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在线观看,色偷偷伊人,免费一级毛片不卡不收费,日韩午夜在线视频不卡片

正在閱讀:《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公開征求意見
資訊中心


《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公開征求意見

2023-04-20 07:40:12來源:上海市生態環境局 關鍵詞:清潔空氣行動廢氣治理閱讀量:18312

導讀:為持續改善上海市環境空氣質量,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上海市生態環境局近日發布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23—2025 年) (社會征求意見稿)。
關于公開征求《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23—2025年)(社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為持續改善本市環境空氣質量,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根據《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邁向建設美麗上海新征程的實施意見》《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等文件有關要求,我局牽頭起草編制了《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23—2025年)(社會征求意見稿)》和《上海市臭氧污染防治專項實施方案(2023—2025年)(社會征求意見稿)》《上海市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專項實施方案(2023—2025年)(社會征求意見稿)》。為廣泛聽取意見,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均可提出意見和建議。有關意見可通過電子郵件、信件等方式反饋。此次公開征求意見的時間為2023年4月10日至2023年5月10日。
 
  聯系人:安靜宇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大沽路100號
 
  郵編:200003
 
  電話:(021)23117434
 
  傳真:(021)63555912
 
  郵箱:shdaqichu@163.com
 
  附件:1.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23—2025年)(社會征求意見稿)(含兩個專項方案附件)
 
  2.《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23—2025年) (社會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
 
  2023年4月10日
 
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23—2025 年) (社會征求意見稿)
 
  為持續改善本市環境空氣質量,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根據《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邁向建設美麗上海新征程的實施意見》《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等要求,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堅持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堅持綠色優先、提質增效、智慧引領、創新驅動,強化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治理,深入打好臭氧污染攻堅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兩大標志性戰役,推進大氣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助力美麗上海建設。
 
  (二)行動目標 到 2025 年,主要大氣污染物減排完成國家要求,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以上,PM2.5 年均濃度穩定控制在 30 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濃度增 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供能設施提標升級
 
  1. 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 推動非化石能源成為能源消費增量主體。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升農作物秸稈、園林廢棄物等生物質能利用力度。力爭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 20%;光伏裝機、風電裝機、生物質能裝機分別達到 407、262、84 萬千瓦。進一步加大市外非化石能源清潔電力的引入力度。
 
  2. 優化調整化石能源結構嚴格控制煤炭消費,完成國家下達的“十四五”目標,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降至30%以下。提升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有序引導天然氣消費。2025 年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 137 億立方米左右。 繼續實施重點企業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制度。合理控制發電用煤。從嚴控制寶武集團、華誼集團、高橋石化、上海石化等企業煤炭消費。
 
  3. 強化能耗強度總量雙控持續實施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做好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節能審查與能耗雙控的銜接,持續深化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提升數據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礎設施能效水平。到2025 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 2020 年下降14%,鋼鐵、水泥、  煉油、乙烯、合成氨等重點行業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 30%,數據中心達到標桿水平的比例為60%左右。
 
  4. 加快火電機組升級提質加快推進外高橋一廠、石洞口一廠、漕涇綜合能源中心二期等“先立后改”煤電項目建設。實施現役煤電“三改聯動”改造,推動吳涇八期 2 號機、寶鋼自備電廠3 號機實施高溫亞臨界綜合升級技術改造。結合高橋地區產業轉型同步關停高橋石化自備電廠,寶鋼和上海石化自備電廠原則上按照不超過原規模 2/3 保留煤機,并實施三改聯動或等容量替代,長興島燃煤電廠實施氣電替代。繼續落實“清潔發電、綠色調度”,持續開展燃煤發電機環保排序工作。
 
  5. 鼓勵燃油鍋爐窯爐清潔改造排摸本市燃油鍋爐、窯爐清單,開展現存燃油鍋爐、窯爐“油改氣”“油改電”可行性分析,鼓勵有條件的鍋爐窯爐實施清潔化改造。新建、擴建鍋爐應優先使用電、天然氣或其他清潔能源。
 
