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農村部的消息,全國已收獲冬小麥面積達2.53億畝,進度過八成,重點推向了山東、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區。
每次收獲季,我們慶賀豐收,也在持續關注秸稈處置問題。經過幾年的部署和努力,目前農村秸稈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處理基本走上了正軌,全國各地一般會從三個方面盯緊秸稈問題:1、秸稈禁燒;2、秸稈利用;3、監察監督。
秸稈禁燒
一方面,農村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進行秸稈露天堆積焚燒,其造成的大氣污染影響波及廣,且容易引發安全問題。另一方面,秸稈作為生物質資源,“可再生”的屬性讓豐富的資源得以進入循環利用的產業鏈中。所以,我國各地都有“禁燒令”,為了更有效地防止秸稈露天焚燒,還會多管齊下。
如濟寧高新區王因街道陳莊村,將鄉村公益崗位與麥收秸稈禁燒工作相結合,深入田間地頭進行宣傳,同時通過村內大喇叭、微信工作群、懸掛橫幅標語等多種形式,宣傳禁燒。再如日照,專人巡查,組織林管員、水管員、環保網格員、民兵等各方力量,并利用衛星遙感監測技術,通過秸稈焚燒衛星監測平臺自動化識別火點。
秸稈利用
秸稈利用集中在“五化”方向——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總的來看,肥料化的占比最高,2020年超過51%,其次是飼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占比均不足5%。不過從經濟效益上來看,除了原料化暫未產業化,基料化其實是最高的,業界估算每噸秸稈能達到1500多元。
目前,秸稈綜合利用待解決的問題包括利用成本較高,收儲運體系不夠健全以及綜合利用結構不合理,部分高值化利用技術不成熟等等。同時,秸稈利用成效也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甚至少數地區還處于提高機械化率的階段,以及高值化利用方式的推廣比較受限。
當然,也不乏在這個領域的佼佼者。如連云港灌南縣,機械化程度高,小麥收完第二天秸稈就能離田,全縣形成了秸稈收購、加工、銷售、運輸一條龍產業鏈,最終秸稈可以成為基料,生產蘑菇,實現高價值回收再利用。
監察監督
秸稈禁燒需要監管,秸稈再利用也需要幫扶和規范。農業部要求,按照“疏堵”結合,既抓秸稈綜合利用,又抓秸稈禁燒的原則,密切配合、協同作業,做好秸稈禁燒的監督管理工作。《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3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明確,今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要求加強秸稈資源臺賬建設,采取電話抽查、交叉互檢、現場核查等方式,對臺賬數據真實性進行核驗。
據悉,廣南縣人民檢察院在全縣范圍內開展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對履職不力導致公益受損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職能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履職整改,這是非常典型的協作協同作業,在各部門的職責內聯合抓好相關工作。
“點草成金,變廢為寶”,削減大氣污染源,促農增收,秸稈再利用的好處多多。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