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位院士、30多家提名機構和100余位提名和評審專家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環境技術進步獎”圓滿完成,27個項目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的獲獎成果包括國際專利21項、發明專利530項、實用新型專利等其他知識產權538項;2019-2021年,相關產值高達642億元,實現利潤126億元,充分體現了我國環境技術創新實力。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將陸續發布獲獎項目簡介,供社會各界人士參考。
(注:所有發布材料均由獲獎單位提供。)
項目名稱:環境噪聲自動監測及智能感知系統技術研究及應用
項目編號:HJJS-2022-2-15
獲獎等級:二等獎
完成單位:杭州愛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浙江省生態
環境監測中心、浙江省杭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完成人:熊文波、晏敏鋒、姚磊、樓振綱、應方、俞醒言、魏明、林文浩、華融泓、裘劍敏、袁芳、李森、朱英俊、吳德林、高申平
項目簡介:
2022年6月5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中有6處提到噪聲自動監測,涉及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等多個方面,需用到符合要求的環境噪聲自動監測儀。法規上多處提到監測機構需要對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負責,為了保證環境
噪聲自動監測系統的數據準確性,需要制定設備質量控制措施、校準規范、檢定規程等,確保量值傳遞的可溯性。目前普遍使用的手持式
聲級計,在監測過程中存在受人為干擾因素多、突發噪聲監測難、噪聲源無法自動溯源與分析等問題,很難準確地反映環境噪聲強度及變化趨勢。研發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系統及量值溯源裝置,可保證監測數據準確可靠,并促進環境噪聲監測方法與手段的升級。
項目經過十余年的研發,通過理論建模、方法驗證和技術攻關,完成了數字化噪聲測量技術、傳聲器在線校準技術、測試電容傳聲器聲場特性轉換技術、聲環境質量展示與噪聲治理決策等技術體系的研發,提高了戶外傳聲器長期穩定性,解決了環境噪聲監測儀遠程檢定難、噪聲溯源不準確的難題,實現了極端環境下高精度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的突破,首創了飛行事件智能識別技術,打破發達國家壟斷。項目獲得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13項,形成團體標準1項,國家檢定規程1項,國家校準規范2項。
該項目貫通“核心技術研究-關鍵部件研制-測試與檢驗-智能制造-推廣應用”整個鏈路,建成了環境噪聲自動監測儀的生產線、銷售網絡及檢定裝置,本項目至2022年,已經建立多達1500個自動監測站點,廣泛應用于北京、上海、浙江、廣東、四川等地的聲功能區監測、工業企業、建筑施工自動監測,受到了各生態環境管理與技術部門的肯定;近三年銷售5000余萬元,總銷售額突破1億,積累到大量的城市噪聲原始波形數據,初步建立全國城市噪聲聲紋數據庫;出口新加坡、德國、韓國等地,顯著提高了我國環境噪聲自動監測技術水平,為《噪聲法》《“十四五”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環境噪聲監測系統(AHAI6218J)前端設備
獲獎感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深化,城市面積迅速擴大,人口隨之增長,城市內的噪聲擾民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但是,噪聲管理的技術手段并沒有很大的提高。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城市噪聲自動監測,投入越來越大,建議在加快建設噪聲自動監測系統的同時,加大監測系統運行標準規范的研制,加大噪聲監測大數據分析理論研究的投入,讓監測數據更好地發揮作用。
原標題:2022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環境噪聲自動監測及智能感知系統技術研究及應用-杭州愛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