  (二)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強化全流程精細化管控
 
  6. 嚴把新建項目準入關口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加強“三線一單”成果在環境準入、園區管理、規劃編制、環境執法等方面的應用,引導產業布局優化調整。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原則上不得新建、擴建“兩高一低”項目,對確需新增的項目,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高項目能耗、污染物 排放準入門檻。禁止生產超出國家涂料、油墨、膠粘劑、清洗劑 VOCs 含量標準限值的新、改、擴建項目。嚴格落實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以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持續改善為目標,動態調整新增主要污染物的削減替代比例,對環境空氣質量未達標的行政區實施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倍量削減替代。
 
  7. 加快現有產能改造升級動態更新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加大對能耗強度較高、大氣污染物排放較大的工業行業及生產工藝等的淘汰和限制力度。 加快南北地區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北部地區以煉焦、燒結、高爐等高污染工序減污降碳優化調整為抓手,提升鋼鐵冶煉的能效,加大清潔能源消納力度,重點實施電爐高效化改造、高端產品電爐生產技術研究,提高廢鋼回收利用水平。至 2025 年,鋼鐵冶煉區域重點工序能效力爭100%達到標桿水平,廢鋼比提升至 15%以上。南部地區推進環杭州灣產業升級,加快推進碳谷綠灣(金山二工區)、杭州灣開發區(星火開發區)環境整治和轉型升級。基本完成規劃保留工業區以外化工企業布局調整。石化化工行業提高低碳化原料比例,推動煉油向精細化工及化工新材料延伸。2023 年底前,完成第三輪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繼續推進吳涇、高橋石化等重點區域整體轉型。
 
  8. 推進清潔生產綠色制造以清潔生產一級水平為標桿,引導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裝備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推進化工、醫藥、集成電路等行業清潔生產全覆蓋。到2025 年,推動1000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探索園區和行業清潔生產審核新模式。 著力打造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為引領,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為支撐的綠色低碳新型產業體系。完善綠色制造和綠色供應鏈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綠色制造標準技術規范體系和第三方評價機制建設。打造重點領域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設計示范企業標桿。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新建企業綠色工廠全覆蓋,全市重點用能企業綠色創建占比達 25%以上。推進產業園區綠色低碳升級改造和零碳園區試點建設,推動設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級利用、資源循環再利用。至2025年,具備改造條件的市級以上園區全部完成循環化改造。
 
  9. 深化工業企業 VOCs 綜合管控以“綠色引領、績效優先”為原則,完善企業績效分級管理體系。大力推進低 VOCs 含量原輔料和產品源頭替代,積極推廣涉 VOCs 物料加工、使用的先進工藝和減量化技術。探索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加強對相關產品生產、銷售、使用環節 VOCs 含量限值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強化VOCs無組織排放整治,加強非正常工況廢氣排放管控,推進簡易VOCs 治理設施精細化管理。
 
  10. 提升園區監控網絡效能應用傳感器、無人機搭載技術、主被動遙感和快速走航等技術手段,建立針對園區特征污染物的高密度、立體化、差異化監測與快速精準溯源體系。優化完善全市工業園區特征污染監測評價因子庫和指標體系,提升惡臭異味污染快速應對能力。推進臨港新城等工業園區環境監控網絡建設,完善工業園區相關監測標準和技術規范。
 
  (三)提升交通綠色清潔水平,加強移動源智慧化監管
 
  11. 推進運輸體系綠色發展優化綜合交通運輸結構。大力推進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加快貨運鐵路專用線建設,深化港口集疏運結構調整和站點布局優化,積極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到2025年,鐵路貨運量較 2020 年增長 10%以上,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不低于 52%,集裝箱海鐵聯運量達到90 萬標準箱及以上。構建綠色低碳城市交通體系。堅持公共交通優先戰略,打造“軌道交通-地面公交-慢行系統”融合發展的綠色低碳出行體系。到 2025 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45%以上,中心城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以上。建立完善城市綠色物流體系,加強快遞公共末端設施建設,推廣集中配送、共同配送。
 
