來看,工業領域、交通運輸、建筑行業等占比相對較高。在全球能源供需緊張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扮演著重要角色,可再生能源在全球電力供給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提供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已經成為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從2010年到2021年,全世界可再生能源在最終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從16%上升到了19.44%。
國際上,多個國家也發布了相應的能源產業扶持政策。包括上調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如歐盟2021年將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目標從32%提升至40%,要求所有成員國為之努力;我國明確提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等。其次也包括一些支持或調整核能發展的規劃,如俄羅斯:計劃在2035年前新建10臺大型核電機組,將核能發電占比提高到25%;而在加快氫能產業布局方面,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等都有發布相關的政策支持文件。
2022年6月,我國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其中,突出協同增效,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協同控制。強調開展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升級改造垃圾焚燒設施,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黃立成指出,通過升級改造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可以使垃圾焚燒發電達到能源替代、節能增效和資源再生的要求。
02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能源管理的現狀如何?
對垃圾焚燒發電廠和傳統火力發電廠能量轉化效率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垃圾焚燒發電廠全廠發電效率目前在約26%,火電廠約41%。供電效率,垃圾焚燒發電廠約22%,火電廠約39%,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供電效率約為火電廠的56%,所以它的能源利用效率還很低。
黃立成指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能源利用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垃圾焚燒鍋爐主蒸汽參數低下,垃圾發電項目常規主蒸汽參數為4.0MPa,450℃到6.4MPa,485℃之間,全廠發電效率約為22.3%——26%之間。主要制約因素有三:垃圾成分復雜,煙氣腐蝕性強;防腐材料/防腐工藝成本高昂;相對火力發電,規模小。
第二,與歐洲相比,我國垃圾焚燒廠多為單純發電模式,熱量利用不充分。黃立成表示,國內垃圾焚燒廠能效較歐洲還有較大差距,存在巨大提升空間。據調研數據分析,歐洲熱電聯產垃圾焚燒廠能效較純發電與純供熱焚燒廠高,統計數據中熱電聯產焚燒廠平均全廠能效R1可達0.76,而我國大型垃圾焚燒廠平均全廠能效R1約0.58,存在巨大提升空間。
03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如何提升能源管理效率?
以國內某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例,全廠發電效率約26%,凝氣損失占比約48.7%,排煙損失占比約14.7%,鍋爐等其他損失,如機械未燃燒、化學未燃燒以及散熱損失等占比為5.6%。黃立成認為,提高發電能效、降低凝汽損失和排煙損失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關鍵。
國際上已經有很多垃圾焚燒行業的高效率電廠熱力系統的成功經驗。
如在提高蒸汽參數方面,意大利Naples,采用9MPa/500°C,全廠熱效率達到30.2%;在再熱循環系統方面,荷蘭阿姆斯特丹AEB,采用13MPa/440°C,采用汽包飽和蒸汽將高壓缸排汽再熱到330°C,全廠熱效率達到30%以上。此外,在熱電聯產及外部熱源組合式高效垃圾發電工藝方面,國際上也有很多嘗試和經驗積累。
基于此,黃立成介紹,康恒在提升能效上也積極采取了多種措施:一是高參數再熱,已經得到了應用;二是正在實施的煙氣余熱利用系統;三是實現熱電聯產助力全廠能效提升。
高參數再熱發電技術能提升全廠能效,但面臨高難度的技術挑戰。如參數提高后,鍋爐高溫腐蝕,對于防腐蝕工藝、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壓力提高之后會導致汽機排汽干度降低,汽機末級葉片水蝕風險增加。
針對這些技術挑戰,康恒環境做了很多實踐探索。
應對鍋爐高溫腐蝕,康恒通過大數據模型的建立,來找尋解決辦法。通過分析40多個焚燒廠運行早期至運行末期的運行數據,確定余熱鍋爐在一個運行周期中運行狀態,并通過記錄的運行數據,反向校核鍋爐的熱力計算模型,達到準確計算鍋爐運行各熱力計算參數;通過腐蝕曲線和壁溫計算手段,評判過熱器不同部位的腐蝕風險。最終實現主蒸汽參數提高后,鍋爐各受熱面的腐蝕風險可控。
應對汽機末級葉片水蝕,康恒實踐中,采用爐外除濕再熱技術有效解決水蝕問題,提高全廠發電效率。通過高壓缸抽汽加熱高壓缸排汽,使其除濕再熱后進入低壓缸做功。這個系統的優勢在于,控制方便:汽機抽汽再熱,系統簡單;配置靈活:可實現多機母管制運行。設備優勢也很明顯,汽機水蝕?。撼凉裨贌幔蟠蠼档湍┘壢~片濕度;鍋爐腐蝕小:主蒸汽溫度低,過熱器腐蝕?。辉贌岱绞匠墒欤航梃b核電成熟的MSR除濕再熱工藝。
如康恒在三河項目采用高參數再熱技術,全廠發電效率提高至31%。高參數及爐外再熱發電技術大幅提高發電效率,增加碳減排量,三河項目的碳減排增量達到了5.87萬t CO2。
煙氣余熱利用也是康恒環境探索的關鍵部分。隨著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眾多垃圾焚燒發電廠配置了SCR系統。黃立成介紹,SCR系統出口煙氣溫度一般在180℃,直接排放就造成了熱量的浪費。
康恒實踐中,在SCR系統出口采用煙氣余熱利用技術回收熱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某2x750t/d項目為例,余熱回收系統將煙氣溫度由180℃降低至130℃。
在康恒新會、大名項目中,在SCR系統出口采用煙氣余熱利用技術,經計算,新會項目規模為2×750t/d,SCR出口煙氣溫度由180℃降至130℃,全廠發電效率提升1%。大名項目規模為1×500t/d,SCR出口煙氣溫度由180℃降至140℃,全廠發電效率提升0.8%。
實現熱電聯產能夠助力全廠能效提升。這方面主要強調的是對外供汽和供熱。康恒在黃島項目中,采用高背壓凝汽機組,利用汽機排汽進行供熱,供熱量大,目前正在實施。在寶清的項目中,利用煙氣余熱深度利用系統,充分利用排煙中的水蒸汽潛熱,使機組COP高達3——3.5。
目前,康恒的項目已經遍布全國各地。截止到今年6月,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約有73個,規模近11萬噸/日;污泥處置規模超2899噸/日;餐廚廚余垃圾處置規模超1460噸/日;建筑垃圾處置規模超1000噸/日。
代表性的項目如首臺國產千噸爐排投產項目三河項目、低碳靜脈產業園協同處置項目南寧雙定循環經濟產業園、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的青島西海岸新區靜脈產業園項目、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實踐基地之一的西安高陵項目。
同時,康恒環境也在積極走出去。2014年,康恒成立國際事業部,聚焦東南亞,深入非洲,布局南美、歐洲、澳洲。2019年,康恒與中投公司、法國國家投資銀行、法國Quadran公司在巴黎愛麗舍宮,在中法兩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簽訂了《可再生能源開發平臺共建工作協議》,鎖定首批20億歐元項目投資意向。目前康恒的設備技術已經供應全球1469個垃圾焚燒發電廠。
黃立成表示,康恒環境希望幫助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實現固廢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原標題:我國垃圾焚燒能源利用潛力巨大,利用效率如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