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改委聯合印發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十四五”期間,在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基礎上,以堅持降低排放強度為主、控制排放總量為輔的方針,探索具有新疆特色的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路徑。全文如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
(2022-2030年)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既是重要舉措,也是潛力所在。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的通知》(農科教發〔2022〕2號)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思路,以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前提,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引領,以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農業產業體系為重點,以實施減污降碳、碳匯提升為抓手,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提高農田土壤固碳能力,建立完善監測評價體系,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構建政策保障機制,推進農業資源利用集約化、投入品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農業農村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為推動新疆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系統謀劃。加強農業農村減排固碳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鄉村振興、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重點工作的有效銜接,統籌謀劃、立足長遠、分步實施,科學設定減排目標,建立統籌融合的戰略規劃和行動體系,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堅持分類施策。根據新疆農業生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生產規模、經營方式、生態功能等差異,因地制宜提出種植業、養殖業減排固碳解決方案,明確重點任務和減排途徑,推動形成各具特色、平衡協調的農業農村減排固碳路線圖。
堅持創新驅動。把創新作為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的根本支撐,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推動構建支撐綠色種植、生態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可再生能源開發、土壤固碳等技術體系,協同推進溫室氣體減排、耕地質量提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提升農業應對氣候變化韌性,提高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堅持政策激勵。注重激勵性措施與約束性措施相結合,強化優惠政策的引導作用,探索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支持政策,在資金和項目上對減排固碳給予激勵約束。探索開展農業碳交易試點示范,建立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監測評估體系。
(三)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在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基礎上,以堅持降低排放強度為主、控制排放總量為輔的方針,探索具有新疆特色的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路徑。
到2025年,農業農村減排固碳與穩定糧食生產、鄉村振興統籌融合的格局基本形成,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保障更加有力,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單位畜禽產品排放強度降低,農田土壤固碳能力明顯增強,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用能效率有效提升。
到2030年,農業農村減排固碳與糧食安全、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統籌推進的合力充分發揮,種植業溫室氣體、畜牧業反芻動物腸道發酵和畜禽糞污管理溫室氣體排放和農業農村生產用能排放強度進一步降低,農田土壤固碳能力顯著提升,農業農村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二、重點任務
(一)種植業節能減排。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水平,強化糧食安全保障能力。通過推廣優良品種和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降低氧化亞氮排放。優化稻田水分灌溉管理,降低稻田甲烷排放。
(二)畜牧漁業減排降碳。持續做大肉牛肉羊產業,加快推進奶業振興,做優做強家禽產業,推進生豬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疆由畜牧大區向畜牧強區轉變。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推進品種改良,推廣精準飼喂技術和高效菌酶制劑等新技術,提高畜禽單產水平和飼料報酬,降低反芻動物腸道甲烷排放強度。提升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減少畜禽糞污管理的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示范,加快草場恢復,進一步發揮草地碳匯功能。發展綜合種養、生態漁業、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減少甲烷排放。