  12. 提升機動車清潔化水平加強本市生產、進口、銷售機動車環保達標監管,完善機動車排放檢驗和強制維護制度。充分利用定期排放檢驗、遙感監測、排放遠程在線監控、路檢路查等多種手段,加強  在用車排放監管。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合執法和常態化路檢路查工作機制。 2023 年 7 月 1 日,實施重型柴油車國6b 排放標準。到2025 年底,全面淘汰國三排放標準的營運柴油貨車。研究國四排放標準柴油貨車提前報廢有關政策。深化加油站、儲油庫、油品碼頭和油船等儲運銷環節油氣回收治理與監管。 全面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加快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鼓勵私有乘用車電動化,持續推進純電動、氫燃料電池重型貨運車輛的示范試點及推廣應用。到2025 年,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總量力爭突破 1 萬輛,個人新增購置車輛中純電動車輛占比超過 50%。
 
  13. 加強非道機械綜合治理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化。鼓勵淘汰國四及以下廠內車輛和國二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鼓勵具備條件的國三標準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改裝國四標準發動機。2025年1月1 日起,鐵路貨場、物流園區以及火電、鋼鐵等重點企業廠內新增或更新的載重 3 噸以下叉車基本采用新能源機械。強化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監管。對本市生產、進口、銷售的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環保符合性檢查,基本實現本市生產產品系族全覆蓋。加強重點企業固定使用機械檢查和抽測,比例不低于 20%。
 
  14. 推動港口航空綠色發展根據交通運輸部的統一安排,實施更嚴格的船舶排放控 — 8 — 制區。研究在黃浦江和蘇州河主要航段設立綠色航運示范區。加快推進老舊船舶淘汰,加強船舶冒黑煙和燃油質量執法檢查。推動內河混合動力船舶、純電動船舶的試點應用。加快港區非道路移動源清潔化替代,2025 年1 月1 日起,港口新增和更新作業機械采用清潔能源或新能源。推進內港碼頭岸電標準化和外港碼頭專業化泊位岸電全覆蓋,2025 年1月1日起,集裝箱碼頭、郵輪碼頭岸電設施實現常態化應用,港作船舶岸電使用率達到 100%。加快推進機場內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車輛新能源替代,2025 年 1 月 1 日起,機場新增或更新的機械和車輛原則上全面采用新能源,具備接電條件的機場泊位地面輔助電源設施全覆蓋,使用率達到 100%。加強航空燃油儲運銷過程油氣回收治理和監管。
 
  15. 強化重點企業清潔運輸加強重點行業企業運輸車輛管控,火電、鋼鐵、石化等行業大宗貨物新能源及清潔方式運輸比例達到80%左右。鼓勵未列入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管控的企業,參照開展車輛管理。
 
  16. 推進交通排放智慧監管逐步完善移動源智慧監管平臺,強化數據集成智慧應用。加強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油品儲運銷行業等智慧感知監測能力建設。 (四)推動建設領域綠色發展,強化揚塵源頭精準管控
 
