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鉻污染場地原位修復技術指南 礦物—電化學還原穩定法》立項
隨著“退二進三”、“退城進園”等政策的實施及環保要求趨嚴,大量鉻化工、制革及電鍍廠等關停,遺留下大量的含鉻污染地塊。調查評估結果表明,由于六價鉻的遷移性極強,在進入土壤后隨水擴散范圍極廣,鉻污染地塊尤其是鉻化工類污染地塊具有污染范圍廣、深度深、現場狹窄等特點,異位修復難度大、風險高。針對具有上述特點的鉻污染地塊原位還原穩定化修復技術是一種適宜的修復技術。
2.《企業ESG工作指南》等五項 征集起草編制單位
為推動標準制定在BSG發展的引領作用,促進企業在可持續性方面的長期發展,由中華環保聯合會ESG專業委員會提出的《企業ESG工作指南》《企業ESG信息披露指南》《企業ESG 評價指南》《企業ESG從業者評價標準》《企 業ESG評價機構規范》等五項團體標準已由中華環保聯合會批準立項并歸口管理。該系列標準旨在全面規范和統一我國企業ESG實踐、信息披露、評價、從業人員資質、評價機構工作,指導和幫助企業不斷提升ESG體系與能力建設,充分發揮好ESG標準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助力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可持續發展。
3.《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碳減排核算和評價方法》 立項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建筑業也快速發展,數以億噸的建筑垃圾隨之而生,據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產生的建筑廢棄物為 24 億噸左右,占城市垃圾總量的40%,垃圾圍城令世人堪憂。而且,目前國內建筑垃圾處理方式仍然以堆放與填埋為主,極少數采用資源化方式處置,碳排放形勢嚴峻。而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行業的發展,對緩解當前環境與資源帶給國內社會的雙重壓力意義重大,將其與碳減排關聯起來,也有助于企業選擇更為低碳的處理方式。
4.《生物質發電廠高速汽輪機配置與運行規范》 征求意見
汽輪機是生物質發電廠發電系統的關鍵設備,其產品質量與運行管理水平直接影響電廠的發電效率。近年來,為了提高生物質發電廠的發電效率,很多生物質發電項目開始廣泛采用高速汽輪機。
5.《焦化污染土壤多環芳烴生物修復智能監測預警技術指南》等兩項團體標準征求意見
①《焦化污染土壤多環芳烴生物修復智能監測預警技術指南》
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已成為國際環境領域的研究熱點。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較歐美發達國家起步晚,缺乏經濟有效的土壤修復產業化成熟經驗。研究焦化污染土壤多環芳烴微生物反應器,構建監測預警系統,對強化微生物反應器中的土壤泥漿、廢水、廢氣的監測指標、位置、數據密度條件的設置進行設計規定,可提高監測數據質量,保障微生物反應器的高效安全運行,為污染土壤修復處置全過程的智能控制提供穩定的數據支撐和技術保障。
②《焦化污染土壤多環芳烴生物修復智能監測設備配置技術指南》
信息化技術在焦化污染土壤修復領域的全方面使用在全國范圍內尚屬首次,依托于此示范工程建立的焦化污染土壤多環芳烴生物修復智能監測設備配置技術指南與時俱進,符合最新環境標準體系的規范,有望有力地規范和推動我國修復技術工作的發展。同時將有利于沖破焦化污染土壤傳統方法的思想制約,有望進一步推動污染土壤的有效治理和面向未來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
6.《建筑垃圾協同處置污泥生產新型路基材料技術規范》 立項
城市污泥是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中的必然產物,其處置是污水處理后不可回避的問題。隨著污水處理率的提高,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增加,城市污泥的產量也急劇增加,污泥處置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在建筑垃圾處置及資源化生產新型路基材料過程中,添加一定比例處置后的污泥可達到污泥資源化的目的,建成污泥資源化的產業發展模式。
7. 《反滲透和納濾水處理膜修復回用技術指南》 征求意見
隨著納濾/反滲透膜法成為市政/工業污廢水回用以及海水淡化等的共性技術,相應地有機水處理膜的使用量巨大且逐年攀升。截至2019年,市政/工業污廢水處理領域僅8英寸反滲透膜組件的保有量已近250萬支。目前污廢水等回用處理用有機水處理膜主要為聚酰胺復合膜。受膜氧化和膜污染等現象影響,聚酰胺復合膜的使用壽命通常為3-5年,每年則有近百萬支膜元件因性能劣化而導致組件廢棄和淘汰。實現廢棄有機水處理膜材料的高端化循環再生利用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
8.《港口環境保護事項自行檢查要求》 立項
3月29日,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印發了《關于加快沿海和內河港口碼頭改建擴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應優先將碼頭改建擴建項目納入環評管理臺賬,提前介入并加強對環評文件編制和環境調查要求的指導;對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港口擴建意義重大,環保要求也不能松懈。
9.《高鹽有機廢水處理工程技術指南》《火力發電廠高鹽廢水零排放工程技術指南》 征求意見
①《高鹽有機廢水處理工程技術指南》
本標準的實施,將會提高高鹽有機廢水處理工程的規范性,節省工程投資,強化二次污染的管控以及全面提升工程質量和效率,推進生態文明環境建設,實現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除此之外,本標準將會有助于進一步合理合規的推進高鹽有機廢水的有效處理,同時也對健全高鹽有機廢水處理技術體系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②《火力發電廠高鹽廢水零排放工程技術指南》
近幾年來已有上百家火電廠完成全廠節水與廢水綜合治理改造可行性研究,多數電廠均按廢水零排放規劃,已建設完成的廢水零排放系統也快速增長。廢水零排放系統多采用膜法濃縮、熱法濃縮、蒸發結晶固化、煙氣余熱干燥等新技術,缺乏統一的性能驗收標準,不利于工程項目的驗收和評估。火電廠廢水零排放裝置性能驗收導則可為廢水零排放裝置的性能驗收提供指導,滿足當前脫硫廢水深度治理的需求。因此,編制火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處理裝置驗收導則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