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在线观看,色偷偷伊人,免费一级毛片不卡不收费,日韩午夜在线视频不卡片

正在閱讀:營收才五成上漲,應收賬款七成增長,環保產業何時能好轉?
資訊中心


營收才五成上漲,應收賬款七成增長,環保產業何時能好轉?

2023-06-14 08:57:58來源:中國水網 易簡乾 關鍵詞:環保企業固廢處理閱讀量:13000

導讀:2022年,228家涉環保業務上市公司平均營收為30.08億元,有114家營業收入較上年有所增長,占比為50%,平均增長幅度為24.52%,約有14家涉環保業務上市公司營收增長幅度超過50%。
  一年一度業績盤點時間到。今年,據中國水網不完全統計,共有228家環保上市公司發布了2022年業績報告,中國水網對其營業收入、凈利潤與應收賬款等方面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統計。
 
  2023年雖遲了些,但內容相當豐富,反映了更多產業的細節。
 
  01 僅五成營收上漲,超六成凈利下降
 
  從營收情況來看,228家涉環保業務上市公司平均營收為30.08億元,有114家營業收入較上年有所增長,占比為50%,平均增長幅度為24.52%,約有14家涉環保業務上市公司營收增長幅度超過50%。
 
  其中,光大環境、格林美、北控水務集團、首創環保、泰達股份5家企業的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人民幣。齊合環保、浙富控股、粵海投資、東湖高新、瀚藍環境、盈峰環境、龍凈環保7家企業營收過100億元大關,另有29家企業營收過50億。
 
  總體來看,頭部企業2022年營業收入過“200億”、“100億”與“50億”大關的比上年中國水網所統計的數量要多一些(詳情點擊:123家!環保上市公司2021年業績盤點新鮮出爐)。
 
  12家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企業具體營收情況如下:光大環境(333.40億元)、格林美(293.90億元)、北控水務集團(223.20億元)、首創環保(221.6億元)、泰達股份(202.5億元)、齊合環保(174.9億元)、浙富控股(167.80億元)、粵海投資(150.18億元)、東湖高新(139.90億元)、瀚藍環境(128.80億元)、盈峰環境(122.6億元)、龍凈環保(118.80億元)。

 

  從凈利潤情況來看,227家涉環保業務上市公司平均凈利潤為1.51億元,有79家企業凈利潤較上年有所增長,占比為34.8%,平均增長幅度為115.2%,約有23家涉環保業務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幅度超過50%。
 
  注:粵海投資主業非環保,僅能拆分出水務板塊營收,凈利潤方面因缺乏拆分依據,故而單獨收錄其營收部分業績,因此,凈利潤榜共有227家企業,相關數據由港元換算人民幣而來,或會略有差異。
 
  光大環境、首創環保集團、重慶水務成為凈利潤榜單前三甲。227家企業中共有16家涉環保業務上市公司凈利潤超過10億元,16家上市公司凈利潤超過5億元。
 
  凈利潤榜單前十名如下:光大環境(41.1億元)、首創環保(31.54億元)、重慶水務(19.09億元)、偉明環保(16.53億元)、首創環境(16.29億元)、興蓉環境(16.18億元)、*ST博天(15.97億元)、浙富控股(14.67億元)、偉星新材(12.97億元)、格林美(12.96億元)

  

  02 超七成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增長
 
  今年,中國水網不止統計了228家涉環保業務上市公司2022年的營收與凈利潤數據,也收錄了210家涉環保業務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數據。
 
  21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應收賬款為13.09億元,并呈現“兩極分化”趨勢。其中,有11家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超過50億元,應收賬款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均超過100億元,總額約為452.5億元,且三家公司的應收賬款都較去年有所增長,增長率最高的一家同比增長超過66%,但3家上市公司營收方面則均較去年有所下跌。
 
  通常營業收入的增長率應大于或等于應收賬款的增長率。
 
  210家涉環保業務上市公司中,有147家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較上年有所增長,占比約為70%。在這147家應收賬款增長的上市公司中,有90家上市公司的營收出現了同比上漲,占比超61%,但營收增幅超過應收賬款增幅的上市公司只有21家,占比僅為14.3%。
 