(三)農田固碳擴容。推動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有機肥施用、綠肥種植等措施,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退化耕地治理,提升農田土壤有機質含量,加強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
(四)農機節能減排。加快提升農業機械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老舊農機漁機報廢更新力度,推廣先進適用的低碳節能農機裝備,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推廣新能源技術,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加快綠色、智能、復式、高效農機化技術裝備普及應用。
(五)可再生能源替代。因地制宜推廣應用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綠色用能模式,增加農村地區清潔能源供應。推動農村取暖炊事、農業生產加工等方面可再生能源替代,強化能效提升。
三、新疆農業農村減排固碳行動
(一)畜牧業低碳減排行動。推動畜牧業綠色低碳發展,以畜禽規模養殖場為重點,推廣高產低排放畜禽良種和全株青貯、低蛋白日糧和高效菌酶制劑等技術,改進畜禽飼養管理,實施精準飼喂,降低單位畜禽產品腸道甲烷排放強度。改進畜禽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推廣糞污密閉處理、畜禽糞便堆肥固氮和氣體收集利用等技術,建立糞污資源化利用臺賬,探索實施畜禽糞污養分平衡管理,提高畜禽糞污處理水平,降低畜禽糞污管理的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
專欄1 反芻動物高效養殖與腸道甲烷減排
通過日糧營養調控與甲烷抑制等大幅減少反芻動物甲烷排放。開展日糧優化管理技術研究,適度提高飼料中精粗比,添加適量油菜籽油等脂肪或脂肪酸和菌酶制劑,改善瘤胃發酵模式,抑制瘤胃中甲烷生成。實施粗飼料預處理,通過青(黃)貯、揉搓絲化、擠壓膨化等方式,對秸稈進行預處理,提高粗飼料的營養價值和飼料轉化效率。推廣反芻動物飼喂礦物舔磚和菌酶制劑技術,改善動物胃腸道微生物生態平衡,抑制瘤胃微生物活性,降低甲烷排放量。
專欄2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與控污降碳
通過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減少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針對畜禽糞污產生量大、處理成本高、糞便管理過程養分損失嚴重、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等問題,開展畜禽舍內糞污快速干濕分離源頭減量,將畜舍中產生的糞尿和污水及時進行固液分離,間接減少后續處理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固體糞污低成本低排放好氧堆肥,將固體糞便與粉碎秸稈等輔料混合,調節含水率和碳氮比后,通過底部通風和攪拌等方式為堆體供氧,進行好氧發酵,實現糞污管理過程的甲烷和氧化亞氮減排。液體糞污密閉貯存或厭氧發酵處理,產生的沼氣經收集后利用或火炬燃燒,減少液體糞污貯存過程中的溫室氣體直接排放。開展不同區域、不同畜種的規模化示范推廣應用。
“十四五”末,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
專欄3 智能養殖系統協同減排
通過智能養殖系統協同減少養殖業碳排放。基于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對養殖過程的投飼、監測、環境監控等進行精準管控,建立養殖全程智能化控制技術體系,提高設備工作效能,減少碳排放。
(二)化肥減量增效行動。以降低氧化亞氮排放為目標,以糧食主產區、果菜優勢產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等為重點,推進氮肥減量增效。擴大測土配方施肥面積,提高配方肥到位率。引導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取多種方式積造施用有機肥,積極探索有機養分資源利用有效模式。建立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高效新型肥料、土壤調理劑,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機械深施、機械追肥、帶肥下種等技術,集成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不斷提高氮肥利用率。
專欄4 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
通過測土配方、氮肥精準施肥等大幅減少氧化亞氮排放。合理調控施氮量及氮磷鉀肥比例,準確把握氮肥類型、施肥時間、施肥位置,提高作物氮素利用率,實現氧化亞氮減排。引入緩控釋肥料、穩定性肥料、生物固氮增匯肥料及根瘤菌劑等產品,基于作物產量需求的化肥減量增效,結合農機及相關
傳感器,實施精準施肥。
“十四五”期間,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90%以上。
(三)秸稈綜合利用行動。以秸稈利用產業提質增效為重點,減少秸稈露天焚燒的溫室氣體排放。堅持農用優先,持續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和基料化利用,發揮好秸稈耕地保育和種養結合功能。推進秸稈燃料化利用,發展秸稈生物質能供熱供氣供暖。拓寬秸稈原料化利用途徑,推動秸稈資源轉化為環保板材、炭基產品等。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完善秸稈資源臺賬。
專欄5 秸稈還田和保護性耕作固碳
通過秸稈還田和保護性耕作固碳等增加土壤有機碳。通過秸稈粉碎拋撒、機械還田,配套應用調氮促腐技術,將碳保留在土壤中,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化肥施用量,具有減肥、增產、固碳、降污多重效果。利用秸稈地表覆蓋、免耕播種,配套應用藥劑拌種、種子包衣、化學除草等病蟲草害防治技術,減少對土壤的擾動,降低土壤侵蝕,促進蓄水保墑,提高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增強土壤固碳能力。
專欄6 秸稈燃料化利用
