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又一省全面啟動土壤三普!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青海省于日前全面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將從2023年至2024年全面鋪開,預計到2025年進行成果匯總、驗收、總結。按計劃,青海省將在45個縣(區)初步布設45171個樣點。2023年,青海省級財政將籌措資金1億元,用于完成樣點校核和該省80%以上的外業調查與采樣任務,并同步開展樣品制備、檢測工作。
就在這一消息發布前不久,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剛剛組織召開了2023年第一季度土壤普查進展調度視頻會。會上,遼寧、江西、廣東等省土壤普查辦對預布設樣點校核工作進展、創新典型經驗做法進行交流發言。河北省圍場縣、山西省絳縣、福建省蒲城縣分別對試點縣形成成果與農業生產相結合進行經驗分享。
以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通知》為起點,作為一項重要的國情國力調查,土壤三普工作動態備受關注,并在試點地區引起廣泛響應,
土壤檢測、土壤修復等多個行業牽涉其中。還記得土壤三普的各項具體安排嗎?同小編一起來復習下吧↓
時間安排
2022年啟動土壤三普工作,開展普查試點;2023—2024年全面鋪開普查;2025年進行成果匯總、驗收、總結。“十四五”期間全部完成普查工作,形成普查成果報國務院。
2022年,完成工作方案編制、技術規程制定、工作平臺構建、外業采樣點規劃布設、普查試點,開展培訓和宣傳等工作,啟動并完成全國鹽堿地普查。
2023—2024年,組織開展多層級技術實訓指導,完成外業調查采樣和內業測試化驗,開展土壤普查數據庫與樣品庫建設,形成階段性成果。外業調查采樣時間截至2024年11月底。
2025年上半年,完成普查成果整理、數據審核,匯總形成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基本數據;下半年,完成普查成果驗收、匯交與總結,建成土壤普查數據庫與樣品庫,形成全國耕地質量報告和全國土壤利用適宜性評價報告。
普查對象
普查對象為全國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點調查與食物生產相關的土地,未利用地重點調查與可開墾耕地資源相關的土地,如鹽堿地等。
普查內容
普查內容為土壤性狀、類型、立地條件、利用狀況等。其中,性狀普查包括野外土壤表層樣品采集、理化和生物性狀指標分析化驗等;類型普查包括對主要土壤類型的剖面挖掘觀測、采樣化驗等;立地條件普查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質等;利用狀況普查包括基礎設施條件、植被類型等。
普查技術路線與方法
以土壤二普、國土三調、全國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農業普查、耕地質量調查評價、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固定樣地體系等工作形成的相關成果為基礎,以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模型模擬技術、現代化驗分析技術等為科技支撐,統籌現有工作平臺、系統等資源,建立土壤三普統一工作平臺,實現普查工作全程智能化管理;按照檢測資質、基礎條件、檢測能力等,全國統一篩選測試化驗專業機構,規范建立測試指標與方法等。
構建平臺→制作底圖→布設樣點→調查采樣→測試化驗→數據匯總→質量校核→成果匯總
普查工作進展
2022年2月底,北京市全面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工作。
2023年2月1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全面鋪開
2023年4月7日,河南省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全面正式啟動。
2023年4月10日,青海省全面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
普查檢測實驗室名錄
2022年6月24日,第一批共126家檢測實驗室。
2022年8月22日,第二批共359家檢測實驗室。
2022年12月23日,第三批共283家檢測實驗室。
(具體名單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