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逐水而居,文明因水而興。江蘇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水域面積占16.9%,位列各省之首。因而,守護好這方碧水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
江蘇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省環保集團涉水環境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的主要平臺。近年來,在集團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產業公司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強化守水有責、管水擔責、護水盡責的政治自覺,以堅定的步伐、豪邁的氣概、必勝的信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服務美麗江蘇建設大局,用心繪就碧水安瀾的美好生態畫卷。
聚焦“水韻江蘇”,以大視野制定戰略規劃
產業公司以省委省政府賦予省環保集團的“四大職能”定位為指導,深度聚焦水務行業,圍繞市政水環境綜合整治、工業園區污水污泥集中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大主營業務開展系列投資建設運營工作。以遠謀近施為工作思路,運用藍海戰略思維,深入謀劃治水護水方向,即五年內工作重點是水環境水庫水源地的綜合治理,十年左右涉足鹽堿灘涂和海岸線的綜合治理,十五年左右主攻地下水治理。當前,公司主要業務既包括污水源頭治理、又包括污水綜合整治;既涉及生活污水治理、又涉及工業污水處理;既服務美麗鄉村戰略、又服務美麗河湖戰略;既關注水清岸綠的“面子靚”、又探尋管網涵洞的“里子清”,盡可能做到發展形態多、實踐范圍廣、產業鏈條全。產業公司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以戰略規劃引領創新發展實踐,以實踐結果檢驗戰略規劃的科學性,努力朝著不搖擺、不內卷、不走回頭路而奮力前行。
拓寬“綠色版圖”,以大格局強化資本布局
產業公司緊緊依托集團的平臺優勢、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研究明確市場開發重點項目和重點經營范圍,嚴格防范合規經營風險,為每個市場開發項目配備1名公司分管領導+1名技術人員+1名商務經理全程互助的“武工隊”,以點帶面、拓維擴面,積極跟蹤儲備一批大項目。截至2022年底,公司合同額超過27億元,市場開發的版圖從北向南分布在徐州、連云港、鹽城、揚州、南京、鎮江、南通、無錫、蘇州的多個區縣。為爭取更大的發展主動,產業公司多措并舉整合專業資源,推動組建高端施工平臺、技術研發中心,成功控股農污治理專業公司,積極挺進南水北調大市場,爭取打造央企與省屬國企聯動合作的典范。根據市場開發的組織形式和實踐經驗,公司總結提煉出“四步走”的市場開發流程和“四找準”的市場開發規律,為今后的趕超跨越積蓄勢能。
做好“生態文章”,以大實踐探索路徑創新
在集團的正確領導下,產業公司充分發揮“四敢”精神,把路徑創新的文章寫在了江蘇大地上。錫山農污治理項目敢為人先,以規劃引領整縣制推進,打造了“1+8”開口式分期滾動投資建設運營模式,有效規避了傳統農污項目投資主體碎片化、難以持續運營等弊端,項目投運后可有效解決755個自然村的生活污水問題。渭塘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采取了“方案競標比選、單一來源采購、限價購買服務”的小流域綜合治理方式,實現了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運營。江都水生態環境整治項目,采用類PPP特許經營模式實施,探索并總結了技術管理、質量管理、進度管理、費控管理、標準化管理和安全文明施工在城區雨污分流項目中的實施經驗。如東洋口港5萬噸/天污水處理廠改(擴)建項目,以全省工業園區推動污水集中處理改革示范為契機,積極打造安全生產文明示范標桿。
打造“省域范例”,以大成效彰顯示范引領
產業公司自覺服從服務于集團高質量發展戰略布局,立足主責主業,積極爭創“省域范例”,努力推動涉水環境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工作走在前列。三年來,公司成功打造了整縣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錫山模式”,得到了國家生態環境部綠色發展基金及省國資委、省財政廳和省生態環境廳的高度評價和大力支持,今年“錫山模式”又走進了全國“實訓課堂”,持續釋放示范引領效應。唱響新時代的“太湖美”,成功探索了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提升的“渭塘模式”,該項目成為幸福河湖創建的標志性成果。江都項目完成后可消除污水直排口、消除污水管網空白區、提升污水系統濃度、削減入河污染總量,為城市水環境流域綜合治理探索了企地合作的新路徑、新樣板。洋口港項目規劃建設總規模5萬m³/d,用先進的處理工藝讓工業污水達標排入黃海,為當地綠色GDP發展注入新動能,較好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協同發展。
鍛造“環保鐵軍”,以大擔當錘煉專業隊伍
建設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保鐵軍,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生態環境系統的諄諄囑托和殷殷期望,更是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保障。為培養工程項目建設管理團隊,公司按照“黨旗飄在一線、堡壘筑在一線、黨員沖在一線”要求,確定了在實戰中練精兵的思路,選調優秀年輕干部到項目建設一線去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雖經歷“熱鍋上螞蟻”般的體驗,但年輕干部們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堅持在解決一個個工作問題中打磨工作本領,積累工作經驗。構建八個能力一體培養的人才成長路徑,以市場化思維,內培外引補強人才鏈條,目前公司人員結構合理、業務能力突出、干事熱情高昂,能夠滿足5-6個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同時建設,并隨時準備迎接更大的挑戰。
塑造“集體品格”,以大境界培育企業文化
人無精神不立。加入環保集團以來,公司始終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期待能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興企。公司深耕水務多年,員工們共同奮斗的經歷逐漸激蕩出思想共鳴,流淌出以水為符號的企業文化。水的至剛至柔,如同公司敢闖敢拼,咬定青山不放松,排憂解難,一枝一葉總關情。水的至善至臻,象征著公司止于至善的工匠品格,精益求精的鉆研精神和追求產品卓越、品牌卓著的拳拳之心。水利萬物而不爭,代表公司倡導的以上率下,忠誠團結和敬業擔當。百轉千回東流入海,詮釋出公司保持戰略定力,深入打好碧水攻堅戰的決心,以及靠戰略引領、創新驅動、產業支撐、隊伍保障而奔涌向前、共赴山海的愿景。
水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要素中極為重要的方面,治水護水是產業公司必須扛牢的政治責任、責無旁貸的使命擔當。在新的“趕考路”上,公司將牢記囑托、奮力攻堅,以減污擴容破題,提升水環境承載力,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騰出更大空間,以增綠添景破局,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百姓打造更加美麗的居住環境,以重實踐建新功的實際成效堅決打好碧水攻堅戰,努力讓水韻江蘇的底色更加鮮明。
來源|江蘇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原標題:碧水安瀾丨江蘇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追根溯源護碧水 久久為功保清流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