  17. 深化揚塵源全方位管理加強工地揚塵污染控制。嚴格執行文明施工標準和拆除 作業規范,加強預濕和噴淋抑塵措施和施工現場封閉作業管理。中心城區、重點區域的市政工程推廣采用覆罩法和裝配式施工。嚴格約束線性工程的標段控制,確保文明施工措施落實到位。加強儲備用地、征收地塊、待建地塊等裸露土地的揚塵污染防控。在全面落實裝配式建筑的基礎上,推動裝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融合發展試點,推行全裝修住宅。深化干散貨碼頭堆場揚塵控制。修訂碼頭堆場揚塵污染評價及防治技術指南。對干散貨碼頭、混凝土攪拌站等易揚塵點位進行排查建檔、采取防塵措施并強化監督檢查。加強道路揚塵控制。強化渣土運輸作業規范,提高渣土運輸企業規范裝卸、車輛沖洗、密閉運輸程度,將工地落實“兩不挖、兩不進、兩不出”情況納入文明施工考核。積極推廣新型渣土車輛。對渣土車輛“跑冒滴漏”、“帶泥上路”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聯合執法和日常監管。持續加強城市保潔,2025 年底前,全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100%,道路沖洗率達到 95%。 提升揚塵監管能力。建設“固定式揚塵在線監測+移動監測”的綜合式揚塵在線監測網絡,融合易揚塵場所和重型柴油車實時監測數據,構建揚塵污染大數據分析決策支撐平臺。加大對數據超標和安裝不規范行為的懲處力度。借助“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大數據支持,動態掌控各類揚塵措施落實情況,強化施工現場揚塵治理響應機制。
 
  18. 推廣低 VOCs 含量建材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全面推廣使用低VOCs 含量 涂料和膠粘劑。除特殊功能要求外的室內地坪施工、室外構筑物防護、道路交通標志基本使用低VOCs 含量涂料。推進低排放瀝青使用,降低瀝青混合料生產環節的VOCs 排放。(五)深化農業污染綜合防治,加強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
 
  19. 推廣種植業氨減排技術開展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建設,綠色生產基地覆蓋率達到 60%,綠色農產品認證率達到30%以上。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全面推廣精準施肥,通過測土配方施肥和有機肥替代,減少化肥使用量。推廣氮肥機械深施、新型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推進農藥減量控害,農田化肥、農藥施用量較2020年降低 9%和 10%。
 
  20. 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和利用持續推進糧油作物秸稈和蔬菜等種植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嚴格禁止露天焚燒。至2025 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 98%左右。
 
  21. 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推動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提檔升級,推廣清潔養殖工藝,推行液體糞肥機械化施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全覆蓋。試點實施畜禽養殖氨排放監測。
 
  (六)實施社會面源深度治理,加強其他污染物質防控
 
  22. 加大生活面源精細管控強化餐飲油煙日常監管。加強餐飲油煙在線監控設施的安裝使用,鼓勵有條件的區納入區級相關管理平臺。完善集中式餐飲企業集約化管理及第三方治理管控機制。 加強汽修行業排放監管。推進綠色汽修設施設備及工藝升級改造,鼓勵建設集中鈑噴中心或使用第三方脫附。加強家用燃氣熱水器、燃氣灶具等生產和銷售環節能效標識使用監督管理。引導生產企業推進冷凝、低氮燃燒等節能減排技術的開發應用。
 
  23. 加強其他污染物質防控推進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和氫氟碳化物環境管理。推動氟化工行業逐步淘汰含氫氯氟烴生產線,其他行業改造使用含氫氯氟烴生產線。繼續開展ODS 備案和監督執法檢查工作。
 
  (七)深化區域協作共商共治,推進污染天氣聯合應對
 
  24. 推動長三角區域協作制度創新持續推進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推動建立區域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數據、移動源數據、主要污染物減排數據等信息常態化共享機制。推進建立環杭州灣、環太湖等重點區域石化化工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治理和移動源協同監管“三統一”工作機制。 持續推進一體化示范區制度創新。嚴格落實一體化示范區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加強一體化示范區“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實施和落地應用。鼓勵一體化示范區先行探索重點大氣污染物跨區域排污權交易試點。
 
  25. 加強區域污染聯合應對推進區域污染過程的精細化預報和聯合應對。加強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能力建設,實現10—15 天污染過 程預報、30—45 天污染潛勢預報的業務化運行。適時修訂長三角區域重污染天氣預警應急聯動方案,更新完善區域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完善污染天氣和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區域聯合預警會商機制。
 