  由此可見,環保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現狀確實相當不健康。
 
  從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2022年發布的《廣東省環保企業業務項目拖欠款情況調研報告》來看,抽樣調查的環保企業中,只有兩成多點的企業反映沒有被拖欠款;超過七成的企業反映存在或出現過被拖欠款的情況,這其中,僅有1.92%的企業追討完成,其余69.23%的企業目前仍在追討欠款中,反映出環保企業被拖欠款情況比較嚴重。
 
  環保行業自身具有周期長、重資產、回款慢等特性。環保項目需要在特定的場地展開,背后涉及大量的人力、物資的協調與調派。中間任何環節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項目進度,客觀上所耗費的時間和資金成本一直在加。而在PPP、BOT模式下,一個環保項目資金回籠周期動輒長達二三十年。不少企業因為啟動項目太多,攤子鋪太大,資金無法回籠而造成企業現金流周轉困難。
 
  從環境企業的服務對象來看,客戶群體主要是政府以及國資央企等,但不少地方政府財政能力有限,財政實力、支付能力以及偏好往往會對環保企業回款造成影響。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根據地方數據統計了截至2022年末27個省份債務率,其中有23個省份的債務率高于100%警戒線,其中,天津,吉林、云南、遼寧、貴州、福建、重慶、青海債務率超過150%,顯示地方債務形勢與財力不匹配。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生態環保與減污降碳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各地釋放了不少環保項目,越來越多環境項目涉及流域治理、村鎮治理等,撬動此類項目的資金不低,環保公司在連連拿單的同時,一旦出現政府不能及時支付項目款項的狀況,環保公司墊資、融資攤子就會鋪得越來越大,就更給環保企業資金流添了一層風險。
 
  而且說句扎心的,能墊資、融資的都是大企業,小企業連墊資都沒能力墊,近期一些環保企業就走向了和地方政府對簿公堂的結局(詳情點擊:涉案金額6927萬!這家環保公司將9個G端客戶告上法庭!)。
 
  最讓人始料未及的還是新冠這只“黑天鵝”的降臨,環保行業還沒從2018年PPP項目監管收緊帶來的寒冬中走出來,2019年底新冠就來了。一方面,環保工程需要現場施工,可過去三年各地疫情的反復,導致很多項目遲遲無法開工,無法進場,無法收尾,無法驗收回款等;另一方面,三年疫情讓地方政府財政越發吃緊,支付能力受到影響,環保企業的應收賬款風險越發嚴峻。
 
  相當一部分環保企業,無論規模大小,平等地陷入了高杠桿的泥潭。干環保,干到最后得了一堆欠條,讓不少從業者覺得無奈。
 
  對于這種局面,一方面,行業內部通過各種方式團結起來,向上傳遞訴求與問題,積極尋找當前困境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2017年以后中央不斷強化隱性債務監管,各地也相繼出臺舉措化解存量隱性債務,遏制新增隱性債務。財政部曾公開表示,當前隱性債務增長勢頭得到遏制,隱性債務減少1/3以上,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緩釋可控。
 
  自2019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政府投資條例》,專門規范政府投資行為,是我國政府投資領域第一部行政法規。該條例明確規定:“政府投資項目不得由施工單位墊資建設。”并且,未落實資金或者未明確資金來源的項目,不得列入政府投資年度計劃。
 
  2020年年初,也有不少民營上市公司在地方債清欠的工作中得到幫助。工信部稱,幫助了近500家民營上市企業解決欠款80多億元。
 
  據第一財經報道,財政部明確,今年繼續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尤其是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治理。今年初財政部部長劉昆接受采訪時談到隱性債務問題市再次強調,下一步要打破政府兜底預期,分類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
 
  03 具體業務領域:固廢板塊繼續保持優勢
 
  在統計時,中國水網從水處理、固廢處置、大氣治理以及其它共四個領域,拆解分析環保上市公司2022年的業績情況。統計結果顯示,在水處理領域的環保上市公司有89家,在固廢處置領域有73家,從事大氣治理的有29家,其它領域為37家。
 
