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征,其來源比較廣泛,危害比較嚴重,環境風險比較隱蔽,治理難度比較大。目前國際上廣泛關注的新污染物有四大類:一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二是內分泌干擾物,三是抗生素,四是微塑料,在被排放到環境中后,被界定為新污染物。
開展新污染物治理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內在要求。據資料顯示,我國現有化學物質約4.5萬余種,其在生產、加工使用、消費和廢棄處置的全過程都可能存在環境排放。此外,新污染物還可能來源于無意產生的污染物和環境降解產物。目前,新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地表水、飲用水中被頻繁檢測出,威脅環境安全和人類身體健康。因此加快新污染物治理尤為迫切。
吉林省人民政府日前印發
《吉林省新污染物治理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掌握全省重點地區、重點行業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生產使用情況,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排放狀況和環境風險狀況,有序落實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禁止、限制、限排管控措施,有效管控新污染物環境與健康風險,強化科技支撐和地方標準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
精準高效治理的前提之一是完善的調查監測體系。《實施方案》明確提出,2023年,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石化、塑料、橡膠、制藥、紡織、染料、皮革、電鍍、
有色金屬冶煉、采礦等行業的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工作和農藥、獸藥、化妝品市場流通領域的新污染物抽樣調查工作。針對列入國家環境風險優先評估計劃的化學物質,開展生產、加工使用、環境排放數量及途徑、危險特性等詳細信息調查工作。到2023年底,完成首輪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抽查和首批環境風險優先評估化學物質詳細信息調查。2024年,組織開展新污染物監測識別工作,制定吉林省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工作方案,依托我省現有生態
環境監測網絡,有序開展重點流域、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重點行業、重點工業園區、重點企業的新污染物調查監測與風險評估工作。到2024年底,建立全省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基本信息數據庫,科學評估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狀況。
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生產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來源。針對新污染物的產生源頭,《實施方案》要求全面落實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制度,嚴格實施淘汰或限用措施,加強產品中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引導、監督相關生產企業落實標準中有關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要求,嚴格限制產品中高環境風險化學物質的含量,減少產品消費過程中造成的新污染物環境排放。
在過程管控方面,要強化過程控制,減少新污染物排放。全面強化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規范抗生素類藥品使用管理,強化農藥使用管理。對使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過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企業依法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全面推進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藥物制造、農藥制造、獸藥制造、染料與涂料制造、橡膠制造等行業的清潔生產改造,大力推廣先進、成熟的綠色工藝技術和裝備。持續推進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等綠色制造體系,落實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替代和排放控制要求,減少新污染物的生產使用,防范生產過程中向環境的無意泄漏和釋放等。
末端治理方面,加強新污染物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強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加強新污染物治理與現行環境管理制度銜接工作,按照排污許可管理有關要求,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證或填寫排污登記表,載明執行的污染控制標準要求及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定期開展環境監測,做好評估和防范環境風險工作,排查整治環境安全隱患,依法公開新污染物信息。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應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生產、加工使用或排放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中所列化學物質的企事業單位應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嚴格落實廢藥品、廢農藥以及抗生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母液、廢反應基和廢培養基等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要求。宣傳貫徹并執行含特定新污染物廢物的檢測方法、鑒定技術標準和利用處置污染控制技術規范。
此外,還要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工程。依據全省化學物質調查評估結果,聚焦重點行業,在典型工業區選取重點企業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工作,推動含鹽、含酸、高氨氮、難降解、含重金屬等高難度廢水的深度治理,采用焚燒、氧化、高溫裂解等先進技術妥善處置廢母液、精餾殘渣等危險廢物,推廣新污染物治理示范技術。2024年開展首批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工程。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