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重整成功完成,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博天環境”)正在逐步走回正軌。繼一季度營收、凈利潤“雙增長”后,8月9日,博天環境發布2023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博天環境實現營收33,097.09萬元,同比減少2.68%;但歸母凈利潤為2,150.55萬元,較去年同期大漲了111.09%。

之所以實現這一成績,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一是債務重整后,減輕償債壓力,降低了財務成本;二是債務重整后,在建工程項目得以有序推進,提升了經營效益;三是強化現金流管理,加大項目回款力度,提升了資金運轉效率。
雖然業績已經企穩回升,但博天環境仍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需要解決。6月15日,公司收到財政部《行政處罰事項決定書》(財監法[2023]110號、財監法[2023]106號),由于2021年被發現在PPP項目中虛增建造收入、建造成本和利潤,博天環境被處于1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公司董事長趙笠鈞也被處以5萬元罰款。
1 凈利潤同比增長111% 一季度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博天環境業績反彈,其實早有預告。今年4月,博天環境發布一季度報告,結果就顯示,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9,414.56萬元,同比增長11.72%;歸母凈利潤1,032.71萬元,同比也是增長111.88%,實現了“雙增長”。主要的原因,是過去幾年公司克服重重困難,努力加快項目建設和決算,推進存量項目轉商業運營,不斷提升運營水平,帶來了相對持續穩定的收入和現金流。同時,公司2022年度通過重整化解了債務風險,財務費用大幅減少,短期還款壓力驟減,公司經營管理持續向好。
到了8月份,博天環境半年報發布,業績仍然延續了一季報的勢頭。營收方面,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3,097.09萬元,同比減少2.68%,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不過,歸母凈利潤方面,還是實現了2,150.55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1.09%。在此前的業績預盈公告中,博天環境已經詳細分析了上半年業績增長的原因,主要有3個方面:
01 主營業務影響
2023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保持穩定、與去年基本持平;營業毛利率實現提升。公司債務重整后,在建工程項目有序推進;運營項目通過成本的精細化、集約化管理,實現了提質增效,有效降低了綜合成本,提升了公司經營效益。
隨著信用體系逐步修復,公司適當調整以往以投資和工程實施為主的業務模式,聚焦EP或EPCM業務模式,以技術和產品為依托,積極回歸工業和園區水處理市場,逐步向數字化工業環境管家服務商轉變。
02 信用減值影響
2023年上半年,公司強化現金流管理,加大項目回款力度以減少長期應收款造成的資金沉淀,顯著提升了公司資金運轉效率。報告期末,公司各類應收款項余額較期初有所減少,且賬齡結構得到改善。公司遵照會計準則及公司會計政策的相關規定,沖回各類應收款項信用減值準備約1,200萬元。
03 財務費用影響
2022年度公司通過債務重整降低了有息負債規模,從而減輕了公司償債壓力、并顯著降低了財務成本。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利息費用大幅減少,公司財務費用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億元,降幅約70%,有效降低了公司的債務負擔。
總的來看,業績恢復的一個核心原因就是“重整完成”,直接的影響是降低了財務成本,間接的影響是推動公司業務重新走上正軌,在建工程項目有序恢復。
除此之外,公司強化現金流管理,加大回款力度,也給公司的現金流帶來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提升了資金運轉效率。
2 司法重整成功 經營逐漸回歸正常
博天環境的司法重整,起始于去年6月。2022年6月22日,博天環境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股東國投創新和復星創富發來的告知函,告知國投創新和復星創富終止向葛洲壩生態轉讓公司5%的股份,同時公司將繼續積極協助臨時管理人有序推進預重整階段的相關工作。這個事件,是博天環境告別與葛洲壩的混改,轉向司法重整的標志。
隨后,經歷了為期半年的公開招募和遴選重整投資人、制定和表決重整計劃。最終,2022年12月23日,博天環境收到北京一中院送達的《民事裁定書》,確認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并終結公司重整程序。至此,博天環境重整工作終于順利完成,而起始于2018年底的博天環境債務危機,在經歷了4年的波折之后也終于畫上了句號。
重整完成后,博天環境的資產負債率大幅降低,訴訟和執行案件也陸續終結,公司被凍結的銀行賬戶逐步解封,信貸和融資功能逐步恢復,公司逐漸回歸正常經營。
今年6月30日,博天環境舉行“聚力同行共贏未來——2023年運營項目公司負責人培訓”會議。董事長趙笠鈞回顧了公司在過去28年中所經歷的挫折和磨難、機遇和挑戰,表示這些都是公司成長發展中的一部分,并已經通過團結和努力成功地克服了每一個難關,也帶領著公司一次次的沖向行業至高點。
而針對目前公司面臨的困境與挑戰,趙笠鈞也強調了當前市場競爭的激烈性以及行業環境的變化,這對公司未來的戰略發展提出了考驗。面對這些困難團隊管理者們首先要保持樂觀和堅定的信心,不要被困境擊倒,堅定團隊合作、創新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才是戰勝困難的關鍵。趙笠鈞表示,他相信自己的實力,更相信團隊的力量,博天環境一定能在涅槃中重生,迎來新黎明的曙光。
3 歷史遺留問題暴露 仍然存在退市風險?
雖然業績方面已經初步回暖,但博天環境仍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需要解決。此前,因為公司2021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歸母凈資產為負值,博天環境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又因為公司2019年至2021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2021年度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博天環境股票同時還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不過,今年3月,博天環境曾經表示,對照《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自查,公司股票觸及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的情形已消除,且公司不存在其他觸及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的情形。為此,公司已按照《股票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撤銷相應的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
但是,4月3日,風云突變,博天環境又收到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對公司立案。而立案又涉及到了公司會計差錯的追溯。
據了解,博天環境檢查了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數據資料后發現,由于2017年上市后快速擴張導致管理失察,在公司出現困難時,人員變動頻繁,致使公司對項目信息了解不夠準確和及時。公司決定對會計差錯予以徹底糾正,相應對2017年度至2021年度合并財務報表和母公司財務報表進行追溯調整,同時對2022年1-3季度合并財務報表和母公司財務報表進行更正處理。
博天環境表示,若后續經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認定的事實,觸及《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此外,6月15日,公司還收到財政部《行政處罰事項決定書》(財監法[2023]110號、財監法[2023]106號)。原來,財政部組織檢查組于2022年7月至8月對公司會計信息質量進行了檢查,決定給予公司罰款10萬元的行政處罰,給予公司董事長趙笠鈞罰款5萬元的行政處罰。
據了解,博天環境被處罰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在福建武夷山市水美城市工程、廣西桂江一江兩岸景觀帶基礎設施、海南澄邁縣城鎮水環境綜合整治、廣東雷州市村級生活污水處理四個PPP項目中,虛增建造收入、建造成本和利潤。
看得出來,博天環境的這些歷史遺留問題,比如會計差錯、會計信息質量等,基本都是財務數據問題。出現的原因,則是“公司出現困難時,人員變動頻繁,致使公司對項目信息了解不夠準確和及時”,應該說也是前些年公司經營困難的后遺癥。現在這些“雷”被爆出來,也算是歷史遺留問題出清。
只有當這些潛在的“雷”爆完后,博天環境才能真正卸下包袱,輕裝上陣,重新走回正軌。
原標題:凈利潤同比增長111%,博天環境“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