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印發《加強生態環境服務保障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濰環發〔2023〕7號
市局各分局、局機關各科室、各直屬單位:
現將《濰坊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印發加強生態環境服務保障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落實。
濰坊市生態環境局
2023年2月13日
(此件公開發布)
濰坊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加強生態環境服務保障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及全市工作動員大會精神,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服務保障,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實際,制定如下措施。
一、加強審批服務,推動重大項目落地
1.持續強化重點項目服務保障。實行重點項目調度聯絡機制,主動對接協調有關工作部門,建立2023年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服務保障清單。深化“一企業一目錄一清單一聯絡員”工作機制,提前介入,全面掌握項目工作進展情況,全過程、全生命周期跟蹤服務。積極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并聯提速,做到即來即審,優化提升審批效能。
2.做好環評政策幫扶指導。開設“線上咨詢”和“線下專區”,通過遠程服務平臺、官方網站、政務服務窗口、熱線電話等途徑,強化環評咨詢服務,擴大環評政策宣傳,幫助企業準確理解把握環評有關要求。實施“一企業一聯系”生態環境系統全員包靠企業,定期與企業開展座談交流,研究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生態環境難題。
3.進一步簡化環評管理。對同類型基礎設施項目和同一園區內同類型小微企業項目實行環評“打捆審批”。根據省廳要求制定出臺我市環評承諾制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環評承諾制試點范圍、具體實施方式、監管方式等工作內容。督促我市產業園區編制年度跟蹤監測報告并向社會公開,供入園企業免費使用。
二、加強要素保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4.做好建設項目環境要素保障工作。扎實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深挖減排工程,建立重點減排工程清單并動態更新。嚴格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堅持減存量與控新增協同發力,優先保障省市重點重大項目落地。
5.實施績效分級和差異化管控。指導具備條件的長流程鋼鐵企業積極創建環境績效A級,A級企業和引領性企業在重污染應急期間不停產限產,可以自主采取減排措施。
6.積極爭取重大項目碳排放指標。認真落實《山東省“兩高”建設項目碳排放指標收儲調劑管理辦法(試行)》,對市級以上重點項目,積極爭取省級收儲的碳排放指標,推動項目順利落地,促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7.豁免符合條件企業末端治理。企業采用符合國家有關低VOCs含量產品規定的涂料、油墨、膠粘劑等,排放濃度穩定達標且排放速率滿足相關規定的,相應生產工序可不要求建設末端治理設施。使用的原輔材料VOCs含量(質量比)均低于10%的工序,可不要求采取無組織排放收集和處理措施。
三、加強減污降碳,騰出高質量發展空間
8.開展污染源深度治理。一季度,啟動實施低效治理設施全面提升改造工程。2023年年底前,完成水泥、焦化行業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建立全市統一的LDAR信息管理平臺。
9.打好流域治理“主動仗”。3月底前,印發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方案。全年力爭開工2處以上人工濕地及河湖緩沖帶項目。
10.深化農村環境整治。以人口集中村鎮和水源保護區周邊為重點,分類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023年完成144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強對已完成治理的農村黑臭水體管護治理,防止“返黑返臭”。
11.健全危險廢物收集和集中利用處置體系。進一步優化提升全市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每季度在濰坊市生態環境局網站發布更新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頒發情況,公開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名稱、地址、聯系電話、核準經營方式、核準經營類別等信息,有效保障全市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充足和渠道暢通。
12.協同構建碳普惠制度體系。根據省廳工作部署,積極配合搭建全省碳普惠平臺,做好區域運營分中心相關工作,扎實推進碳普惠工作有序開展。
四、加強資金爭取,加快實施環保治理項目
13.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對2023年中央提前下達資金支持的項目,督促各縣市區加快項目進展。配合市財政局盡快下達2023年度省級生態文明建設財政獎補資金,加快資金項目實施進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效益。
14.加大優質項目資金支持。以解決突出問題為導向,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以重點工程為載體,精準識別我市2023—2025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問題及重點項目,建立市縣高質量大氣三級預儲備項目清單,全力爭取上級資金支持。
15.充實完善生態環保金融項目庫。落實好綠色金融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環保產業發展政策,動態更新市生態環保金融項目庫,定期向金融機構推送融資需求,鼓勵爭取環保再貸款再貼現專項資金。
16.扎實開展環保企業金融輔導。將全市297家生態環保企業全部納入金融輔導,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享受相應利率、期限等優惠政策。會同市農信聯社完成對3.5萬戶綠標企業的營銷全覆蓋,力爭新增授信100億元。
五、加強科技支撐,推動環保產業發展
17.加強生態環??萍汲晒D移轉化。發掘推廣生態環境治理先進技術,爭取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試點項目,充分利用省級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和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推進生態環境領域相關技術成果轉化,助推生態環保產業發展。
18.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產業。切實落實《山東省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311”工程推進方案》,支持環保產業企業做大做強,促進生態環保企業高質量發展。積極爭取省級環保管家和環境醫院試點,加快建設生態環保產業特色園區。
19.組織開展清潔生產改造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下達2023年度濰坊市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企業名單,組織全市50家以上的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帶動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組織園區或重點行業爭創省級整體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組織創建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力爭新批準建設或命名2家省級生態工業園區。
20.深入實施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加快實施已試點EOD項目,積極爭取金融授信及貸款。年內至少爭取2個EOD項目納入國家或省環保金融項目庫。
六、加強引導幫扶,推動企業綠色發展
21.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全市選樹50個左右抓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案例,加強宣傳報道,發揮示范引領效應,引導各縣市區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22.積極謀劃生態環境重大工程項目。謀劃一批生態環境重大工程項目,盡快納入省級以上項目庫,建立
工作臺賬定期調度進展,全力推進實施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碳減排、清潔生產等各類生態環境重大工程項目。
23.嚴格落實重型柴油車遠程監控“白名單”管理制度。2023年2月底前,全面落實“白名單”車輛免于定期排放檢驗排氣污染物檢測,深入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群眾助力天更藍”。
24.提升非現場監管效能。充分發揮全省“自動監測和電量監管全程監控+問題線上整改審核”的閉環非現場執法體系功能,大力拓展生態環境非現場執法手段,加大科技手段的實際應用,提高非現場執法比例,穩步提升為企業服務水平和監管執法效能。
25.加強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抓重點、抓關鍵、抓薄弱環節,深入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嚴格落實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幫扶企業提高環境安全意識和風險防控能力,以環境安全服務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