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意義重大,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糧食安全、經濟發展以及文化的傳承,這也是為什么強大的國家離不開農業的高速發展。但與此同時,農業的發展同樣會增加環境的壓力。
一方面,大規模耕種會導致土地侵蝕和水土流失,破壞土壤結構和質量;另一方面農業本身也會導致污染物的排放,這種排放可能來自于化學物質的使用,也可能來自于農業廢棄物的處理,但均會增加環境負擔。因此,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發展農業的同時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避免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而其中,秸稈處理又是一個經常被提及的問題。秸稈是成熟農作物莖葉(穗)部分的總稱,由于本身經濟效益不高,因此被視為農業廢棄物。隨著農業產量的不斷上升,秸稈的數量也不斷增長,而在早些年,為了盡快有效的處理秸稈,為下一季種植做準備,農村普遍會采用焚燒的方法。盡管,從種植角度來說,這種方法能夠一定程度上調節土壤肥力,并且高效便捷,但是對于環境的負擔也很重。甚至,秸稈焚燒一度成為過農業領域空氣污染的重大源頭。因此,解決了農業生產中秸稈的處理問題,一定程度上其實也是完成了農業減碳這一重要工程。
關于這一點,我國其實一直在摸索合適的方向。宏觀上來講,針對秸稈處理,我們希望的是可以盡可能的做到物盡其用,避免能源浪費。但前文也提過,秸稈綜合利用的經濟效益不高,如果本身沒有最夠的技術支撐,很難吸引農民的嘗試,如果手段過于強硬,又可能影響農業積極性。因此具體到細節上,大部分秸稈處理方法都是會權衡經濟收益的,例如將畜牧業與農業結合,將秸稈作為發酵飼料使用。
而就在最近,一條新的秸稈處理方案被提出,并且展現出了非常可觀的發展前景,有望進一步助力碳中和項目。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團隊聯合中國農業大學、清華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等國內外十余家研究單位提出了一條農業減碳技術路線。其中提到將秸稈制成生物炭后還田,同時將其間產生的生物氣、生物油用于能源替代。這么做不但能夠有效的處理秸稈,減小農業過程中的二氧化碳產生,還能有效的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提升能源利用率,同時也不用擔心秸稈的經濟效益。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該方案必須與科學的農業管理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根據相關報道給出的數據,如果將秸稈碳化為生物炭還田,同時配以氮肥優化管理和稻田間歇灌溉,能將總碳排放從5.6億噸降低至2.3億噸,減排幅度高達66%(數據來源:科技日報)。
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如果這種新的秸稈處理方案能夠被普遍應用,那么我國的農業發展給環境帶去的負擔將大幅度降低,同時也更利于雙碳目標的實現,因此,值得期待。
原標題:農業減碳 從秸稈處理上探索新方向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