  統計數據顯示,在2022年,固廢處置行業的平均營業收入與凈利潤雙雙超過水務行業,當然,隨著業績增長帶來的影響,固廢處置行業的平均應收賬款則為四個領域中最高的,約為14.57億元。
 
  水務領域,水務行業在我國起步早,經歷多年高速發展之后,大規模工程建設基本完成,傳統環保市場增速放緩。一方面,水務行業開始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求索,在精細化、科學化上不斷發力。2022年1月3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征求《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修改單(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細化了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要求,提升了排放標準技術內容的精準性、科學性。2022年4月中旬印發的《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提出,不應盲目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新擴建污水處理廠。這是國家政策文件對污水處理行業中飽受爭議的過度提標問題,首次正式作出回應,推動了污水廠提標改造逐漸科學化。
 
  另一方面,在傳統市政環保市場相對飽和之后,一些企業逐步轉向工業環保領域,2022年這樣的趨勢更加明顯。比如首創環保在2020年拿下河鋼產業升級及宣鋼產能轉移項目水系統BOT項目,成功切入工業水處理領域之后,2022年又拿下了江蘇晉控裝備新恒盛化工有限公司升級改造水系統BOT項目、大連鞍鋼蒂森克虜伯汽車鋼有限公司 (TAGAL)“全廠水系統委托運營項目”,12月20日還專門在新沂成立了首創工業水處理有限公司,工業版圖再次拓寬。此外,清研環境擬購瑞賽環保51%股權,進入工業廢水資源化再生領域。
 
  根據中國水網的統計,89家水務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總額為2277.43億元,其中41家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凈利潤約為157.85億元,有63家上市公司處于盈利狀態,30家企業凈利潤較上年有所增長。
 
  水務領域營收前10的企業中,有三家企業營收超過100億,分別是北控水務集團(223.2億元)、首創環保(221.6億元)、粵海投資的水務板塊(150.18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北控水務集團穩步發展,2022年度蟬聯了水務領域上市公司營收榜第一的好成績。
 
  在固廢處置行業,73家固廢處置相關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總額為3251.9億元,其中38家上市公司的營收較上年增長;凈利潤總額約為212.91億元,其中59家企業處于盈利狀態,25家企業凈利潤較上年有所增長。
 
  固廢領域,有7家企業營收超過100億,分別是光大環境(333.40)、格林美(293.90)、泰達股份(202.5)、齊合環保(174.9)、浙富控股(167.80)、瀚藍環境(128.80)、盈峰環境(122.6)。固廢領域中,光大環境憑借著其深厚的行業積累,在2022年業績表現仍然強勢:繼續蟬聯固廢領域營收榜冠軍與環保上市公司營收總榜冠軍的好成績。
 
  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中對縣域污水處理和縣域垃圾處理體系建設均提出發展要求。2022年發改委僅在8個月之內,就6次調研和討論了縣域級垃圾焚燒的工作。在數據端,2021年,在全國685個城市中,仍有321個城市垃圾焚燒能力為零,而這些地區垃圾清運總量卻達4000萬噸,但其中大部分城市的日清運垃圾量都不超過300噸。由此可見,行業對于小型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的需求,十分明顯。
 
  行業內也對此展開積極布局。2023年,行業巨頭光大環境不僅中標了多個小型垃圾焚燒項目,還推出了適合農村及縣域的小噸位垃圾焚燒爐成套裝備,引發了行業關注,據了解,新設備可處理75t/d-200t/d不同型號、適應不同熱值的垃圾。
 
  在垃圾焚燒市場告別高速發展之后,環衛賽道這兩年進入加速模式。2022年,出現了多個大塊頭環衛項目,環衛市場加速釋放。比如超40億的霸州城鄉環衛-體化特許經營項目,超32億的江蘇無錫八大街道環衛一體化項目,近20億的河北省定州市城區環境衛生市場化服務項目等。
 
