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說
2023年全國兩會,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重要時刻召開的盛會。兩會期間,國資國企代表委員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政府工作報告,立足“國之大者”建言獻策,共商國是。
國資小新聯合《國資報告》持續推出“兩會國企新聲”欄目,為您匯總和整理國資國企代表委員們的提案和建議,聚焦中國式現代化,深入探討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科技自立自強、鄉村振興、綠色低碳轉型、民生保障等熱點話題。今天,我們為您分享“兩會國企新聲”第六輯——《著力推動節能降碳和環境污染防治 深入推進綠色轉型發展》。
關鍵詞一
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
加快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保障能源安全、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的需要,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促進經濟結構升級、催生發展新動能的途徑。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兩會期間,圍繞節能降碳話題,多位國資國企代表委員建言獻策,共議綠色轉型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南方電網黨組書記、董事長孟振平:促進新型電力系統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孟振平認為,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是我國實現能源結構轉型的必經之路,是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目前全國電力市場體系尚不健全,電力市場發現價格、調節供需、配置資源的功能還未充分發揮。對此,孟振平建議,加快建設多層次統一電力市場體系,依托區域電網建設區域電力市場,促進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一是完善跨省跨區和省內市場的銜接機制,推動打破省間交易壁壘,促進多層次電力市場協同運行。二是加快跨省跨區輸電價格等配套機制改革,完善價格傳導機制,疏導一次能源發電成本,進一步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和保供穩價積極作用。
“雙碳”目標下,大力發展新能源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孟振平建議,在建設多層次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進程中,加快構建適應新型能源體系的市場機制,有序推動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完善發電容量補償機制,保障火電、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等調節性資源和安全保供電源的建設運行成本合理回收。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黨組書記、董事長溫樞剛:牽住綠色低碳“牛鼻子”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在溫樞剛看來,加快能源電力綠色低碳發展,是保障能源安全、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的迫切需要,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促進經濟結構升級、催生發展新動能的有效途徑。
“我所在的資源環境界別,是時隔30年中國政協再次增設的新界別,這反映了黨和國家對環境資源的重視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溫樞剛表示,能源電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巨大成績,但也存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如能源安全風險亟待化解、綠色低碳轉型時間緊迫、電力市場機制有待完善等,需要匯聚合力破解這些發展難題。
溫樞剛認為,加快發展新能源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大舉措,這一過程中,要注重“新能源+儲能”的優化發展。他建議,新能源配置儲能要因地制宜。針對當前新能源配置儲能整體利用率偏低問題,要充分挖掘電力系統靈活性資源,推動新能源配置儲能向實際需要轉變,充分考慮電源特性,優化新能源配置儲能的規模和方式。鼓勵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儲能,積極發展共享儲能、電網側儲能、用戶側儲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大唐黨組書記、董事長鄒磊:加快“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特征是清潔低碳,大力發展包括新能源在內的清潔能源,成為新型能源體系建設重要方向。鄒磊表示,推進“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綜合能源供給體系建設,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電力系統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目前存在著配套政策落實不到位,部分項目市場競爭力不足,相關技術細則及標準不健全,與輸電通道建設不匹配,電力系統之外的其他能源品種靈活調節能力亟待挖掘等多重掣肘。
推進“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體系建設,鄒磊建議,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確保已出臺政策有效落實。二是完善可再生能源跨區跨省消納市場機制。三是完善技術標準,規范管理體系。四是加強電源電網規劃協同,加強市場消納協同。五是加快探索電力系統之外其他能源品種發揮調節能力的市場。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化學工程黨委書記、董事長戴和根:加強“雙碳”領域技術創新
石化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重要支柱產業,也是高能耗和高碳排放行業,石化行業做好“雙碳”工作尤為重要。戴和根認為,在石化產業仍處于增長發展階段的情況下,要實現“雙碳”目標,需要通過提升能效水平來降低能耗強度,同時通過化石能源的有序減量替代,走出一條綠色低碳的石化產業轉型發展道路。
針對石化行業在推進落實“雙碳”戰略目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戴和根建議,一是要加強“雙碳”領域技術創新。一方面從國家層面統籌資源成立“雙碳”產業技術聯盟,凝聚化工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資源,協力進行技術研發、課題攻關及產業協作,設定低碳科技重點專項,重點支持氫能、儲能材料、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等技術的研發。另一方面,創新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探索實踐跨領域、跨行業的節能降碳綜合解決方案,評選出一批標桿技術及標桿企業,加大對重大應用示范工程的支持力度,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二是完善“雙碳”領域標準體系建設。建立完善“雙碳”標準體系,加快出臺石化行業實現標桿值的實施細則、標準規范,在統一標準下推進落實降碳減碳工作。三是創建低碳示范化工園區,探索化工園區碳中和實施路徑。創建低碳示范化工園區,探索通過氫能、光能、風能、核能與化工園區耦合等新技術實現化工園區的碳中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能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宋海良表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他建議要加快煤電轉型,科學規劃煤電規模布局,完善煤電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大力推動煤電設計革命,探索綠色“新型煤電”。
