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楊漢祥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此召開郴州市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新聞發布會。借此機會,我代表郴州市生態環境局向長期以來關心與支持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各級各部門、社會各界朋友及廣大市民表示衷心地感謝!
郴州市礦產資料豐富,素有“中國
有色金屬之鄉”之稱。多年的礦產資源開發對土壤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土壤污染具有富積性、隱蔽性等特點,治理難度大、資金需求高,為逐步解決我市土壤污染防治政策、資金、技術困難,經多次申報及省生態環境廳推薦,2022年1月我市獲批國家級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成為全國“十四五”期間13個先行區建設城市之一。我市先行區示范建設以重有色金屬礦區或冶煉集中區域耕地土壤污染源頭預防、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源頭預防等內容為重點,結合當前土壤污染狀況和工作實際,解決土壤污染防治突出環境問題。一年來,全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嚴格落實中、省生態環境決策部署,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風險管控、系統治理的原則,大力推進先行區建設,初步形成了“查管治護一體推進”的郴州模式,全市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超額完成省定目標,涉重金屬源頭企業排查整治、重點監管單位污染排放提標改造數量全省最多,全年申報土壤項目31個、爭資2.33億元,排名全省前列,我們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強化組織領導,切實扛起政治責任
市委、市政府對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工作高度重視,市領導多次親自部署推動先行區建設相關工作,各縣市區和相關市直單位積極響應,聚焦土壤突出問題,印發了《郴州市“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方案(2022-2025年)》,并在生態環境部和省生態環境廳的幫助下建立了郴州市“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的問題清單、措施清單、責任清單、成果清單等“四個清單”,計劃建設重點項目24大類,資金總需求13.26億元,擬爭取專項資金9億余元,為先行區建設指明了努力方向。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郴州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工作協調小組,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調度。出臺了《郴州市先行區建設專家幫扶工作方案》,建立了以生態環境部土壤中心為主、省級專家團隊為輔的定點幫扶團隊,組建微信工作群,不定期開展座談交流、線上答疑、跟蹤幫扶,群策群力及時為先行區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答疑解惑,匯聚多方力量共同推進郴州先行區建設。
二、全面統籌安排,多措并舉推動先行區建設
全市立足國家級先行區建設,著力解決土壤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以釘釘子、啃骨頭的精神和韌勁,聚焦難點痛點,解決了一系列歷史遺留問題,形成了“調查摸底—源頭管控—治理修復—優先保護”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經驗,凝煉了耕地成因排查、歷史遺留固廢排查、企業源頭防控、涉重金屬重點單位監管、土壤治理等5個典型亮點工作,受到了生態環境部和省生態環境廳一致好評。一是全面調查、摸清底數。加強歷史遺留固廢排查,對全市116個歷史遺留礦山進行了排查,形成全市涉重金屬歷史遺留固廢調查排查初步清單,對環境風險較大的遺留歷史固廢采取了臨時管控措施。開展耕地成因排查,在蘇仙區、資興市等8個重點縣市區開展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摸清耕地土壤重金屬來源。強化企業用地狀況調查,對蘇仙區、桂陽縣、宜章縣、臨武縣、安仁以及永興縣洞口、塘門口、太和、金龜等老工業園等第一輪企業用地初調超標的58個企業地塊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進一步摸清企業地塊現狀。按照省統一部署,開展第二輪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對424家關閉搬遷企業和在產企業地塊進行風險排查和采樣監測,力爭實現企業用地調查全覆蓋,目前已完成49家在產企業的布點采樣方案編制。