  三、支撐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依托上海市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加強部門協調和市區聯動。各有關單位要抓好任務落實,市生態環境局負責行動計劃實施情況的跟蹤評估。
 
  (二)健全法規標準 開展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大氣污染防治地方立法研究,研究修訂非道路移動機械申報登記和標志管理辦法。研究制修訂鋼鐵、揮發性有機物泄漏控制、工業爐窯等大氣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研究編制汽車維修行業大氣污染防治等技術規范。
 
  (三)完善政策扶持 加大各級財政資金統籌力度,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投融資機制。研究工業行業深化治理、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治理等支持政策。
 
  (四)嚴格執法監管 全面推行固定污染源分級分類監管,深化“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完善環境執法正面清單。組織開展柴油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中小鍋爐、加油站和儲油庫、企業自備油品 — 13 — 等重點領域專項執法或檢查,強化環境監管、監測與執法聯動。
 
  (五)提升監測能力 加強光化學產物和衍生物的觀測能力建設,探索開展垂直方向上的臭氧濃度和氣象綜合觀測,加強重點園區VOCs及惡臭污染物監測,完善交通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加強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能力建設,研究以環境健康為導向的空氣質量監測預報和信息發布機制。
 
  (六)完善污染應對 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動態更新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研究完善重點行業企業績效評級技術指南。研究建立空氣污染提前預警、綜合研判、協同控制和效果評估工作機制。
 
  (七)強化科技支撐 開展臭氧來源解析、生成機理、傳輸規律和防控對策研究,研發 PM2.5 和臭氧污染預報預警、溯源診斷、精準調控和實時評估關鍵技術。開展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區域PM2.5和 O3 協同防控關鍵技術、多污染物超低排放與溫室氣體協同減排關鍵技術等研究。開展零排放柴油貨車、船舶關鍵技術研究。
 
  (八)加強宣傳教育 大力普及大氣污染防治和減污降碳知識。開展全民綠色行動,鼓勵公眾自覺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消費生活模式,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強信息公開、暢通舉報 — 14 — 渠道,推進公眾監督。
我要評論
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

    不想錯過行業資訊?

    訂閱 環保在線APP

    一鍵篩選來訂閱

    信息更豐富

    推薦產品/PRODUCT 更多
    環保商城:

    氣浮機曝氣機COD測定儀TOC分析儀污水提升器帶式壓濾機格柵除污機污泥泵潛水攪拌機污泥濃縮機污泥攪拌機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高壓清洗機油煙凈化器板框壓濾機無軸螺旋輸送機氣體分析儀煙塵檢測儀油霧凈化器超聲波清洗機泳池水處理設備

    我要投稿
    • 投稿請發送郵件至:(郵件標題請備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聯系電話0571-87759680
    環保行業“互聯網+”服務平臺
    環保在線APP

    功能豐富 實時交流

    環保在線小程序

    訂閱獲取更多服務

    微信公眾號

    關注我們

    抖音

    環保在線網

    抖音號:hbzhan

    打開抖音 搜索頁掃一掃

    視頻號

    環保在線

    公眾號:環保在線

    打開微信掃碼關注視頻號

    快手

    環保在線

    快手ID:2537047074

    打開快手 掃一掃關注
    意見反饋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津县| 张北县| 温宿县| 巴东县| 南康市| 海宁市| 元阳县| 平塘县| 姜堰市| 罗江县| 石阡县| 郁南县| 皋兰县| 乐安县| 苍溪县| 通州市| 德保县| 曲水县| 黄大仙区| 肇州县| 韶关市| 蓝田县| 丹东市| 台湾省| 赣州市| 利辛县| 公主岭市| 新乡市| 阿巴嘎旗| 哈尔滨市| 安顺市| 开化县| 治县。| 都江堰市| 平乡县| 崇明县| 康保县| 嘉禾县| 漳浦县| 延庆县| 广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