宋海良說,作為一家能源電力企業,中國能建堅定地促進綠色發展、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圍繞綠色發展,聚焦碳達峰碳中和、能源革命、能源安全,中國能建開展了系統研究和一系列探索實踐,全力服務我國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通過多年積累,中國能建在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太陽能熱發電等領域形成了世界領先的設計和建設能力。面向未來,中國能建將聚焦能源網、交通網、數字網等“七網”融合發展,全面加快綠色低碳化與數字智慧化轉型,系統打造以新能源、新基建、新產業為核心的“三新”能建,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長利: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
楊長利表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落實“雙碳”目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能源發展面臨區域性供需矛盾。華中地區經濟快速發展,能源資源稟賦不足,碳減排壓力大,電力供需矛盾突出,需要核電保障供應安全,緩解煤炭和電力的遠距離輸運矛盾,促進能源結構轉型。
“隨著核能安全性的提升和‘零碳’環保城市概念的推廣,核能供暖將全面進入‘窗口期’。”楊長利提到,核能綜合利用方面,除提供電力外,在清潔供暖供熱領域也有廣泛應用前景。核能供暖,是指以核能產生的無放射性蒸汽為熱源,通過換熱站進行多級換熱,最后經市政供熱管網完成的集中供暖方案。核能的利用以及核能供暖,本身就是我國碳達峰行動方案中的重要內容。他建議相關部門做好核能供暖示范項目經驗總結,進一步開展技術經濟性和商業模式研究,條件成熟后盡快在北方地區大中城市推廣應用,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
關鍵詞二
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如何繼續推進綠色發展,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篇章?在全國兩會上,國資國企代表委員們暢所欲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黨組書記、董事長馬永生:統籌推進廢塑料和生物質資源化利用
馬永生提到,近年來,國際化工巨頭紛紛加速在塑料回收領域布局,全球超過60家公司正在研究廢塑料回收的解決方案。我國廢塑料化學回收技術研究基本與國外同步,但仍存在原料獲取難度大、技術成熟度有待提高、全產業鏈統籌能力不足等問題,亟待形成工業化示范、建立完整的化學循環產業鏈以及原料、產品相關的標準體系。
馬永生建議,要加強循環經濟產業頂層設計,在國家層面,要制定廢塑料化學循環總體發展規劃,搭建系統的政策框架體系,有序推動產業鏈建立;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統籌產學研聯合攻關,推進協同創新,龍頭石化企業牽頭,加大廢棄塑料、廢棄生物質循環利用關鍵技術開發;加強資源化利用政府引導,鼓勵支持生活垃圾填埋場、造紙廠等膜狀混合廢塑料集中的單位,將產生的廢塑料提供給相關有資質的企業進行化學再生,建立穩定的廢塑料供貨關系,同時,強化政府引導下的低值廢塑料資源源頭合理分配、回收網絡規劃布局和集群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資源化利用效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三峽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韓君:深入推動共抓長江大保護
韓君表示,三峽集團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已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96%,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穩居世界第一。五年來,三峽集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舉全集團之力加快推動共抓長江大保護高質量發展,始終堅持系統治理、重點突破,持續加大投資力度,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重點打造一批標志性工程,積極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與集成式技術應用,創新提出以管網為重點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著力構建政府主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政企合作模式,推動形成全產業鏈協同治理的共抓格局,深度助力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發生轉折性變化。韓君就推進管網價格機制改革和建立可再生能源綠色價值服務管網建設的長效機制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勝利:以綠色金融助推“環保+經濟”雙贏
張勝利在調研中發現,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化,各級環保意識的提升,金融引導綠色發展的作用逐步增強,但還存在綠色標準不明、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為此,他建議,建立綠色評估認證標準體系,深化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將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等環境權益資產納入合格擔保品范圍;發揮龍頭綠色低碳企業核心作用,為上下游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增信擔保,探索開發應收賬款融資等產品;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強綠色資產識別、環境效益測算、風險監控等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首創環保集團智慧環保事業部總經理黃綿松:加強農村生活污水垃圾長效治理 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由于技術、成本、監管等因素的制約,仍存在不少問題。與城市相比,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維資金投入、運維監管力量不足,運維手段智慧化程度不高,亟需進行智慧化轉型。
對此,黃綿松建議:充分吸納和借鑒城市污水治理的經驗做法,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加快技術標準和規范建設;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治理效果好、工作進展快的地區實施獎補;健全監管體系,以人口集中村鎮和水源保護區周邊村莊為重點,對集中式污水治理設施和垃圾處置設施,建立設施運維管理長效機制;提升管理數字化水平。
原標題:兩會國企新聲第六輯:著力推動節能降碳和環境污染防治 深入推進綠色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