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涉及的技術包括湖泊氮磷截留效應及其內循環影響機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技術與管理體系及應用研究、大氣氣溶膠光學組分定量遙感及其環境氣候效應研究、中國生態系統管理對“碳中和”的貢獻、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協同固碳減排關鍵技術及應用、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設計與評估技術體系的建立及應用、鋼鐵行業減污降碳協同控制關鍵技術與應用、西北地區氣候暖濕化增強東擴及其重要環境影響、我國現代噪聲治理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以及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方法與技術。
從水污染,到氣污染,土壤污染,噪聲污染,以及現在廣受關注的碳中和,減污降碳,基本都涵蓋了。
值得一說的是,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協同固碳減排關鍵技術及應用針對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源頭控制難度大、農用地治理固碳減排的協同性不足等技術挑戰,創新了腐殖質-氧化鐵互作、甲硫氨酸協同脫毒減排、叢枝菌根真菌/嗜酸還原菌調控新原理,研發了源頭阻控協同生態固碳自然修復新技術,開辟了農用地重金屬脫毒與固碳減排的精準治理新途徑。
要說,土壤污染雖然具有極強的隱蔽性,但其帶來的環境、食品安全問題卻非常棘手,因此爆發后受到了國家和地方的重點關注。不過,土壤污染治理以及土壤修復工作的周期性普遍較長,光是摸清底數就是非常龐大的工程。此外,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復的技術難點也頗多,所以每一項技術突破都是令人振奮的。
除了上面說到的,近年來這個領域也傳來了不少的好消息。
如中國農業科學院開展了糞肥還田對典型稻田中抗生素-砷協同歸趨的影響機制研究,證實了相比于雞糞和牛糞,豬糞源糞肥對抗生素-砷復合污染的協同影響作用更強;開展了重金屬鎘的研究,證實添加低分子量有機酸可促進植物根系對重金屬鎘的吸收,并可提升富集植物油葵的生物量。
再如,南京大學環境功能材料與水污染控制研究團隊,利用兩親的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發展出一種基于“金屬-配體-表面活性劑”締合原理的新型混凝技術,成功實現了多種絡合態重金屬的高效去除。
追本溯源,我國對土壤重金屬污染源的解析研究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土壤中重金屬來源一般分為自然來源和人為來源,我們所說的土壤重金屬污染一般就是指人為來源,包括采礦、冶煉、燃煤、交通、廢水、垃圾、農藥等等。目前,土壤重金屬源解析的研究既包括土壤中重金屬主要來源的定性判斷,也包括各類污染源貢獻的定量計算。
從研究結果來看,近十年我國農田土壤中的重金屬(除Cu外)主要來自于大氣沉降(占比約50%到93%)。不同研究區之間的主要污染源存在差異性,除去大氣沉降,比如江蘇是工業活動,湖南源于采礦、冶煉等。不同區域的主要污染物也略有差異,如東北、華北、華東地區主要重金屬元素為Cd(鎘),華南、西南地區主要是Cd和Hg(汞),西北地區為Hg、Pb(鉛)、Cu(銅)、Zn(鋅)。
也可以看到,Cd、Cu、Zn、Pb、Hg構成了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主要元素。目前,很多土壤修復技術所針對的也是這些元素,如何析出和捕捉在復雜的污染情況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不過源解析研究的進展,以及檢測分析技術的突破,還是為此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普遍采用的
光譜檢測技術能夠較為準確地對土壤樣品進行重金屬元素含量分析,包括可見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譜法、原子熒光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X熒光光譜等,相關儀器儀表在土壤污染檢測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更進一步,業界也認為,
X射線吸收近邊結構技術、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二次離子探針技術、微聚焦同步加速X射線和掃描電鏡-能譜分析等能幫助更準確地獲取重金屬元素微觀形態和過程的作用機理,或將成為未來
土壤檢測技術的發展方向。
當然,針對土壤污染本身的研究在持續,針對造成土壤污染的“源頭”進行防控的措施也在不斷落實中。
比如對涉重金屬行業的監督,各地在摸清涉重金屬污染企業家底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電鍍、制革、酸洗、磷化、鋁材、冶鋅、冶銅、鉛蓄電池制造等行業一個都沒有放過。從產能、產廢情況,到環評審批驗收、重金屬污染排放、污染防治措施、排污許可證等,都被嚴密監管,在線監測設備和專項改造齊上陣,力求鎖住重金屬污染的源頭。
再比如重金屬礦山的治理,以韶關大寶山為例,狠下決心投入了10億多。先后建設了三期清污分流工程,新建凡洞尾礦庫,采用了最新的“原位基質改良+直接植被”生態恢復治理技術,打造了礦山修復的標桿,還開設了“耕地安全利用與修復示范基地”。
還有關于重金屬污染違法行為的執法方面,近年來相關刑判案例也帶來了很大的威懾效果。如福建晉江一起未取得環境影響評價手續、未購買相關排污設施的去油清洗拉鏈頭廢水直排案,檢測鋅濃度超標30多倍,相關涉案人員判刑7個月,并在規定時限內禁止從事相關職業。
研究不能停,監管不放松,我國土壤污染治理,尤其是較為突出的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必須從技術突破上不斷完善土壤修復工藝體系,從監管上嚴防死守污染源頭,雙向發力。道阻且長,環保企業仍要發揮能動性,在土壤污染檢測設備,土壤修復方案,重金屬污染治理模式等方面,加速創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