通過秸稈燃料化利用減少碳排放。成型燃料/打捆直燃供熱。通過壓縮致密,將松散的秸稈壓縮打成方形、圓形捆,或擠壓成顆粒、塊狀和棒狀等成型燃料,在專門的生物質鍋爐或爐具中燃燒產出熱能進行利用。厭氧發酵技術。以秸稈、糞污等有機物質為原料,在厭氧條件下,經過微生物發酵作用生產沼氣或提純生物天然氣,用于炊事、供暖、照明以及烘干農副產品等,副產物沼液和沼渣還田用作肥料。
專欄7 秸稈飼料化利用
通過秸稈飼料化利用減少碳排放。通過秸稈微貯、揉搓絲化,擠壓膨化和制粒等方式,對秸稈進行預處理,并結合日糧均衡營養配伍技術,實現秸稈“過腹還田”,既解決粗飼料供給需求的問題,又實現秸稈的飼料轉化利用、節能減排。
(四)農田碳匯提升行動。以耕地質量提升為重點,加強農田防護林建設,增強農田固碳能力。推廣有機肥施用、秸稈科學還田、綠肥種植、糧豆輪作、有機無機肥配施等技術,構建用地養地結合的培肥固碳模式,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實施保護性耕作,因地制宜推廣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播種技術,有效減輕土壤風蝕水蝕,增加土壤有機質。推進退化耕地治理,重點加強鹽堿化治理,消除土壤障礙因素,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固碳潛力。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完善農田防護林,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
專欄8 農田土壤碳匯提升
通過農田土壤有機碳提升增加農田土壤碳匯。開展秸稈、有機肥等還田固碳技術研發,探究土壤的激發效應與秸稈還田、有機肥施肥量的響應關系,揭示秸稈還田對土壤碳氮周轉的影響機制,明確不同目標(穩產、固碳和減排)下的有機物料施用優化路徑,針對不同區域、作物及土壤類型提出不同的肥料還田固碳技術措施,開展示范推廣應用;研發保護性耕作固碳技術,分區域提出不同保護性耕作下的農田土壤固碳技術模式,提出適宜區域及配套農藝措施,開展示范推廣應用。生物炭還田固碳。開展炭基產品還田促進土壤碳封存技術評價,開展生物炭制備加工及還田固碳示范推廣應用。
(五)農機綠色節能行動。以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所需農機為重點,推進節能減排。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鑒定大綱實施農業機械產品質量檢測,控制廢氣排放。因地制宜發展復式、高效農機裝備和電動農機裝備,培育壯大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提供高效便捷的農機作業服務,減少種子、化肥、農藥、水資源用量,提升作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加快側深施肥、精準施藥、節水灌溉、高性能免耕播種等機械裝備推廣應用,大力示范推廣節種節水節能節肥節藥的農機化技術。實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逐步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后的工藝和產品。
專欄9 多功能組合復式作業裝備推廣
通過多功能組合復式作業裝備推廣等減少農機能源利用碳排放。將多道工序合并到一種機具上,通過一次作業完成多項任務,能夠充分利用功率、減少油耗、節約勞動時間,以及減少對土壤的壓實。功能較多的高效聯合收割機可以完成在同一區域內多品種作物的收獲,提高作業效率,實現節能減排。示范推廣免耕深松、滅茬、施肥、播種一次完成的作業,多功能高地隙自走式動力平臺搭載中耕、施肥、施藥、收獲等作業等多功能農機技術。
“十四五”期間,功能組合復式作業裝備比例達到1.6%,推廣面積達到7000萬畝。
專欄10 節能高效農機柴油發動機推廣
通過節能高效農機柴油發動機推廣減少農機碳排放。提高柴油機的燃燒效率,即優化柴油機的進排氣過程、噴油過程、燃燒過程,減少各種損失,降低油耗,實現源頭減排。推廣可變進氣、中冷渦輪增壓、高壓共軌等柴油機負壓節油技術,以及凈化柴油技術、凈化進氣技術、改善燃燒結構等技術。示范推廣動力發動機和非動力發動機(油電混合)組合實現農機的動力輸出,或者直接采用電力作為拖拉機動力,替代柴油等化石能源,達到高效率、低排放的目標。
“十四五”期間,節能高效農機柴油發動機推廣比例達到2.5%,推廣面積達到6000萬畝。
(六)稻田甲烷減排行動。示范推廣優化稻田水分管理,強化中期曬田和間歇性灌溉,因地制宜推廣稻田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甲烷生成。示范稻田施肥管理,推廣有機肥腐熟還田等技術,選育推廣高產、優質、低碳水稻品種,降低水稻單產甲烷排放強度。
專欄11 稻田甲烷減排
通過精細化干濕交替管理、高產低排放水稻品質等大幅減少稻田甲烷排放。示范推廣實施干濕交替循環排灌,改變稻田長期淹水狀態,實現用水效率提升和甲烷減排。水稻關鍵生育期排水、復水的時長、頻次和強度等調控參數,如實施多次曬田,提前或推后曬田,延長曬田時長,增加營養生長期間歇排水頻率和強度,降低生殖生長期灌水量和頻率等。因地制宜篩選籽粒產量提升和甲烷減排協同的水稻品種,減少化肥農藥等投入品使用,實現減污降碳。
(七)漁業減排增匯行動。以重要漁業產區為重點,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大力發展水產低碳養殖,推廣節能養殖機械。提升水產養殖技術裝備水平,實現漁藥的減量使用并有效控制水生動物病害的發生危害,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為漁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專欄12 水產養殖綠色發展
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發展工廠化、集裝箱等循環水養殖。構建并推廣以“種-養”為核心的池塘尾水生態治理模式技術,高效消納凈化碳、氮(磷),實現尾水資源化循環利用的目標。對于昌吉州、烏魯木齊市、巴州、喀什地區等水資源利用受限程度較高的地區,推進以池塘內循環水、種草養魚等為重點的生態養殖技術的發展,配套魚菜共生等技術,優化養殖全過程中碳、氮(磷)循環路徑,提高產品產量和品質,建立環境友好、資源高效、生態健康的現代漁業發展模式。
(八)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以清潔低碳轉型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村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利用。因地制宜發展農村沼氣,鼓勵有條件地區以農業農村廢棄物為原料,建設規模化沼氣/生物天然氣工程,推進沼氣集中供氣供熱、發電上網、生物天然氣車用和并入燃氣管網等應用,替代化石能源。推廣生物質成型燃料、打捆直燃、熱解炭氣聯產等技術,配套清潔爐具和生物質鍋爐,助力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推廣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燈、太陽房,利用農業設施棚頂、魚塘等發展光伏農業。
