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制氫又有新突破!
近日,美國科研團隊找到了一種新方法,即通過特制的雙層膜系統,結合電力可以直接從海水中提取“氫氣”,同時也不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真正實現全生產流程無污染。研究員指出,目前水制氫系統普遍使用單層或單層膜,而我們的研究將兩層結合在一起。這些膜結構使我們能夠在實驗中控制海水中離子的移動方式。”
如該技術后續效率提升、商業化落地順利,將有望成為全球綠氫產業加快發展的重要推手。原因很簡單,地球上有著儲量豐富的海水資源,但氫氣供應卻存在巨大缺口,尤其是以水電解為主要來源的“綠氫”,產量進展一直比較緩慢。而海水制氫,除了要克服海水中氯、鈉等元素的干擾,制備后半程是否會產生高鹽或高濃度有毒氯氣等也需要被考慮在內。
日前一則外媒消息顯示,盡管決策層面有爭議,德國仍在籌備關閉最后三座核電站,并進一步計劃全面淘汰核能。相應地,作為未來緩解能源緊張局勢的重要抓手,氫能已成為德國能源轉型的首選之一。當地有學者認為,發展氫能對德國很重要,是德國必須要進行的能源轉型方式。
同樣是在歐洲,為應對能源危機,西班牙在4月初試運行了“歐洲最大綠氫工廠”,位于普埃托利亞諾地區。據介紹,該工廠將從架設在公路旁的“光伏田”獲得綠色電能。這些光伏設施裝機容量達100兆瓦,將被用來進行電解水制氫,產生的綠氫將主要提供給與其相鄰的西班牙化肥集團。
歐洲國家大舉投資“綠氫”,將其發展成主導能源之一的意圖顯而易見。與此同時,國內對這方面的重視也與日俱增。當前,全球整個氫氣生產系統中,96%左右都不屬于綠色氫氣,要向實現深度脫碳,走寬“綠電+綠氫”之路很有必要。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國內綠氫項目集中釋放,共計有11個綠氫項目簽約或開工。其中涉及綠氫產能超100萬噸/年,項目總投資近500億元。身為央企的中石化在這方面表現積極,全資、控股、參股的新能源公司達23家。另外,中石化近期還宣布了“西氫東送”輸氫管道示范工程進展,將為國內氫氣運輸紓困。
總之,“綠氫”的時代已經到來,這一無污染、零碳的清潔能源勢必會在全球能源轉型之路上發揮關鍵作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