探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成因排查,對臨武縣三十六灣礦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成因開展溯源調查分析。對煤炭采選、水泥制造等5類典型行業15家企業及周邊土壤污染狀況開展調查,全面掌握企業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狀況及對周邊農用地土壤環境影響。二是管控源頭、減少排放。嚴格重點企業監管,對土壤重點監管單位實施動態更新并定期公布,督促全市86家土壤重點監管單位履行隱患排查整改、自行監測等義務,對14家企業新增安裝了顆粒物在線監測。規范涉重企業管理,對全市119家在產、255家關停涉鎘等重金屬排放企業開展源頭防控行動,排查出企業無組織排放、存在歷史遺留固廢等問題9個,預計今年可完成整改銷號。積極減少源頭排放,永興鵬鯤環保有限公司、桂陽縣興達環保金屬回收加工有限公司等企業實行清潔生產升級改造,積極推動重金屬減排。申報眾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項目等12個企業土壤源頭防控項目,項目將于今年完成實施,預計可實現顆粒物減排86噸,鎘等重金屬減排1.67噸。三是治理修復、削減存量。加大項目申報力度,積極排查歷史遺留污染、全方位創造條件申報項目,全市全年共申報31個土壤、地下水治理項目,擬爭資4.73億元,其中11個項目已獲得中央專項資金支持,共爭資2.33億元,預計上半年可全部開工建設,擬處理危廢9737m3、工業固廢347781m3、廢水1460m3、土壤46503m3、生態恢復面積128316m2,新建礦井涌水收集管道8.937km、1.0萬m3/d礦井涌水集中處理站一座,可極大地削減我市土壤、地下水污染存量。加大項目實施力度,桂陽縣春陵江湖溪橋支流斷面及周邊歷史遺留廢渣治理工程等3個歷史遺留廢渣處置項目完成主體工程建設,臨武縣鎮南鄉櫻花園歷史遺留廢渣治理項目完成50%工程量,累計處置含重金屬廢渣47000m3、淤泥5000m3、廢水6500m3。加大項目儲備力度,對標對表先行區建設方案以及“四清單”任務要求,建立郴州市土壤預儲備項目清單,共謀劃“十四五”預儲備項目60個,除已申報的31個項目外,另外29個項目將分階段、分批次包裝申報專項資金。四是強化保護、優先監管。土壤是生態環境保護的“最后一條防線”,守住土壤質量就是守住環境底線。加強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印發《郴州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地采取品種替代、水分管理、土壤調理等措施提升耕地安全利用水平,完成省定目標。強化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對各項調查、排查、督查等表明存在土壤污染風險的,實際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從事污染高風險行業的地塊回收或用途變更的地塊,均督促相關責任主體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在調查表明無污染后方可開發利用。全年共完成重點建設用地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230余塊,有效保障人民群眾“住得安心”。優先監管關閉搬遷企業,對注銷、撤銷排污許可的關閉搬遷重點行業企業地塊開展土壤污染管控工作,全市共排查出48個優先監管地塊,擬于3年內分批開展管控,牢牢守住開發利用紅線。
三、注重探索創新,加強調度和總結凝練
先行區建設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市在先行區建設中既尊重現實,又注重實踐創新,積極探索、及時糾偏、總結經驗,力爭在完成建設任務的同時能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工作經驗。一是加強學習交流。充分發揮專家團隊的幫扶作用,與湘潭市等試點城市加強交流學習,積極汲取優勢,學習長處,彌補不足,與科研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共促先行區建設。二是加強工作調度。將先行區建設方案和“四清單”任務目標清單化、表格化,分解至相關縣市區及市直單位對標對表執行,采取月調度機制,獎勵先進、督辦后進。三是積極凝煉經驗亮點。在部、省指導幫助下,對先行區工作全面調度、總結,及時掌握“四清單”進展情況,積極開展半年總結、年度匯報,并經生態環境部專家組評選出提標改造項目等5項亮點舉措,得到了專家組的一致好評。
一年以來,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效,也面臨了一些問題和困難,如監管能力薄弱、技術資金仍然匱乏等。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取長補短、認真謀劃、積極探索,落實先行區建設各項任務措施清單目標,抓重點、破難點、出亮點,力爭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創造新的“郴州模式”和“郴州經驗”。也歡迎廣大新聞媒體和人民群眾對我們的工作積極監督,謝謝大家!
原標題:郴州市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新聞發布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