專欄13 生物質發電/熱電/燃料聯產
生物質發電/熱電聯產。將生物質通過燃燒、氣化等熱化學技術轉化為熱能,用作發電、供熱等清潔能源。熱解炭氣多聯產。生物質在隔絕或少量空氣條件下,熱解轉化生成生物炭、熱解氣、熱解油等多聯產技術,熱解氣能夠替代化石能源,為農村提供清潔用能,生物炭可作為炭基肥還田固碳。
專欄14 農光互補
通過光伏產業與農業生產融合,形成經濟高效的農光互補產業實現農業減排。結合農業生產產業模式特點,發展牧光互補、菜光互補、藥光互補、菌光互補、漁光互補、農業休閑光伏、農村居民分布式光伏等,鼓勵農業企業可再生能源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提高農業產業在農光互補模式收益中的比例,加快農光互補先進技術和模式的研發與示范推廣。
(九)科技創新支撐行動。系統梳理農業農村減排固碳重大科技需求,積極申請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支持。積極對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組織開展自治區急需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技術聯合攻關,探索形成一批綜合性技術解決方案,發布重點行業減排固碳技術目錄,補齊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的科技短板。組建自治區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專家指導組,開展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健全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標準體系,制(修)訂一批地方標準。
專欄15 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科技研發
積極申報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支持,組織開展自治區急需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技術聯合攻關,探索形成一批綜合性技術解決方案,發布重點行業減排固碳技術目錄,補齊農業農村綠色低 碳的科技短板。組建自治區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專家指導組,開展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申報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方面自治區科技專項項目1-2項。
專欄16 低碳農業/零碳鄉村示范
打造低碳農業產品和品牌。探索低碳農產品、節能農產品的認證和管理,引導農業企業、經營主體強化減排固碳技術應用,推動物質循環和能量多級利用。打造一批農業綠色低碳產品品牌,建立健全產品碳足跡追溯體系,拓展供給方式和供給渠道,不斷壯大新型產業增長動能。創建低碳零碳鄉村。通過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技術、模式和資源的綜合集成,探索西北干旱區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的路徑,構建多能互補的清潔用能模式,形成系統解決方案。打造低碳農產品和品牌1-2個,低碳零碳示范村鎮1-2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廳加強統籌協調,研究部署農業農村減排固碳重要事項,協調落實相關政策,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指導督促各地扎實開展工作。農業農村廳具體負責組織實施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工作,開展指導和技術服務,加強督促指導,開展跟蹤評價。各地農業農村、發展改革部門加強政策銜接和工作對接,結合各地工作實際,編制區域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抓好工作推進落實。
(二)加強政策引導。強化現有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支持政策的落實落地。研究出臺重點任務支持政策,推進重大問題研究和政策法規制定,強化正向激勵和負面約束等措施,創設完善有利于推進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的扶持政策。研究設定畜牧業和種植業科學發展規模,研究建立核算認證體系,探索碳排放交易有效路徑。有序開展典型技術模式應用試點,打造一批農業農村低碳零碳先導區。
(三)加大資金投入。加大農業農村減排固碳資金、工作資金投入力度。研究加大畜牧、農田、肥料、秸稈、農機等領域減排固碳基礎設施投資,出臺農業生產領域減排固碳資金與減排量掛鉤的獎補機制,鼓勵通過全國碳交易市場、市場機制、社會資金等多渠道籌集資金,保障農業農村減排目標落實。
(四)加強產業培育。積極發展以綠色低碳、生態循環為增長點的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帶動農業轉型升級。探索低碳農產品、節能農產品的認證和管理,引導農業企業、經營主體強化減排固碳技術應用,推動物質循環和能量多級利用。打造一批農業綠色低碳產品品牌,建立健全農產品碳足跡追溯體系,拓展供給方式和供給渠道,不斷壯大新型產業增長動能。
(五)加強宣傳引導。利用各類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拓寬宣傳渠道,加強對農業農村減排固碳良好做法和典型模式的宣傳報道,形成多方合力推進的濃厚氛圍。大力宣傳新疆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性,普及農業農村節能減排、減污降碳相關知識和技術,選樹一批有代表性的區域和實施主體,打造典型樣板,引導農民群眾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綠色低碳發展意識和環境污染防治法律責任意識,推動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方式。