  在環衛賽道,盈峰環境作為代表選手,成為了2022年涉環保業務上市公司營收榜前十中唯一一家主營環衛的上市公司。
 
  大氣污染防治領域中,根據中國水網統計數據顯示,有29家大氣治理相關上市公司公布了2021年的業績情況,其營收業績總額為579.54億元,其中12家企業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凈利潤總額為25.76億元,其中21家企業處于盈利狀態,8家企業凈利潤較上年有所增長。
 
  大氣領域營收榜前五為:龍凈環保(118.80億元)、清新環境(80.32億元)、大唐環境(53.23億元)、菲達環保(42.84億元)、遠達環保(41.37億元)、天壕環境(38.42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龍凈環保是大氣領域唯一一家營收超過100億元的環保上市公司。
 
  除以上三大領域外,以環境修復、環保設備制造與環境監測等細分領域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在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
 
  二十大報告中對土壤污染治理行業進行關注,行業需求有望持續釋放。E20研究院認為,對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的加強和重視是土壤修復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標志,由“先污染,后治理”向污染管控協同高效治理的戰略轉變;2022年1月21日,《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印發,近年來,環保裝備制造業迎來快速發展,已逐步擺脫了小而散的行業特點,各細分領域集中度不斷提高;今年5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透露,現有社會化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已達3500家左右,人員約20萬人。隨著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越來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視,環境監測、檢測領域也不斷爆發新商機。但從去年以來,國家不斷加強對這一領域的規范和監督,行業發展逐步走向規范化,大浪淘沙,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實力強的企業脫穎而出。
 
  在這一綜合領域,統計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有37家環境綜合領域上市公司公布了2022年業績,其營業收入總額為750.05億元,其中23家企業營收較上年有所增長;凈利潤方面,有25家企業處于盈利狀態,16家企業凈利潤較上年有所增長。
 
  在環境綜合領域,業績營收榜前五名分別是:東湖高新(139.90億元)、海新能科(86.48億元)、公元股份(79.79億元)、景津裝備(56.82億元)、華測檢測(51.31億元)。
 
  04 央企比民企賺得多,應收賬款風險也更低
 
  近年來,央企國企通過成立涉環保業務公司、收并購等方式大舉邁入環境產業,據中國水網不完全統計,2022年環境產業共計95起收并購事件,交易規模超680億元,其中國企通過收并購、業務剝離、引入戰略投資方等形式對環保相關業務進行優化和調整的占比高達65%,環保相關國企交易規模合計超606億,占比2022年交易總規模的88.99%(詳情點擊:680億!65%是國企操盤!環保收并購市場一年復盤)。
 
  國企發展環保產業的優勢主要有政治優勢和融資優勢,基本主導了大型環保PPP項目,一些地方環保產業平臺企業還具有區域市場優勢,在這樣的背景下,環保央企、國企成為了客戶群體的首選。
 
  據中國水網統計,本次共收錄了14家央企、49家地方國企、1家集體企業、9家公眾企業、7家外資企業、146家民營企業的相關數據與2家其它企業的平均營收、平均凈利潤與平均應收賬款數據。
 
  從平均營收來看,前三名為中央國有企業(58.74億元)、地方國有企業(56.73億元)與集體企業(31.23億元),而146家民營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僅為19.51億元,約為央企和地方國企的三分之一。
 
  從平均凈利潤角度來看,前三名為中央國有企業(4.67億元)、地方國有企業(2.83億元)與外資企業(2.83億元),而146家民營企業的平均凈利潤排名第四,約為0.94億元。
 
  從平均應收賬款情況來看,排名前三集體企業(47.74億元)、中央國有企業(34.83億元)、地方國有企業(25.34億元),146家民營企業的平均應收賬款約為7.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企與央企的應收賬款金額看上去是民企的很多倍,但在146家民營環保企業中,應收賬款金額超過營收金額的有21家,占比約為14.38%。但這一數據在中央國有企業中有2家,在地方國有企業中有4家,占比分別為14.29%和8.16%。
 
  所以扎心的事實就擺在了面前,國企和央企不僅賺得多,普遍面臨的應收賬款風險也更低啊。
 
  05 主板、創業板企業表現穩健
 
  從上市板塊來看,據中國水網統計,本次共收錄了116家主板上市環保公司、26家科創板上市環保公司、81家創業板上市環保公司、5家北交所上市環保公司的平均營收、平均凈利潤與平均應收賬款數據。
 
  據統計,營收方面,主板上市環保公司平均營業收入為46.58億元,創業板上市環保公司平均營業收入為14.87億元,科創板上市環保公司平均營業收入為9.14億元,北交所上市環保公司平均營業收入為2.79億元。
 
  平均凈利潤方面,主板上市環保公司平均凈利潤為2.76億元,科創板上市環保公司平均凈利潤為0.7億元,北交所為0.13億元,創業板則為0.08億元。
 
  平均應收賬款方面,主板上市環保公司平均應收賬款為20.73億元,創業板上市環保公司平均應收賬款為7.55億元,科創板為3.24億元,北交所則為1.56億元。
 
  從上述情況來看,營收和應收賬款表現基本符合市場對這幾大上市板塊的預期:
 
  主板市場對于發行人的首業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以及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標準較高,上市企業多為大型成熟企業,具有較大的資本規模以及穩定的盈利能力。從中國水網所統計的業績表現來看,主板上市的環保公司們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都排名第一,應收賬款則如前文所述,與營收保持著一致性,也是在幾大上市板塊中排名最高的。
 
  有三家主板上市環保公司營收超過100億,分別為光大環境(333.40億元)、首創環保(221.6億元)、重慶水務(77.79億元)。
 
  此外,創業板的表現也值得關注。近年來,創業板著力支持企業創新、優化產業升級,頭部企業實力不斷增強,新興企業逐漸成長壯大,創業板上市公司質量持續提升,不少企業營收表現不錯。
 
  據中國水網統計,有5家涉環保業務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營收超過50億元,分別是碧水源(86.90億元)、海新能科(86.48億元)、玉禾田(53.94億元)、中金環境(52.64億元)、華測檢測(51.31億元)。
 
  科創板營收超過10億的上市公司有6家:卓越新能(43.45億元)、芳源股份(29.35億元)、英科再生(20.56億元)、富淼科技(16.97億元)、通源環境(12.77億元)、三達膜(12.59億元)。
 
  北交所上市公司只有新安潔(6.01億元)營收超過5億。
 
  原標題:營收才五成上漲,應收賬款七成增長,何時能好轉?
我要評論
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

    不想錯過行業資訊?

    訂閱 環保在線APP

    一鍵篩選來訂閱

    信息更豐富

    推薦產品/PRODUCT 更多
    環保商城:

    氣浮機曝氣機COD測定儀TOC分析儀污水提升器帶式壓濾機格柵除污機污泥泵潛水攪拌機污泥濃縮機污泥攪拌機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高壓清洗機油煙凈化器板框壓濾機無軸螺旋輸送機氣體分析儀煙塵檢測儀油霧凈化器超聲波清洗機泳池水處理設備

    我要投稿
    • 投稿請發送郵件至:(郵件標題請備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聯系電話0571-87759680
    環保行業“互聯網+”服務平臺
    環保在線APP

    功能豐富 實時交流

    環保在線小程序

    訂閱獲取更多服務

    微信公眾號

    關注我們

    抖音

    環保在線網

    抖音號:hbzhan

    打開抖音 搜索頁掃一掃

    視頻號

    環保在線

    公眾號:環保在線

    打開微信掃碼關注視頻號

    快手

    環保在線

    快手ID:2537047074

    打開快手 掃一掃關注
    意見反饋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驻马店市| 楚雄市| 永年县| 犍为县| 福海县| 喀喇沁旗| 香河县| 东乡县| 增城市| 陇西县| 乳源| 宝兴县| 五家渠市| 鹤岗市| 富川| 梅河口市| 伊宁市| 克东县| 甘孜县| 合山市| 鹿泉市| 泗洪县| 三明市| 静宁县| 陆良县| 枝江市| 和平县| 苏尼特左旗| 榆树市| 庄河市| 澄江县| 丰原市| 临清市| 玉环县| 万源市| 京山县| 且末县| 广州市| 鄂托克旗| 衡水市|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